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王顺邦----青海

增加 5,76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王顺邦,男,汉族,26岁,团员,初中学历,现任青海省互助县西山乡张家沟马铃薯种植营销会会长。
    从2003 王順邦,男,漢族,現年38歲(2019年),中國青海省互助縣西山鄉張家溝村馬鈴薯種植營銷協會會長。從2006 从事马铃 ,他只是村里一個再普通不過的青年。然而,在短短4年多的時間裡他成立了西山鄉張家溝村馬鈴 的种 營銷協會 贩运 建起了“千畝無公害馬鈴薯基地” 销售 引進“黑美人”馬鈴薯新品種,先後獲得了“全國秋季農副產品博覽會名品大賽”金獎、 “優秀鄉土人才”榮譽稱號、“青海優秀人物”、“海東地區勞動模範”、“省十大傑出青年”和省青年聯合會委員。_於2008年10月光榮當選為青海省人大代表。  雖然是出生於1982年的“80後”,但王順邦的臉上少了份同齡人的稚氣,多了份堅毅與成熟。靠著自己的勇氣與智慧,這個初中就輟學四處打工的小伙子,一躍成為了年收入幾十萬元的農民經紀人,並帶領著西山鄉幾百戶“窮怕了”的鄉親們,靠著地裡刨出的“土蛋蛋”過上了好日子。王順邦的父母都是農民, 種馬鈴薯為生。由於家境貧寒,他17歲就輟學,跟著父親趕著馬車往省城西寧販運土豆。那時,村民們也如此販賣土豆——趕著馬車,拉著六七百斤的土豆到西寧販賣。 王順邦說,由於青海氣候冷涼,十分適宜土豆的種植,鄉政府一再號召村民擴大土豆種植規模,但卻很難得到村民們的響應——當時的土豆每斤只能賣8分錢,還經常賣不出去。 看著鄉親們為了能使 乡特色制品 豆賣上每斤一毛八 推销 好價錢而在澱粉廠排長隊 工作 待收購的場景,王順邦心想,能否專門收購鄉親們的土豆搞銷售呢?這樣一來,不僅給鄉親們帶來極大的方便,也為自己致富找到了門路。 [[File:千畝無公害馬鈴薯基地.jpg|缩略图|千畝無公害馬鈴薯基地]]  '''<big>因緣際會販賣馬鈴薯挖到第一桶金</big>'''   2003年王順邦和弟弟前往西寧販運馬鈴薯時,認識了一位甘肅籍的“洋芋老闆”,在閒談中老闆問他有多少馬鈴薯,他說:“我的家鄉沒有別的,只有洋芋,要多少有多少”。老闆當即付了1000元定金,訂購了5噸,並承諾貨到付款。王順邦回到村里後,從村民家以賒賬的方式收購了5噸洋芋交給了那位商人。這是他的第一筆大生意!三天掙了800元。就是這800元一下子使他茅塞頓開,知道自己未來創業的方向。2004年1月,他多方努力用借來的5.5萬元買了輛大貨車開始從事馬鈴薯生意,結果不到短短的一年時間裡,他不僅將買車的錢賺了回來,也把家中的債務全部清償。   '''<big>敢為人先,搶抓機遇,勇闖鏡頭捧回一個金獎</big>'''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2006年 王順邦得到消息得知“2006年全國秋季農副產品博覽會”即將在鄭州舉行。他的腦海中立即閃出一個大膽的念頭 带着 “如果把西山的馬鈴薯帶到那裡展覽一下,說不定會引起外地客商的興趣哩!”。對於推廣 马铃 馬鈴 参加 事業,說不定大有幫助,於是他和妻子精挑細選了11個“馬鈴薯精品”,在鄉黨委政府的支持下,獲取了有關互助優良洋芋品種的資料,拿到了自己和西山洋芋的身份證明。經過前期辛苦的籌備後,印有“互助縣西山鄉農副產品經銷公司”字樣的產品便如願的出現在“2006年 秋季 品博 览会获得金奖。2007年1月 覽會”上,由於西山洋芋這個產品沒有什麼特點,幾乎無人問津 创建 心急如焚的王順邦再也等不下去 ,抱起展位上的洋芋,直接沖向記者的鏡頭,並大聲說:“ 省首 是從青海來的,這是我們 由农民组织 马铃薯种植营销协会 土特產 你們能不能把它宣傳一下?”他的大膽和朴實 央視《每日農經》記者的注意和好感,在媒體的宣傳報導下,王順邦簡陋的展位前開始人頭攢動了。會後,在專家和評委們一致鑑評下,互助縣西山馬鈴薯被組委會評為“2006年全國秋季農副產品博覽會名品大賽”金獎。   '''<big>努力及堅持研發,“ 美人”使他更上一層樓</big>'''   後來,王順邦在一次開完“全國馬鈴薯年會”回家的路上,無意中從《蘭州日報》上看到一則有關“黑美人專供蘭州市場,10萬斤 土豆 种植项目 搶購一空”的報導 這一報導不但深深吸引了 带领 ,更讓他在心理醞釀出了一個 膽的想法。回 後,來不及休息的王順邦立即奔赴西寧、蘭州等地進行調查了解和收集資料。終於摸准了種植渠道和市場行情。他直接找到甘肅省蘭州隴神航天育種研究所相關負責人,商議“黑美人”的引進種植,並順利的簽訂了種植購銷合 致富 。皇天不負有心人,當年他的第一批“黑美人”就獲得了大豐收。隨著“黑美人”影響力越來越大 知名度越來越 ,我省各地和甘肅、陝西、新疆、山西、河北、寧夏、山東等地的客商紛湧而至,訂單也像雪片樣飛來,當年純利潤就達到30餘萬元。   '''<big>回饋鄉里,開創一片新天地</big>'''   王順邦2007年1月在有關單位的支持下,他創建了青海省首家由農民組織的馬鈴薯種植營銷協會,並擔任會長。帶頭組織群眾建立 互助縣第一個“千畝無公害馬鈴薯基 马铃薯 ”,通過各種渠道邀請專家給鄉親們進行科學種田、病蟲害防治、鼠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識講座,發放各種農業實用科學技術和信息等方面 价位 資料3000多份 使大家掌握了科學種田、增產 加农民 的方法,與化肥廠協商解決了群眾的買農資難問題 幫助農戶銷售馬鈴薯、解決 度引起社会关注 舨農戶們馬鈴薯對外銷售難、價格低廉的後顧之憂。鄉裡種植馬鈴薯的農戶們得到了實惠,收入也就不斷提高 被县 間接促進了西山鄉洋芋特色產業的發展。在鄉黨 委、 政府 授予2006 的支持和王順邦的努力下,2010 优秀土乡人才 中國高原馬鈴薯集散中心 荣誉称号;被媒体评选为“2006年度 項目在沙塘川鎮包家口村落戶,項目計劃總投資3342萬元,該項目建成後,將成為 青海 优秀人物 最大的集農產品服務、信息交流、儲藏保鮮為一體的馬鈴薯集散中心,也將進一步把“互助牌馬鈴薯 推向全國市場,實現縣域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2,95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