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次編輯
變更
习凿齿
,無編輯摘要
[[File:习凿齿.jpg|缩略图|习凿齿像]]center|[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203/818ca01cbe39422cbecf69ea8b083cad.jpeg 原图链接] [http://www.sohu.com/a/279361772_160261 来自搜狐网]]]
| 图像说明 = '''习凿齿''' |center
| 出生地点 = 襄阳
| 国籍 = 中国东晋
| 职业 = 政治家<br>文学家
习凿齿(317-383,另说325-393、328-413 )字彦威,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东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曾被权臣 [[ 桓温 ]] 辟为从事、西曹主簿,因忤 [[ 桓温 ]] 图谋篡逆的旨意,旋降为户曹参军,后任荥阳太守,最后解组归里巷。曾力邀著名高僧 [[ 释道安 ]] 到襄阳弘法。亦在我国佛学史上产生一定影响。其晚年经历存在争议,一说襄阳为晋室收复后,习凿齿被征以国史职事,未就而卒;另说因不屈于 [[ 苻坚 ]] 逼用,为避杀身之祸而隐遁江西新余白梅。
习凿齿精通玄学、佛学、史学。主要著作有《汉晋春秋》、《襄阳耆旧记》、《逸人高士传》、《习凿齿集》等,其中《汉晋春秋》是影响深远的史学名著。
《晋书 ·习凿齿传》对于习凿齿的评价极高。前秦王 [[ 苻坚 ]] 将其才华与曾轰动洛阳的 [[ 陆机 ]] 、 [[ 陆云 ]] 兄弟同列; [[ 桓温 ]] 则 日:"徒三十年看儒书 ,不如一诣习凿齿。" 细读传中所载习凿齿之宏论 ,品味其精妙文笔 , [[ 苻坚 ]] 、 [[ 桓温 ]] 的赞誉实不为过。
== 轶事典故 ==
=== 与士对榻,显其自然 ===
王令诣 [[ 谢公 ]] ,值习凿齿已在座,当与并榻;王徙倚不坐,公引之与对榻。去后,语胡儿曰:" [[ 子敬 ]] 实自清立,但人为尔多矜咳,殊足损其自然。"
=== 薄伐玁狁,至于大原 ===
晋代另一著名大儒 [[ 孙绰 ]] 造访 [[ 桓温 ]] ,此前习凿齿与 [[ 孙兴公 ]] 不曾相识。于是, [[ 桓温 ]] 便让他们两人在家中相见交谈。谁知, [[ 孙绰 ]] 开口便说:"蠢尔蛮荆,大邦为雠?"这是《诗经·小雅·采芑》中的句子,原是指 [[ 周天子 ]] 警告蠢蠢欲动的荆州蛮族,要他们不可与中原大国作对。而习凿齿恰好是湖北襄阳人,襄阳在古代属于"蛮荆"之地。 [[ 孙兴公 ]] 引用这两句诗,是对初次见面的习凿齿,开了一个善意而又带嘲讽的玩笑。习凿齿更是饱学之士,立即回送一句:"薄伐玁狁,至于大原。"这则是《诗经·小雅·六月》中的诗句。"大原"即为21世纪的"太原","玁狁"则是周代北方的小数民族,曾被 [[ 周天子 ]] 下令讨伐,被驱赶到山西太原一带,而 [[ 孙绰 ]] 恰好原籍山西太原。习凿齿移用涉及 [[ 孙绰 ]] 祖籍的诗句,也巧妙地笑讽回敬了 [[ 孙绰 ]] 。
=== 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
=== 征服江南,所得半人 ===
前秦王 [[ 苻坚 ]] 也是一个对佛教很虔诚的信徒,后来他带兵攻陷了襄阳,把凿齿和 [[ 道安 ]] 法师二人一齐接往长安,说∶"朕以十万师取襄阳,所得唯一人半,安公一人,习凿齿半人。"对二人如获至宝,给以隆重的礼遇。
== 个人成就 ==
尊汉正统
作为东晋名儒,习凿齿尤其博涉经史,曾著有《汉晋春秋》五十四卷宏篇巨著。书中,上起东汉 [[ 光武帝 ]] ,下至西晋 [[ 晋愍帝 ]] ,语语谓晋,承汉为正统,纵贯近三百年的历史。其篇幅之浩繁、内容之丰富、涉猎之广泛,为史学上所罕见,其历史和文化影响极其深远。他在《汉晋春秋》中叙评三国史时,以蜀汉刘备为正统,魏曹为篡逆,并认为晋虽受魏(公元265年晋武帝司马炎代魏称帝),但应继承汉祚,否则晋朝国统不正。因此,习凿齿曾这样评价 [[ 刘备]]:" [[ 刘玄德 ]] 虽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势避事危,而言不失道。追景升之故,则情感三军;恋赴义之士,则甘与同败。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哉!其终济大业,不亦宜乎。"
考证 [[ 孔明]]
宋紫阳朱夫子著修纲目,以凿齿言为宗。但对后汉占统治地位的谶纬迷信活动作了论述和批判。在《汉晋春秋》中,习凿齿收入了《后出师表》,因此对后来考证《后出师表》的真伪,提供了有力的佐证。他还专程去襄阳城西的隆中凭吊过孔明故宅,并撰写了《诸葛武侯宅铭》,其中记载了孔明旧居的情景,并论述了诸葛亮志在中兴汉室,追求统一大业的功绩,赞佩诸葛亮公正无私,执法严明,有功国家,造福人民。在成都武侯祠殿上,近代钟瀚为此写下了这样一副对联:"异代相知习凿齿;千秋同祀武乡侯。"
佛学
习凿齿崇信佛教,深通佛理,和东晋著名佛教学者道安法师有至交。道安法师是般若学传入我国初期影响最大的「本无宗」的代表人物,曾在襄阳住了十五年。凿齿久闻道安法师的名声,在道安法师率领僧众开始即将到达襄阳时,就先致书通好。(见《弘明集》卷十二「与释道安书」在信中,凿齿表达了他本人以及襄阳僧俗对道安的崇敬和期待的心情。他说:"承应真(即阿罗汉)履正,明白内融;慈训兼照,道俗齐荫。宗虚者悟无常之旨,存有者达外身之权。清风藻於中夏,鸾响厉乎八冥。玄味远猷,何荣如之..此方诸僧,咸有倾想,目欣金色之瑞,耳迟无上之箴。老幼等愿,道俗同怀,系咏之性,非常言也。"崇敬之情,溢於言表。凿齿在信中还对肃祖明帝( [[ 司马绍]])倡兴佛教给予了高度赞扬,他说∶"夫自大教东流,四百馀年矣,虽藩王居士时有奉者,而真丹宿训,先行上世,道运时迁,俗未佥悟;藻悦涛波,下士而已。唯肃祖明皇帝实天降德,始钦斯道。大块既唱,万窍怒号,贤哲君子,靡不归宗。""真丹宿训"是指佛祖初说的教法、真谛。在这里。凿齿表明了自己对先行上世者未悟"真丹"的憾惜之情,也对明帝以来"始钦斯道"深表欣慰。道安法师到达襄阳后,凿齿便尽地主之情,对其日常起居悉心安排,"多方翼护"。相信道安法师定居下来后,往见凿齿。就座以后,凿齿自通姓名曰∶"四海习凿齿",道安应声曰∶"弥天释道安。"时人以为名对。从此二人往来不断,相磋佛经妙义。凿齿又向他的好友 [[ 谢安 ]] 推荐道安法师。说道安法师不仅博通内外群书,於"佛经妙义,故所游刃","远胜非常道士","乃是吾由来所未见"。(《高僧传》卷五)道安也称凿齿"锋辩天逸,笼罩当时。"(同上)可见二人对佛教义理皆有深研,甚为投机。
== 历史评价 ==
== '''视频''' ==
2015.10.31高志明《习凿齿与襄阳三国文化》{{#ev:youku| XMjc5NzE2OTE3Ng|center}} {{#iDisplay:<vid> |640|400|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