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清华大学 (北京)

移除 91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在三次较大规模的从军热潮中,有1100余名学生参军或参加抗日救亡工作,约占学生总数的14%。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生反对国民党发动内战并宣布罢课。1945年12月1日,国民党军警特务暴徒打死四人,打伤数十人,制造了 [[ “一二·一”惨案 ]]
1946年7月15日,国立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 闻一多 ]] 先生在 [[ 李公朴 ]] 追悼会上演讲,痛斥国民党特务的罪行。当天下午遭国民党特务枪杀。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时期的毕业生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时期的毕业生(3张)
7、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时期的毕业生
先后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就读的学生约8000人,毕业生近4000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包括 [[ 杨振宁 ]] [[ 李政 道2 道]]2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2位中国科学院院士、1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等。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结束时,在校生志愿选择学校,其中932人选择入清华,占总数的56.8%。
除了参加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国立清华大学另设办事处,独立处理招考清华留美公费生及本校事宜。
 
留美公费生
留美公费生
===复员清华===
====一、复员开学====
 
复员清华园
复员清华园(3张)
北平沦陷期间,清华园内建筑和设施遭日军严重损毁。抗战胜利后,清华大学开始接收清华园,并于1946年10月10日开学。
1947年,国立清华大学设有文、理、法、工、农5个学院共26个系,1个先修班,23个研究所。
 
艰难发展
艰难发展(7张)
1948年度,全校教师42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59人;在校学生总数增至2400多人。
====二、清华园解放====
民主爱国运动
民主爱国运动(5张)
清华园解放
清华园解放(2张)
解放战争期间,在中共清华地下党的领导下,清华师生投身民主爱国运动,清华园被誉为国统区的“小解放区”。
====一、清华大学新起点====
 
欢庆新中国成立
欢庆新中国成立(5张)
1949年1月10日,北平军管会文化接管委员会主任钱俊瑞到校,正式宣布接管清华大学。5月4日,新校务委员会成立,叶企孙任主席。
10月1日,清华师生员工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 [[ 开国大典 ]]
1950年6月, [[ 毛泽东主席 ]] [[ 张奚若教授 ]] 转呈的清华师生员工的请求,为清华大学题写校徽。
====二、参与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
清华大学参与国徽设计清华大学参与国徽设计(2张) 国徽的诞生凝聚着清华大学营建系国徽设计组 [[ 梁思成 ]] [[ 林徽因 ]] 等,国立北平艺专(1950年改为中央美术学院)国徽设计组 [[ 张仃 ]] 等的智慧和辛勤劳动。 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
====三、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
1、基本任务和工作方针
 
开办专修班
开办专修班(2张)
1949年12月5日,校务委员会确定了工作方针:基本任务是在贯彻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政策,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4、社会合作
 
清华大学社会合作
清华大学社会合作
5、成立工农速成中学
  
====四、走为人民服务的道路====
 
走为人民服务的道路
走为人民服务的道路(7张)
解放初期,清华师生通过政治学习,参加土改、抗美援朝、参军参干和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五、院系调整====
 
院系调整
院系调整(2张)
在《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关于全国工学院调整方案的报告》中:
“将 [[ 北京大学工学院 ]] [[ 燕京大学 ]] 工科方面各系并入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改为多科性的工业高等学校,校名不变。将清华大学的文、理、法三学院及燕京大学的文、理、法方面各系并入北京大学...”
由此,清华大学由综合性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
1952年6月,京津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筹备委员会成立。10月,筹委会工作结束;25日,清华大学举行首次院系调整后的开学典礼。
 
院系调整图
院系调整图
===探索前进===
====一、综述====
 
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4张)
1953年8月31日,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在清华大学教学研究会上作报告: 正确地学习苏联,稳步前进。
====二、学习苏联经验====
 
学习苏联
学习苏联(4张)
20世纪50、60年代,清华大学先后聘请苏联专家63名、东德专家4名和捷克专家1名。这些专家指导帮助开设了103门课程,编写了有关讲义,建立了37个实验室,培养教师504人。
====三、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
 
创办新技术专业和发展应用理科
创办新技术专业和发展应用理科(8张)
1955年起,根据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和社会主义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清华大学相继建立了原子能、半导体、远距离自动控制、燃气轮机、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专业,设立了工程物理、工程化学、工程力学数学、自动控制等系,并注意在这些新系内发展应用理科。
1957年,在著名科学家 [[ 钱学森 ]] [[ 钱伟长 ]] 等倡导下,高等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合作,清华大学设立了工程力学研究班和自动化进修班。 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10张)
1958年,清华大学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提出并成功地进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促进学校工作全面发展。
====四、教师和职工队伍建设====
 
教师
教师(11张)
截至1965年底,教师党员占教师人数的50%以上。
====五、“又红又专、全面发展”人才培养制度====
 
又红又专
又红又专(21张)
1953年春,清华大学首创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双肩挑”的政治辅导员制度。截止到1966年,清华大学共选拔、培养了682名学生政治辅导员。
学苏过程中的教条主义倾向,以及1958年教育革命中劳动过多等,特别是1957年反右斗争的扩大化,1959年批判右倾思想,使得学校工作受到不良影响。
1962年8月, [[ 蒋南翔 ]] 校长在清华大学党务工作会议提出“三阶段两点论”,把清华历史分为三个阶段:老清华、1952年学苏、1958年以后,要一分为二地总结学校历史经验。
====七、办学规模====
 
办学规模
办学规模(6张)
1965年,清华大学共设12个系,开办40个专业。
====八、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科研成果(9张) 1965年11月,高教部举办直属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展览会,清华大学的 [[ 原子反应堆 ]] [[ 密云水库 ]] [[ 程序控制铣床 ]] [[ 电子感应加速器 ]] [[ 快速通用电子计算机 ]] 等70多项成果参展。
====九、文化大革命====
1、磨难与抗争
 
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3张)
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6月8日北京新市委工作组进校,蒋南翔校长和大批干部被批斗。7月29日撤销工作组。
1968年7月27日,为制止武斗,由北京新华印刷厂等61个工矿企业3万人组成的“首都工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付出了重大伤亡代价进驻清华。工宣队进校后,在迟群主持下,在教职工中进行了清理阶级队伍和整党,制造了一批冤假错案。先后有3000余名教职工被送往江西鲤鱼洲农场接受“再教育”,使许多人染上血吸虫病,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摧残。
[[ 迟群 ]] 等秉承 [[ “四人帮” ]] 旨意,发动1973年10月-1974年1月的“三个月运动”和1975年底的 [[ “反击右倾翻案风” ]] ,一批干部、教师受到冲击。
1975年, [[ 邓小平 ]] 主持工作后,清华党委副书记 [[ 刘冰 ]] 等人写信给毛泽东,斥责清华一二把手迟群、 [[ 谢静宜 ]] 飞扬跋扈。这被毛泽东看做“文革”翻案,加以批评,后演变为“教育革命大辩论”;12月,演变为全国性“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数十万群众和机关干部前来清华“学习”、“参观”,教学工作瘫痪,贴出十万多份大字报。
1976年10月,“四人帮”倒台。16日,中共北京市委整顿学校;次年4月29日,清华大学革委会开始整顿领导班子、纠正冤假错案、改善教职工队伍结构,不久后革委会取消。
2、逆境中的教学与科研
 
逆境中的教学科研
逆境中的教学科研(6张)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全国高校停止招生。1970年下半年,清华大学经中共中央批准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学制三年(连同补习文化课共三年半),共招六届,培养本科毕业生13671人,专科生2682人。
1973年,清华大学开办激光、固体物理、物质结构、有机催化四个专业的研究班,共招42人。1978年四个研究班恢复学业。
=== 改革开放===
''' 改革开放大事记 年份 重要事记 1977年  恢复高考招生 1984年 设立研究生院;成立经济管理学院 1985年 复建理学院;建立继续教育学院 1988年 成立建筑学院 1993年 成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1994年 成立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1996年 成立机械工程学院 1999年 复建法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00年 成立土木水利学院;成立公共管理学院 2001年 成立医学院、软件学院 2002年 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 2003年 401医院和402医院并入清华大学成为附属医院(华信医院和玉泉医院) 2004年 成立航天航空学院 2006年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2008年 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 2009年 成立生命科学学院 2011年 成立环境学院;建校100周年 2012年 成立五道口金融学院,成立人文学院、社会科学学院、材料学院 2015年 成立清华大学药学院 2018年 成立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 2019年 成立清华大学天文系'''
{| class="wikitable"
|-
!年份 重要事记
|-
|1977年|| 恢复高考招生
|-
|1984年 || 设立研究生院;成立经济管理学院
|-
|1985年|| 复建理学院;建立继续教育学院
|-
|1988年|| 成立建筑学院
|-
|1993年|| 成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1994年 || 成立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1996年 || 成立机械工程学院
|-
|1999年|| 复建法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
|2000年 || 成立土木水利学院;成立公共管理学院
|-
|2001年 || 成立医学院、软件学院
|-
|2002年|| 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
|-
|2003年 || 401医院和402医院并入清华大学成为附属医院(华信医院和玉泉医院)
|-
|2004年 || 成立航天航空学院
|-
|2006年 ||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
|2008年 || 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
|-
|2009年|| 成立生命科学学院
|-
|2011年 || 成立环境学院;建校100周年
|-
|2012年 || 成立五道口金融学院,成立人文学院、社会科学学院、材料学院
|-
|2015年 || 成立清华大学药学院
|-
|2018年|| 成立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
|-
|2019年 || 成立清华大学天文系
|}
==科学研究==
===创新单元===
1、综述
 
工字厅
工字厅
科研项目是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和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也是引领学科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是清华大学科研项目和经费的重要来源。
《清华大学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汇集并展示了清华大学年内最新的科技成果,反映了学校在高新技术领域的最新成就。由该刊发布的科技成果着眼于公共安全、能源环境、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医疗卫生等领域,作为学校向地方、企业重点推广的项目,从而促进最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高效转化,推动科技成果的持续研究。
==== 二、科研成果与知识产权====
1、成果奖励
2017年,清华大学出版理工农医类学术著作111部,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著作189部。
=== 学术资源===
==== 一、学术期刊====
1、《清华大学学报》
 
《清华大学学报》
《清华大学学报》
清华大学学报包括三种期刊:《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核心期刊。
==== 二、馆藏资源====
图书馆
清华大学档案馆馆藏档案始于1905年,包括清华学堂、清华学校、国立清华大学、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和清华大学等各主要历史时期的文书档案;清华建校以来的学生学籍注册卡、成绩卡;科研、工程项目档案;历年获奖教材;学校各建筑物基建档案、图纸;纸质、电子版研究生论文档案;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的个人档案,以及著名校友实物档案,大量声像档案等等。截至2014年3月,案卷总数达14万余卷,以件为保管单位档案总数约38万件,总排架长度3344米。
=== 学术交流===
==== 一、会议论坛====
1、清华论坛
2017年,清华大学共召开国际(双边)学术会议近百次,部分重要学术会议包括“第四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暨2017国际积极教育国际研讨会”、“第六届世界和平论坛”、“亚洲大学联盟成立大会暨首届峰会”、“生物大分子:结构、催化和调控国际会议”、“第16届国际传热大会”、“2017IEEE图象处理国际会议”、“第六届世界摩擦学大会”等。
==== 二、科研合作====
1、部委合作
师资队伍
 
藤影荷声之馆
藤影荷声之馆
截至2018年12月底,学校有教师3485人,其中45岁以下青年教师1743人,具有正高级职务的1381人,具有副高级职务的1648人。教师中有诺贝尔奖获得者1名,图灵奖获得者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5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9名,16名教授荣获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67人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52人入选青年学者,239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52人获得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127人,在职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182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大中
王小云
王光谦
14,61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