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李兰娟

增加 1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姓名 = 李兰娟
| 圖像 =
[[File:李兰娟.jpg|缩略图|center|[https://p1.ssl.qhmsg.com/t01983611de81a7310c.jpg 原图链接]]]
]]
| 出生日期 = 1947年9月
}}
'''李兰娟'''1947年9月出生,浙江 [[ 绍兴 ]] 人,传染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教育部生物与医学学部主任,[[中国卫生]]信息协会副会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组长,全国人工肝培训基地主任,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病专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血液净化学会理事,浙江省医学会会长。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简介==
人工肝项目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后,她积极向全国推广,该项目被列入国家医学继续教育重点培训和推广项目。浙医一院传染病科成立了人工肝中心及全国人工肝培训基地,李兰娟教授多次在国内、国际学术会议上作专题报告,全国20余个省市300余家医院开展应用人工肝技术。
她还但任中华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组长,主持制定我国《人工肝支持系统的治疗指南》,明确了开展人工肝技术须具备的条件及人工肝治疗的适应症、相对禁忌症、疗效判断标准和技术操作规范。她主办第一、第二、第三届国际暨全国人工肝会议,主编了我国第一步《 [[ 人工肝脏 ]] 》专著。李兰娟还在国内外权威杂志上发表多篇有关论文,和[[日本]]等国家开展专业协作,担任国际血液净化学会中国理事,提高了中国医学界在治疗肝炎方面的国际地位
===微生态学研究===
===感染微生态学===
李兰娟在肝病微生态和感染微生态领域开展的创新性研究,首次揭示重型肝炎 病人肠道微生态变化规律,阐明肠道微生态变化与重型肝炎发生、发展的关系,丰富了重型肝炎发病机制的理论;提出B/E值为肠道定植抗力的新指标,为肠道微生态基础和应用研究提供了客观依据;深入开展医院内感染和细菌耐药的研究,主编中国首部《感染微生态学》专著,奠定了感染微生态学的基础。
===抗击[[非典]]===
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工作中,李兰娟对全省" [[ 非典]]"防治提出并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性措施,控制了可能扩大的"非典"疫情,实现了省医务人员零感染率,杜绝了第二代病人,在全国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李兰娟还率攻关小组开展"非典"病毒检测、发病机理及防治等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更多的创新理念运用到行政工作中去,及时了解国际国内卫生领域的进展和动态,提出了很多具有前瞻性的发展思路和规划。
此外,在抗击"非典"中,她提出系列的防治措施,确保浙江省没有发生二代病人和医务人员被感染,重症病人得到有效救治,为浙江取得抗击"非典"胜利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她率攻关小组成功培养分离出SARS病毒并完成全基因测序,系中国内地第二株登录Genbank;首次发现PBMC中有复制型SARS-CoV存在,对揭示"非典"的发病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主编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传染病学》等专著8部。
担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人工肝培训基地和浙江省人工肝中心主任以及《 [[ 感染病杂志 ]] 》主编、《中华传染病杂志》和《国际流行病感染病学杂志》副主编等职。
2013.10.26下午, [[ 浙江大学 ]] 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对外通报,我国科学家首次成功研制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株。也就是说,我国科学家已经做出了针对H7N9禽流感病毒的疫苗"种子",一旦出现老百姓最担心的H7N9禽流感暴发流行,可迅速生产出疫苗,为老人儿童等重点人群接种,防止禽流感大流行。
这项研究表明,我国已经具备自主研发流感病毒疫苗株的技术和能力,首次打破和改变了我国流感疫苗株需由国外提供的历史。
61,74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