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明长城砖窑群

增加 3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明长城砖窑群.jpg|缩略图|[https://gss1.bdstatic.com/9v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w%3D268%3Bg%3D0/sign=682fc0559882d158bb825eb7b8317ee5/f603918fa0ec08fae81b551c5dee3d6d55fbda76.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8%8E%E9%95%BF%E5%9F%8E%E7%A0%96%E7%AA%91%E7%BE%A4/1937766?fr=aladdin 来自 百度知道 的图片]]]
明长城砖窑群位于距 [[ 秦皇岛 ]] 市区28公里的 [[ 抚宁县 ]] 驻操营镇板厂峪村的长城脚下。已初步探明的 [[ 砖窑 ]] 有50余座,窑形分为龙窑、马蹄窑和牛角尖窑等。砖窑里面大都保存着当时烧好的筑长城用的大砖头,据分析,这都是备用的长城砖窑藏,也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砖窑。专家认为,这样大规模的、保存完好的 [[ 明长城 ]] 砖窑群出土,是 [[ 长城 ]] 考古的重大发现,对研究古长城的建设及其建筑材料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科学价值。
== 外貌 ==
砖窑全部埋在 [[ 板场峪西沟 ]] [[ 板场峪东沟 ]] 两片面积达200亩的玉米地 下面,砖窑上面从上到下依次覆盖着耕地熟土、粘土、焦土等三种土。窑形分为龙窑、马蹄窑和牛角尖窑等,窑口直径为3.5米至6米不等,窑深3.5米。里面大都保存着当时烧好的筑长城用的大砖头,砖长36厘米,宽17厘米,厚9厘米,重10.5公斤左右。其中码满砖的有24座窑,每座窑里码砖20层,存砖5000多块。据郝三进等专家分析,这都是备用的长城砖窑藏,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砖窑。
专家称这样大规模的、保存完好的明长城砖窑群出土,是长城考古的重大发现,对研究古长城的建设及其建筑材料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科学价值。
== 发现 ==
这个罕见的明长城砖窑群,是由秦皇岛市文物 [[ 专家 ]] 指挥当地村 民于2002年冬天经过近两个月的试探性发掘而发现的。砖窑群位于秦皇岛市抚宁县驻操营镇板场峪村的长城脚下,距离秦皇岛市区仅有28公里。现已探明的砖窑达66座,原来全部埋在板场峪西沟、板场峪东沟两片面积达200亩的玉米地下面,砖窑上面从上到下依次覆盖着耕地熟土、粘土、焦土等三种土。窑形分为龙窑、马蹄窑和牛角尖窑等,窑口直径为3.5米至6米不等,窑深3.5米。里面大都保存着当时烧好的筑长城用的大砖头,砖长36厘米,宽17厘米,厚9厘米,重10.5公斤左右。其中码满砖的有24座窑,每座窑里码砖20层,存砖5000余块。据专家分析,这都是备用的长城砖窑藏,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砖窑。 与明长城砖窑群同时发现的,还有石雷70枚,石炮5门,铁铳3支,以及6座明代石灰窑、10多座炼铁炉。还发现了一孔深约200多米的岩洞,洞中已挖掘出动物化石50多公斤。
== 挖掘 ==
经过河北省和秦皇岛市明长城砖窑考古队20天的发掘,2002年秋发现的 秦皇岛明长城砖窑群逐渐向世人揭开神秘面纱。 文物专家根据古砖窑的发掘情况描绘了500多年前长城砖窑烧砖的场景:窑工把做好的近2000块土坯置入直径4.5米、深4.2米的砖窑后封闭砖窑,开始烧制,窑内的温度高达800摄氏度,烧窑的周期大约4至5天,烧窑的过程中还要逐个堵住不同方向的烟道,直至每个烟道的顶部呈现出红色。最后,窑工还要从窑顶淋水,使满窑的砖从红色变成青色。 在秦皇岛抚宁县板厂峪村发现的明长城砖窑群,共发现存有长城砖的砖窑66座,国家文物局已将其定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
出土明长城砖窑群的板场峪村,是“ [[ 万里长城第一关 ]] ”山海关附近的一段十分重要的长城关隘,其村北险峰上横亘着3.5公里长的保存比较完好的明长城。据《临榆县志》记载,这段长城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戚继光任蓟镇总兵后,派中军门谭纶再次重修,在石筑长城的基础上加砖修复,并增修砖质敌楼50座。数百年来,一直传说这一带埋有大量明长城砖窑,但一直没有发现。
== 开放 ==
22,31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