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阿爾伯特·格列茲

增加 3,105 位元組, 5 年前
更新资料
法語:Albert 阿爾伯特·格列玆(Albert Gleizes ,1881年12月8日-1952年6月23日)或譯阿爾伯特·格雷茨 ,是一 法國 立體派 藝術家 、理論家和哲學家,黃金分割畫派(Section d’Or) 的創始人之一。<ref>{{Cite web|url=http:www.moma.org/artists/2191|title=Albert Gleizes|website=MoMA/Art & artists|access-date=2018-11-22}}</ref> ==''' 於1881 平'''==1881 年12月8日出生於巴黎。年輕的格萊茲不喜歡上學,經常逃課,閒暇時間寫詩並在附近的蒙馬特公墓遊蕩。他的父親擔心他無法謀生並要求格萊茲每天在他的面料設計工作室工作。也許這種早期的體驗,培養了格列玆對色彩,圖案,線條和形式的興趣中 。<ref>{{Cite web|url=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aphy/Albert-Gleizes#ref1215644|title= Albert Gleizes,French painter and writer|website=Encyclopædia Britannica/Biography/Albert Gleizes|access-date=2018-11-22}}</ref> 1901年 開始自學繪畫,早期作品明顯受到印象派的影響,並具有點彩畫法等其他藝術風格。<ref>{{Cite web|url=https://d.sanwenba.com/p/79955O.html|title=【傅文俊分享】法国立体派艺术家阿尔伯特·格雷茨(Albert Gleizes)|date=2016-06-06|website=Sanwen8.cn|access-date=2018-11-22}}</ref> 1907年 他的畫畫演變為後印象派風格,具有強烈的現實主義和象徵主義的元素。 1909年 他的作品開始變得更為線條化,整個畫面分裂成許多個形和面,顏色較之前更為暗淡。同一時期,格雷茨與其他藝術家組成團體,他們強調對形式的研究,與新印象派對色彩的強調恰恰相反。 1910年 格列玆開始轉向立體主義及其理論的研究。他與讓·梅金傑, 費爾南·雷捷, 羅伯特·德勞內一同於獨立沙龍進行集展,掀起一股關於格列玆參與了研究黃金分割比例的藝術社團,這個社團對繪畫黃金比例的研究更加接近喬治·布拉克和畢加索的立體派理論。格列玆在安德烈·洛特的影響下試圖實驗尋找更為理想的黃金分割比率。 1912年 格列玆和其他“黃金分割”派藝術家在巴黎LaBoétie畫廊舉辦的首個展覽大獲成功,從而鞏固流派的影響力。<ref>{{Cite web|url=http://big5.china.com.cn/gate/big5/art.china.cn/haiwai/2014-09/22/content_7250958.htm |title=”黃金分割派”——另一支立體主義|2014-09-22|website= 藝術中國/資訊/海外|access-date=2018-11-22}}</ref> 1913年 格列玆和其他藝術家在紐約市,芝加哥和波士頓的軍械庫展覽會上向美國觀眾介紹了歐洲現代藝術的新風格。 1914年 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格列玆入伍了法國軍隊, 他負責為部隊組織娛樂活動及繼續繪畫。 1915年 從軍隊退役後與新婚太太搬到紐約市直至1919年回到巴黎後,格列玆投入藝術教育以及大型藝術裝飾品的創作中。<ref>{{Cite web|url=https://expertise.aguttes.com/zh/estimate-modern-and-contemporary-paintings/albert-gleizes|title= 阿尔伯特·格雷茨|website=Aguttes/特色 /19世纪印象派及现代艺术/ 阿尔伯特·格雷茨|access-date=2018-11-22}}</ref> == 參考文獻 ==
11,44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