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王士雯

增加 17 位元組, 4 年前
一代名师
她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曾获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中央保健委员会"特殊贡献奖"等奖励。1999年荣获何梁何利奖。1996年2月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6年王士雯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她曾任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美国《心血管病理》、[[美国]]《[[心血管生物]]》、[[香港]]《老年医学会杂志》等杂志的副主编和编委。
== 一代名师 ==
* == 临床医学博士首先要是合格的医生”===
每当新生入校,王士雯给大家上的第一节课就是医德医风品行素质教育课。她循循善诱地告诉大家:医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医生面对的是病人。病人以生命相托,我们责任重大。“一个临床医学博士,首先要是一名合格的医生。”王士雯这样要求她的学生。
王士雯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不管是归国的还是自己培养的博士,都必须先做3个月的住院医生,直接管病人、写病历,了解病情。只要有危重病人抢救,王院士必亲临现场,同时要求学生尽可能都到现场观摩。
* === “创新才是医学事业的[[灵魂]]”===
王士雯院士对学生常讲的一句话就是:“仅仅走别人的路,是不可能有更大的进步,创新才是医学事业的灵魂。”
老年人患心、肺、肝、肾等多种疾病后,救治就像走钢丝一样危险。但王士雯却知难而上,勇于探索。她在国际上第一个建立了“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理论体系,并对这一新的临床综合征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系统研究,率先提出了“肺启动假说”。她用科研成果与理论认识来指导临床实践,从而使老年人多脏器衰竭救治成活率显著提高。她成功组织了对数十例4个以上器官衰竭患者的抢救,一举打破了4个以上器官衰竭患者死亡率为100%的医学定论,使我国老年多器官衰竭治疗达到国际水平。在多年的临床与实践中,王士雯已培养了一支精练的对“多衰”病人抢救的梯队,抢救成功率为86%,大大超过国外水平。
* === “帮助年轻人超过自己是事业发展的需要”===
为了使学生得到锻炼,王士雯总是大胆放手把工作交给学生做,自己做指导。她常说:“科学不是一代人的事业。帮助年轻人超过自己,是事业发展的需要。”
现任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博士导师赵玉生教授,在二十几年前还是个住院医师,王教授从临床上一点一滴地带、手把手地教。在院士的悉心培养下,赵玉生进步非常快,后来被破格晋升为教授。王院士还推荐他担任全军老年医学专业组学术秘书,如今,赵玉生已经是全军乃至全国的知名专家。去年,王院士主动让贤,提名赵玉生教授担任了全军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
* === “导师像妈妈”===
王院士有个“工作狂”的称号,几十年如一日,有时一干就是几个通宵。已73岁高龄的她,因身体长期透支,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口腔溃疡多年不愈,最终诱发癌变。然而她以顽强的毅力,即使在手术、住院期间也没有停止工作。
学生们都把王院士当成自己的母亲,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找她说,甚至找对象时也先让她看看人是否合适。今年2月25日,家在山东农村的博士生李彦华在北京成家了,而她的出嫁地就是导师的家。王院士不仅为她购置了嫁衣,布置了新房,而且像对待亲生女儿一样安排了全部婚事,一时传为佳话。
 
== 病逝 ==
老年心脏病学和老年急救医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士雯,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1月30日20时50分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79岁。
==参考资料==
[[Category:科學技術醫學人物]][[Category:医生]]
61,83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