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71
次編輯
變更
凯特·布兰切特
,百科化 調整錯誤的語法
{{藝人
| 姓名 = 凯特·布兰切特
| 類型 = 女演員
| 圖片 = Cate Blanchett Cannes 2015.jpg
| 圖片尺寸 =
| 圖片簡介 = 2015年攝於[[第68屆坎城影展]]
| 羅馬拼音 =
| 綽號 =
| 國籍 = {{AUS}}[[澳大利亞]]
| 籍貫 =
| 出生日期 = {{birth date and age|1969|5|14}}
| 出生地點 = {{AUS}}[[澳大利亞]][[墨爾本]]Ivanhoe
| 生肖 =
| 星座 =
| 配偶 = {{marriage|{{link-en|安德魯·烏普頓|Andrew Upton}}|1997}}
| 兒女 = 3子1女(女兒為[[領養]])<ref>[http://ent.ltn.com.tw/news/paper/861096 布蘭琪有子不滿足 領養女娃過癮]</ref>
| 出身地 = {{AUS}}[[澳大利亞]]
| 出道作 =
| 出道日期 = {{start date and age|1992}}
1969年5月14日,凱特·布蘭琪出生於[[澳大利亞]][[墨爾本]],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德州]]出生的父親Robert DeWitt Blanchett是退役[[美國海軍]]軍官的[[廣告]]人,母親June Gamble是擁有[[法國]]血統的澳大利亞教師,兩人在海上相識。凱特有一個擔任電腦工程師的哥哥Bob與一個劇場設計師的妹妹Genevieve。和凱特感情極為親密的父親,在凱特10歲時因[[心臟病]]離世<ref>[http://m.qikan.com/ArticleContentNew.aspx?type=2&Rowid=10&titleid=yoya20130408&categorycode=0014 凱特‧布蘭切特:女王駕到]</ref><ref>{{youtube|x1pIfJvtBQ4|More Than Enough Rope - Cate Blanchett - 2005|s=2482}}</ref>,凱特從小由奶奶和母親帶大。
自就讀墨爾本衛理會女子學院時期,凱特開始發現自己對戲劇的喜愛,並成為學校戲劇社團的負責人,自編自演的喜劇題材話劇獲得熱烈的反應。學生時期喜歡打[[領帶]]、穿西裝,打扮得像個男生,亦常剃光頭髮,欣賞的偶像是[[安妮·藍妮克絲]]。大學時期就读于[[墨尔本大学]],主修[[美术史]]和[[经济学]],後因著迷於戲劇,轉讀{{link-en|澳洲國家戲劇藝術學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Dramatic Art}},並自戲劇學院畢業。凱特在18歲時曾當背包客前往[[英國]]旅遊,但因簽證過期只好離開英國。到了埃及[[開羅]],在旅館遇見一位恰好正在徵臨時演員的工作人員,由於旅費已透支,在因緣際會下為一部名為《Kaboria》的電影扮演觀看拳擊賽而吶喊加油的觀眾,酬勞足夠支付她一星期的住宿費用。這也是凱特第一次在大銀幕演出的經驗<ref>[http://www.heraldscotland.com/arts-ents/film/cate-blanchett-on-madness-motherhood-and-working-with-woody-allen.22155506 Cate Blanchett on madness, motherhood and working with Woody Allen]</ref><ref>[http://www.modernweekly.com/news/content.aspx?artID=32134&page=1 凱特·布蘭琪 最值得投資的千面女王]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104205437/http://www.modernweekly.com/news/content.aspx?artID=32134&page=1 |date=2014-01-04 }}</ref>。但凱特表示,「當時戲劇學校畢業後就在劇場工作,一開始沒有想到要去當電影演員。」<ref>[http://www.harpersbazaar.co.uk/latest-news/cate-blanchett-woody-allen-december-2013-issue Cate Blanchett & Woody Allen 對談]{{dead link|date=2017年11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
=== 職業生涯 ===
==== 1998年-2007年 ====
1998年,凱特以電影《[[伊莉莎白 (電影)|伊莉莎白]]》片中鮮明存在感的女王一角獲得{{link-en|第56屆金球獎|56th Golden Globe Awards|第56屆金球獎}}最佳女主角獎。當時從未演過傳記電影且壓力極大的她,為了飾演此一人物,請來老師教授古典英語、研讀大量傳記、前往博物館觀賞相關肖像和藝術作品、減重、漂白眼睫毛、眉毛和剃光頭頂前半部的頭髮。凱特以此部片首度提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在影壇上奠定知名度與人氣;2001年,開始演出《[[魔戒電影三部曲|魔戒]]》系列電影中的精靈女王[[凱蘭崔爾]]。接連的女王角色中,其獨特氣場與脫俗氣質令人印象深刻,讓凱特享有「女王專業戶」之稱。期間亦陸續接演中小成本和獨立製片電影,例如首次與德國導演[[湯姆·提克威爾]]合作柏林影展開幕片《{{link-en|天堂奔馳|Heaven (2002 film)|天堂奔馳}}》,飾演剃了光頭為愛逃亡的女逃犯。在2003年上映的電影《{{link-en|鍥而不捨|Veronica Guerin (film)|鍥而不捨}}》,則是飾演不畏險惡揭發真相促使政府立法的知名北愛爾蘭記者[[薇若妮卡·格琳]],並為了揣摩角色舉家搬至愛爾蘭,凱特亦以此部真人實事改編的題材入圍金球獎最佳戲劇類電影女主角。
==== 2008年-2012年 ====
2008年年初,凱特憑前一年上映的《[[伊莉莎白:輝煌年代]]》和《[[搖滾啟示錄]]》雙料提名第80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最佳女配角獎。凱特在《搖滾啟示錄》片中反串知名搖滾巨星[[巴布·狄倫]],其憤世嫉俗的消瘦頹廢男子演繹,亦成為第64屆[[威尼斯影展]]影后<ref>[http://app.atmovies.com.tw/news/news.cfm?action=view&newsid=13958 凱特布蘭琪反串演出搶走全球影展大獎]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104204257/http://app.atmovies.com.tw/news/news.cfm?action=view&newsid=13958 |date=2014-01-04 }}</ref>及[[金球獎最佳電影女配角|金球獎最佳女配角]]得主。而奧斯卡獎史上只有三位演員在電影中以反串獲得提名,凱特即是其中一人。除了扮演主婦、逃犯、特務、教師、通靈者、拓荒者等人物,凱特亦是經常擔綱演出真人實事傳記人物的演員,不論是英國女王、傳奇搖滾歌手、王牌記者或好萊塢經典女星,其穩定的表現力與具存在感的演技也讓媒體稱之為「變色龍」,而除了在《天堂奔馳》說[[義大利]]語,亦曾經在片中變換[[愛爾蘭]]腔、[[俄國]]腔、[[德國]]腔、[[英國]]腔和[[法國]]腔等各種口音的英語。知名導演[[大衛·芬奇]]曾評價其「無時無刻散發出來的那股銀幕力量和能力極為罕見。她對工作的態度是專業的,不僅知道自己角色的來龍去脈,也知道所有人角色的台詞,會為工作的推進做出貢獻。比如她會說『這裡有幾個詞,你覺得這樣如何……』,但絕不會像某些明星那樣,說『我需要一段獨白,應該有人來給我改一下』」<ref>[http://yule.sohu.com/s2010/6464/s274978840/#panel-1 《先鋒人物》─ 凱特·布蘭琪]</ref>、[[坎城影展]]及[[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奧斯卡最佳導演]][[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伊納利圖]]亦表示「只有凱特就算躺在地板上也能傳達出有趣的訊息。觀眾得關心角色,而凱特就是能創造出這種共鳴感。總是可以化繁為簡,任何一個層次都很寶貴」、導演[[山姆·雷米]]則評價凱特擁有「獨力撐起整部戲的能力」。
==== 2013年-現今 ====
2013年,凱特以[[伍迪·艾倫]]編導的《[[藍色茉莉]]》相隔數年重回電影主演一職。片中既落魄又自欺欺人的貴婦之精準詮釋亦獲知名媒體《[[紐約時報]]》等各方好評,影評人表示,「若角逐奧斯卡影后,很難有人可以打敗她」<ref>[http://dailynews.sina.com/bg/ent/film/sinacn/20130902/02564929970.html 《藍色茉莉》:伍迪最殘酷的一部電影]</ref><ref>[http://dailynews.sina.com/bg/ent/chinanews/20130726/00504790398.html 《藍茉莉》北美上映 凱特·布蘭琪演技受好評]</ref>。除了奪得近30個影評人協會獎的最佳女主角獎,亦獲[[第86屆奧斯卡金像獎|第86屆奧斯卡]][[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最佳女主角]](個人生涯第六次提名奧斯卡獎)<ref>{{youtube|0W6fcUGPVNo|第86屆奧斯卡金像獎後臺新聞中心─CNN}}</ref>,和第20屆[[美國演員工會獎]]<ref>{{youtube|qNjJxzfnft0|第20屆美國演員工會獎}}</ref>、[[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第67屆英國電影學院獎]]影后<ref>{{youtube|0afBLkV79bE|第67屆英國電影學院獎─BBC}}</ref>。為了詮釋片中角色,凱特前往紐約體驗生活、嘗試喝許多酒、研究[[伯納德·馬多夫]]醜聞等<ref>[http://www.cbsnews.com/news/cate-blanchett-talks-blue-jasmine-and-oscar-nominated-role-on-60-minutes/ 《變色龍:Cate Blanchett》CBS 專訪 ─ 2014.2.16]</ref>。雖然在拍攝初期和導演伍迪有過磨合期<ref>[http://ent.sina.com.cn/m/f/hlw/2014-03-07/11274107802.shtml 奧斯卡影后布蘭琪:演技曾被伍迪艾倫批]</ref>,但殺青後伍迪在訪談中表示,「能邀到凱特主演就像手中握有核子武器般強大,她是我心中《藍色茉莉》女主角的不二人選。與這樣的演員合作,我還有什麼好教的。她不是世界上唯一一位優秀演員,但絕對是世界上那幾位最優秀的演員之一」。
*在多次訪問中表示,接拍電影《[[魔戒]]》的原因之一是想戴上片中的尖耳朵<ref>{{youtube|Y4vbNhgM8n0|2014/02/08 凱特布蘭琪特集}}</ref>,三部曲殺青後亦把道具耳朵帶回家。也是從影以來第一次在綠色key板前演戲,對於電腦特效感到新鮮。
*與[[雨果·威明]]合作最多次,有九次之多。
*與[[傑佛瑞·羅許]]、[[雨果·威明]]、[[艾美·亞當斯]]、[[妮可·基嫚]]交情好<ref>[http://kaizfeng.com/kai/category/cate-blanchett/ KZF Photography & Production]{{dead link|date=2017年11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 。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 {{IMDb name|0000949}}
* {{Douban people|1054441}}
{{Authority control}}
{{DEFAULTSORT:Blanchett, C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