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屠呦呦

增加 17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屠呦呦'''(英语:[[Youyou Tu]],{{bd|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中國中醫科學院]]终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的發現者
<ref name="Tu-1">[http://news.163.com/15/1005/17/B56B834K0001124J.html 资料: 屠呦呦的七项贡献>]</ref>。這些抗瘧藥為20世纪[[熱帶醫學]]帶來顯著的突破,為熱帶發展中國家的人帶來福音,改善了他們的健康狀况,拯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
* '''發現青蒿素之前的經歷'''
==='''早年生活'''===
1930年底,屠呦呦出生在[[浙江]][[寧波]],[[祖籍]]是[[江蘇]][[無錫]]。她是家裡5個孩子中惟一的女孩,她的名字是其父親取的,具有名出自「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意思是「鹿鳴之聲」。誰也沒預料到詩句中的那株野草會為這個女孩創造不平凡的一生。<ref name="Tu-01">[https://kknews.cc/tech/26lzoe.html 屠呦呦為什麼能成為第一個得諾貝爾醫學獎的中國人?]</ref>
讀書時的屠呦呦「長得還蠻清秀,戴眼鏡,梳麻花辮」;讀中學時,她的成績只在中上等,並不拔尖,但她有個特點,就是只要她喜歡的事情,就會努力去做。<ref name="Tu-01"></ref>
1951年,屠呦呦入[[北京醫學院]][[藥學]]系讀書。在那個年代,女孩能夠接受大學教育是很不簡單,也是很幸運的。<ref name="Tu-01">[https://kknews.cc/tech/26lzoe.html 屠呦呦為什麼能成為第一個得諾貝爾醫學獎的中國人?]</ref>
==='''為人師表'''===
=='''到底是誰研發了青蒿素?'''==
[[File: Tu_Dr_Miller.jpg |缩略图|left|250px230px|[http://www.ifuun.com/a2019031918717447/ 圖片來源: Louis Miller 博士 ] ]][[File: Tu_Dr_Su.jpg |缩略图|left|250px230px|[http://www.ifuun.com/a2019031918717447/ 圖片來源: 蘇新專博士 ] ]]
多年來,[[美國]][[華盛頓]]的[[國立衛生研究院]]的兩名研究員,Louis Miller和蘇新專博士一直對「青蒿素發現者」 有著濃厚的興趣,研讀了大量的相關論文,卻只得到「青蒿素最早的論文出現在1979年」,論文上並沒有署名,他們納悶「這麼重大的發現,竟然沒有署名,這實在令人驚訝!」
2005年,Miller博士和蘇新專博士應邀去中國參加一次瘧疾的學術研討會。在研討會上,Miller博士大聲發問:「有人知道是誰發現了青蒿素嗎?」 然而, 在場的所有人都面面相覷,Miller博士感到很驚訝:「中國有專門的瘧疾研究機構,卻沒人知道是誰發現了克服瘧疾的青蒿素!」
[[File: Tu_in_Lab_01.jpg |缩略图|right|250px|[http://www.ifuun.com/a2019031918717447/ 圖片來源: 做實驗的屠呦呦 ] ]]
=='''主要學術成果 -- 誕生於文革期間'''==
以下就來談談屠呦呦發現青蒿素的故事...
 
==='''發現抗瘧新藥之青蒿素提取的關鍵'''===
屠呦呦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工作,她最優秀的研究工作完成於1969年至1972年之間,正值「文革」時期。
[[File: Tu_Mosquito.jpg |缩略图|right|230px|[http://www.ifuun.com/a2019031918717447/ 圖片來源: 1965年時,美越雙方很多士兵被攜帶瘧疾的蚊子叮咬後死亡 ] ]] 1969年,屠呦呦所在的中醫研究院接到了一個「中草藥抗瘧」的研發任務,那是一個不小的軍事計劃的一部分,代號523,目的在幫助北越政府「打擊美帝」,希望找到有效的抗瘧新藥,因為在1960年代的東南亞戰場上,瘧原蟲已經對奎寧類藥物產生了抵抗性了,所以需要新葯來制止這地區的瘧原蟲。   當時的屠呦呦也參與了這個項目,那時她38歲,職稱是[[助理研究員]]。
屠呦呦因為具有中西醫背景,而且勤奮。在那個年代,許多資深科學家已被打為[[右派]];所以,屠呦呦很快被任命為研究組組長,帶領一個小組的成員開始查閱中醫藥典籍,走訪老中醫,尋找抗瘧藥物的線索。
7,45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