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阎敬铭

增加 2,82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阎敬铭'''({{bd|1817年||1892年|catIdx=Y阎}}),[[表 |字]]''' 丹初''' [[ 陝西]][[ 朝邑 县]] 趙渡鎮 (今[[ 陝西省 大荔 县]] 縣朝邑鎮 )人 ,[[晚清]]大臣 ,理财有道, 有「 被稱作晚清的“ 宰相 」之称
== 生平 ==
[[File:阎敬铭.jpg|thumb|right|
[http://img2.timetw.com/365lsrw/2732_d9d8c405b24ca791aaefa398fb0c3544.jpg原圖鏈結]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9%98%8E%E6%95%AC%E9%93%AD&rlz=1C1ASUC_zh-TWTW840TW840&sxsrf=ACYBGNS8p2E56ZhqW7GuqL_irJBNwrcE8g:1568346350765&tbm=isch&source=iu&ictx=1&fir=dKwm_f_5gfwtVM%253A%252C7Nj9TwW5i4-eoM%252C_&vet=1&usg=AI4_-kRzMCkKBmPItmsEhZLfe68DR4VMKA&sa=X&ved=2ahUKEwiI3fy48czkAhUlE6YKHYLoBkMQ9QEwEnoECAcQGA#imgrc=K-gyjUJiipXQkM:&vet=1] ]]
 
===早年屢次參加會試,均乘興而去、失望而歸===
[[閻敬銘]]出身商人之家;拜師關中書院。中早年屢次參加會試,均乘興而去、失望而歸。無奈之下參加了“大挑”考試。閻敬銘寫詩作文都不賴,可相貌很普通,甚至有點“歪瓜裂棗”。
閻敬銘被“大挑”淘汰後,又不能干其他事情,只能又捧起書本苦讀。好在經過一番苦讀,終於在1845年成功考中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兩年後“分戶部以主事用”,
 
===胡林翼的舉薦,稱其“公正廉明,實心任事,為湖北通省僅見之才”===
咸豐四年(1854),補戶部主事,丁母憂守制。咸豐六年(1856),補原官。
咸豐九年(1859年)[[胡林翼]]奏調他去湖北“總司糧台營務。累遷郎中,擢四品京堂。”胡林翼生病後還專門推薦他“授湖北按察使”。
咸豐十年(1860),擢升員外郎,總管湖北前線糧台營務。赴嶺東鄉剿匪有功,擢升郎中,歷任候補四品京堂。得到胡林翼的舉薦,稱其“公正廉明,實心任事,為湖北通省僅見之才”,擢升湖北按察使。
 
===嚴樹森繼任湖北巡撫,推薦閻敬銘“才可救時,湖北賢能第一===
同治元年(1862),[[嚴樹森繼]]任湖北巡撫,推薦閻敬銘“才可救時,湖北賢能第一”,署布政使。同年,调迁山东,先后署山东盐运使、山东巡抚、工部右侍郎等职,参与剿太平军、捻军及[[宋景诗]]叛乱。
同治三年(1864),實授山東巡撫。
同治四年(1865),[[僧格林沁]]戰死於曹州,閻敬銘率軍積極防禦捻軍。次年,閻敬銘赴濟寧,與[[曾國藩]]商定分扼黃河、大運河的策略。
同治六年(1867),因疾歸鄉,以工部右侍郎召,不起。
 
===刀闊斧進行改革,親自入庫清點,數十名大小官員,都受到了應得的懲處===
光緒三年(1877),山西大饑,奉命察視賑務。
光緒五年(1879),彈劾吉州知州段鼎耀貪污公款,禮部尚書[[恩承]]、禮部侍郎[[童華]]奉使四川的時候過境擾民。
光緒八年(1882)閻敬銘任戶部尚書,閻敬銘就任之後立刻大刀闊斧進行改革,親自入庫清點。御史[[陳啟泰]]上書彈劾太常封卿[[周瑞卿]]和戶部司官在雲南報銷案中受賄。閻敬銘將戶部歷年的賬冊一一清查,揭開了很多的內幕,使得與案情有牽連的數十名大小官員,都受到了應得的懲處,革職的革職、流放的流放,戶部官員幾乎一網打盡。甚至連軍機大臣[[景廉]]、[[王文韶]],以及兩朝帝師[[翁同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處理。
在閻敬銘的整頓下,戶部變成了清王朝最“摳門”的部門,戶部官員們再也難以上下其手了。
 
===諫阻慈禧太后修圓明園,會廷議錢法,失太后旨,因革職留任===
光緒九年(1883),充軍機大臣,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晉協辦大學士。
光緒十一年(1885),授東閣大學士,這“時上意將修圓明園,而敬銘論治以節用為本,”這事顯然觸怒了慈禧,她便以閻敬銘“不能仰體朝廷裕國便民之意,飾詞廷宕”為罪,把閻敬銘“交部嚴議”,“會廷議錢法,失太后旨,因革職留任。”
光緒十三年(1887),復職,四次上書告老還鄉,得到批准。
光緒十八年(1892),卒於山西寄寓,追贈太子少保,諡“文介”。
<ref>[https://new.qq.com/omn/20190311/20190311A0641K.html “救時宰相”閻敬銘極力諫阻慈禧太后修圓明園,結果如何]</ref>
[[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改[[户部]][[主事]]。[[咸丰]]九年(1859年)[[湖北巡抚]][[胡林翼]]奏调赴[[鄂]],阎总司粮台营务,累迁[[郎中]],擢四品京堂。旋得胡疏荐,授[[湖北]][[按察使]]。[[同治]]元年(1862年)[[严树森]]继为[[巡抚]],亦推阎敬铭[[湖北]]贤能第一,署[[布政使]]。同年,调迁[[山东]],先后署[[山东]][[盐运使]]、[[山东巡抚]]、[[工部右侍郎]]等职,参与剿[[太平军]]、[[捻军]]及[[宋景诗]]叛乱。[[光绪]]二年(1876)任[[山东巡抚]]。[[光绪]]三年(1877年)[[山西]]饥荒,奉命察视赈务。
[[光绪]]八年(1882年)擢[[户部尚书]],查[[云南报销桉|云南军费报销桉]]。[[光绪]]九年(1883年)充[[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晋[[协办大学士]]。[[光绪]]十一年(1885年)授[[东阁大学士]]。[[光绪]]十二年(1886年)乞病罢直。[[光绪]]十五年(1889年),[[光绪帝]]将修[[颐和园]],阎论治以节用为本,会廷议钱法,失皇帝旨,因革职留任。翌年,上疏乞休。[[光绪]]十八年(1892年)卒,追赠[[太子少保]],[[諡]]'''文介'''。
==参考文献==
72,74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