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魏裔介

增加 2,78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兼济堂文集》
}}
=='''魏裔介'''({{bd|1616年||1686年|catIdx=Wei魏}}),字石生,號貞庵,又號昆林,直隸柏鄉(今邢台市柏鄉縣)人,清初大臣。==生平==[[File:魏裔介.jpg|thumb|right|[https://twgreatdaily.com/images/elastic/YRl/YRl67GwBJleJMoPMtIJi.jpg原圖鏈結][https://twgreatdaily.com/BPPfHWwBmyVoG_1ZRx0L.html] ]] ===家有世德,積累甚厚,讀書教子,科第聯翩,為海內推重===根據魏氏墓志銘的記載,柏鄉魏氏本巨鹿魏徵之後,始祖寒臘始居柏鄉。 魏氏在柏鄉家有世德,積累甚厚,讀書教子,科第聯翩,為海內推重。[[貞庵]]先生林下著述,啟誘後學,士君子奉為典型,厥功不小,茲觀其訓誡子侄諸帖,真與顏氏家法千載同心。 ===經歷===順治三年進士,選庶吉士。四年,授工科給事中。吏科右给事中、顺治12年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提督四译馆太常寺少卿、顺治14年左都御史、顺治16年太子太保,康熙2年, 吏部尚書。康熙3年,武会试正考官、内秘书院大学士,康熙6年,纂修世祖实录总裁官;康熙9年,保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康熙11年,太子太傅、光禄大夫。 ===朝廷重臣,先後上疏二百餘道,內贊政典,外籌軍務,皆中機要===[[魏裔介]]入閣辦理國家大事時年僅40餘歲,鬚髮皆黑,歷史上稱之為「烏頭宰相」。魏裔介作為清初朝廷重臣,先後上疏二百餘道,內贊政典,外籌軍務,皆中機要。其奏議在國計、民生、吏治、軍事、文化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貢獻。「清初相業,無出其右者」 。時人曾說,自宋朝[[歐陽修]]以後,他是唯一的先為諫臣、後升宰相、歷職長久並「展其嘉漠」之人。後人評價他條陳時事、「敢言第一」,清初「諸大典」多依其「奏議所定」。嘉慶、道光年間,還有人將他同並稱「二魏」的另一名臣[[魏象樞]]作了比較,認為「其相業勝蔚州多矣」。魏象樞,山西蔚州(今河北蔚縣)人。 ===撰書一副楹聯===魏裔介「家居十六年,躬課稼穡,循行阡陌,人不知其為故相也」(《清史稿》)。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元旦這天,魏裔介撰書一副楹聯,並貼在自家閣老府門樓上,聯曰:「烏頭宰相歸林下,十有六年,常思乾乾翼翼;白髮書生慶青春,七十一載,寧忘戰戰兢兢。」隨後,他即罹患牙疾,於當年農曆四月初九丑時,正襟危坐而逝。這位兩朝帝師在邢襄大地留下了光輝燦爛的篇章。曾任《清世宗實錄》的總裁.
'''[[ ===以其「為人強悍,居鄉多事」為由,不肯給諡號=== 魏裔介]]'''({{bd|1616年||1686年|catIdx=Wei魏}}) 死後,康熙皇帝派官員奉白銀千兩代御祭葬。家人為其申請諡號 [[表字|字]]'''石生''' 可康熙皇帝以其「為人強悍 [[号]]'''贞庵''' 居鄉多事」為由 又号'''昆林''' 遲遲不給魏裔介賜封諡號 [[北直隶|直隶]][[柏乡县]](今[[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人。[[清初]] 其實魏裔介的「居鄉多事」很多是替老百姓出頭伸張正義,干預地方官施政之處也多是地方官瀆職而引起,雖然退休了不應該干 治家 ,但是這樣為民著想 经学家。后入祀[[贤良祠]] 監督瀆職的官員的行為 不也是康熙大帝所 [[ 求的嗎?如果真是因此不肯給魏裔介 ]]'''文毅''' 號,則難免顯得康熙大帝的度量有些狹隘了
== 生平=乾隆皇帝,追諡「文毅」,並「御製碑文表其墓」===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冬,康熙大帝玄燁巡幸陝西歸途中,駐蹕柏鄉閣老府,「聖祖幸陝,駐蹕太傅第,眷念舊臣」,此時魏裔介已離世十七載。清雍正年間,魏裔介獲准入賢良祠。清乾隆元年(1736年)遣官祭祀,直至乾隆二年(1737年),乾隆皇帝念及他為大清立下的功績,追諡「文毅」,並「御製碑文表其墓」。 ==魏裔介詩歌==
高祖[[魏谦光]]('''子观''')。[[清]][[顺治]]三年(1646年)进士,选[[庶吉士]]。历官[[工科|工]][[兵科|兵]]二科[[给事中]]、吏科右给事中、顺治12年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提督四译馆[[太常寺]][[少卿]]、顺治14年[[左都御史]]、顺治16年太子太保,康熙2年[[吏部尚书]]。康熙3年,武会试正考官、内秘书院大学士,康熙6年,纂修世祖实录总裁官;康熙9年,保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康熙11年,太子太傅、光禄大夫。【古鄗遺址】?
官至[[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 世變揚塵滄海中 年仅四十岁 浮雲依舊塞寒空。五城陌照蕭王月 鬚髮皆黑,人称“乌头宰相”。对[[风水]]亦有研究 湯沐邑余公子風
魏裔介入阁办理国家大事时年仅40余岁,须发皆黑,历史上称之为“乌头宰相”。“清初相业,无出其右 救趙應推監 ” 。时人曾说 自宋朝欧阳修以后,他是唯一的先为谏臣、后升宰相、历职长久并“展其嘉漠”之人。后人评价他条陈时事、“敢言第一”,清初“诸大典”多依其“奏议所定” 摧薪獨羨鄧侯功 [[嘉庆]]、[[道光]]年间 鄉園咫尺堪憑弔 还有人将他同并称“二魏”的另一名臣魏象枢( 驀見青 西蔚州人)作了比较,认为“其相业胜蔚州多矣” 思不窮
==褒贬==【光武遺蹤】
[[汤斌]]、[[魏象枢]]、[[魏裔介]]等虽强称宋学名家 當年躍馬幾英雄 但对宋学并无什系统研究 轉首驅除霸業空。白水重生赤帝子 仅以朱学仰承满清朝廷意旨,以达通显贵装点门面而已 鄗南暫作未央宮
魏裔介人仕在[[清初]] 翠華尚憶熊羆守 其时是一个特殊时期 侍從惟余翁仲訌 [[明朝]]灭亡 漢室園陵多滅沒 一清兵人主千秋佳氣此蔥蔥。<ref>[[中原]]。面对战乱、灾荒频仍的社会现实,清政府急需用正确的政策措施来恢复生产、安定人心,稳定清朝的统治。 https://twgreatdaily.com/BPPfHWwBmyVoG_1ZRx0L.html 魏裔介 在此背景下 —清代邢台第一人 身为朝廷重臣,先后上疏二百余道,内赞政典,外筹军务,皆中机要。其奏议在国计、民生、吏治、军事、文化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烏頭宰相>首頁 丹楓飛雲]</ref>
==文集目 ==
[[ 堂文集]] 》共分二十卷。卷一、卷二 奏疏,卷三至卷八 序文,卷九 为书 為書 ,卷十 ,卷十一 为传 為傳 ,卷十二 墓志 ,卷十三 祭文碑文,卷十四 为论 為論 ,卷十五、卷十六 为杂 為雜 著,卷十七至卷十九 选录 選錄 魏裔介所作的各 体诗 體詩 歌,卷二十 魏裔介的年
魏裔介 官清廉, 直不阿。他激流勇退,年未衰而 朝,晚年以著 ,著有《[[ 贤录]] 賢錄 》、《[[ 昆林 ]] 》、《[[ 古文欣 ]] 》、《[[阴 经注 經註 ]] 》、《[[ 樗林偶 笔]] 》等著作上千卷, 总称 總稱 [[ 堂文集]] 》。此外 有《[[屿 ]] 》、《[[琼 琚佩 语]] 》等 世。
== 语录語錄==
~忠 敦厚,人之根基也。
~慎言 行,是修己第一事。~欲 大事, 笃实 篤實
~精神不 运则 運則 愚, 血不 运则 運則 病。
~一 时劝 時勸 人以口,百世 人以
~ 有事 事, 大事 如小事。
==着作==
[[File:魏裔介_(2).jpg|thumb|right|
[https://img3.doubanio.com/view/subject/l/public/s2716056.jpg原圖鏈結]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263274/] ]]
 
《圣学知统录》、《知统翼录》、《希贤录》等,总称《兼济堂文集》。
 
本書是一部清人文集,共二十卷,內容包括奏疏、序、書、尺牘、傳、墓誌銘、祭文碑文、論、記、說、跋、詩、年譜十多種類別,部分內容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作者魏裔介為清初重臣,明亡清興,為恢復生產、安定人心、穩定清朝的統治,作出了重要貢獻。書中收錄的大量上奏朝廷的奏書,即是真實情況的反映。<ref>[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263274/ 兼濟堂文集>出版社:中華書局>副標題:中國歷史文集叢刊]</ref>
着有《[[圣学知统录]]》、《[[知统翼录]]》、《[[希贤录]]》等,总称《[[兼济堂文集]]》。
==参考书目==
* [[姜尧]]《[[从师随笔]]》
==相 关书 關書 籍==
* [[ 大清 相魏裔介]] 》,魏 国静 國靜 、高玉昆 ,吉林出版集 有限 任公司,2010年3月,ISBN 9787546323091
* [[ 名相春秋 : 清初重臣魏裔介]] 》,魏重 阳着 陽著 ,河北出版 媒集 公司 : 花山文 出版社,2011年1月1日 ( 第1版 ) ,ISBN 7807559233
==参考资料==
72,74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