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王宏祚

增加 4,22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vfd|题目和下文中人名不一致,建议合并到“王弘祚”人物中|date=2019/09/04}}
'''王弘祚'''({{bd|1603年||1674年|catIdx=W王}}),字懋自,號玉銘。 雲南永昌人。歷任順治、康熙年間戶部尚書,刑部尚書,兵部尚書。清廷三省六部,王弘祚履歷其三,又因籍貫永昌,他又被稱為「永半朝」。  ==生平簡介==  ===弘祚聰強習掌故,戶部疏請修賦役全書,以弘祚主其事=== 末清初政 [[崇禎]]三年(1630年)舉人出身。自薊州知州遷戶部郎中, 督餉大同。順 人物 元年,授岢嵐兵備道。總督[[吳孳昌]]以[[弘祚]]籌畫軍餉,請仍留大同。二年 以總督[[ 李鑑薦]],仍授戶部郎中。中原初定,圖籍散佚。弘祚聰強習掌故,戶部疏請修賦役全書,以弘祚主其事。弘祚謂:「民不苦正供而苦雜派,法不立則吏不畏,吏不畏則民不安。閭閻菽帛之輸,朝廷悉知之,則可以艱難成節儉。版籍賦稅之事,小民悉知之,則可以燭照絕侵漁。」裁定賦役,一準萬曆間法例,晚末苛細巧取,盡芟除之,以為一代程式。三年,加太僕寺少卿。六年,遷太僕寺卿,仍領郎中。十年,擢戶部侍郎。時雲、貴尚為明守,孫可望據辰州。弘祚請於江南、江西、湖廣豐稔之地,採米穀、儲糧餉為進取計。又言:「黔國公沐天波世守 雲南,得民心,其僚屬有散處江寧者,宜令往招天波為內應。貴州九股黑苗,自都勻、黎平遠及慶遠、靖州,近為可望蹂躪,宜加意撫綏,俾令歸化。冠服異制,勿驟更易。」上以所言足助撫剿,下經略大學士[[洪承疇]]採行。 ===被郭一鶚彈劾修賦役全書逾久未成===十一年,給事中[[ 郭一鶚]]劾弘祚修賦役全書逾久未成,弘祚疏辨,一鶚復劾其巧飾。下部議,以各省冊報稽遲,弘祚不舉劾,論罰俸。十二年,疏請禁有司私派累民、將領冒名領餉,皆下部議行。十三年,以河西務鈔關員外郎朱世德徵稅不如額,援赦請免議,坐降三級,命留任。十五年,賦役全書成,敘勞,還所降級。考滿,廕子。尋擢尚書,加太子少保。命同大學士巴哈納等校訂律例。 ===聞父母喪,疏乞解官奔赴,命在任守制===十六年,進太子太保。雲南平,迭疏上善後諸事,請開鄉試,慎署員,設重鎮,稽丁田,恤士紳,撫土司,寬新政。既,又疏言司道宜久任,州縣宜部選,投誠宜解散,荒殘宜軫恤,爐座宜多設。弘祚聞父母喪,疏乞解官奔赴,命在任守制。踰月,命出視事。十八年,聖祖即位,疏請歸葬,許之。旋諭促還朝。 ===異星見,天失其常;地震,地失其常。挽回天地之變,首在率循人事之常===康熙三年,授刑部尚書,尋復還戶部。四年,星變地震,求直言。弘祚疏言:「異星見,天失其常;地震,地失其常。挽回天地之變,首在率循人事之常。」漕糧自通州運京師,或謂水次支散,可省轉搬費。弘祚持不可,謂:「水次支散,受者艱負戴。必減直而售,則米狼戾在外。京倉頒給雖有糶者,顆粒皆在都下。根本至計,不宜以小利遽變。」又有議盡裁州縣存留與變漕糧官運為商運者,固爭不得,具疏上之,卒如弘祚議。 ===以老乞休,命馳驛歸里,念未終事父母,輯永思錄,自號曰思齋===六年,用輔政大臣鼇拜議,戶部增設滿尚書,以授瑪爾賽,與弘祚齟齬。七年,戶部失察書吏假印盜帑,大學士班布爾善獨罪弘祚,坐奪官。八年,鼇拜得罪,起弘祚兵部尚書。九年,以老乞休,命馳驛歸里,食原俸。弘祚中道疾作,僑居江寧。念未終事父母,輯永思錄,自號曰思齋。十一年,疏辭俸,諭曰:「卿在官著有勞績,引年乞休,賜祿頤養,毋固辭。」十三年,卒,賜祭葬,諡端簡。<ref>[http://archive.ihp.sinica.edu.tw/ttscgi/ttsquerynew?0:0:mctauac:%28186 王弘祚]</ref> ==修建梨花塢回報家鄉,懷念母親==順治十八年,王母謝世故里,他奏請要解官奔赴守孝。當時,順治皇帝突然決意出家,整個朝廷人心惶惶,政局不穩,因此朝廷未准他的請求,要求他在任守制,穩定政局。 康熙繼位後,王弘祚獲准回家埋葬母親。回到家鄉後,他便在 保山]] 古城西南九隆崗上修建了梨花塢,供奉觀音大士供世 朝拜,以回報家鄉和懷念母親。  ==著述==  《賦役全書》編撰歷時12年,是王弘祚一生最大的成就 。 編撰《貳臣傳》
明[[崇禎]]三年(1630年)舉人出身。官至戶部[[郎中]]。明亡後降清,任山西按察使司[[僉事]]。累擢[[戶部尚書]],加[[太子太保]]。[[康熙]]三年(1664年)任[[刑部尚書]],八年(1669年)改[[兵部尚書]]。康熙十三年(1674年)卒。
==參考文獻==
{{end box}}
{{DEFAULTSORT:Wang王}}
 
 
==參考資料==
 
[[Category:清朝军政人物]]
72,71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