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吴一戎

增加 4,109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吴一戎 | 圖像 = [[File:I45.jpg|缩略图|居中|[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67244359295&di=0233a29677de7a653fb4bf441639d771&imgtype=0&src=http%3A%2F%2Fwww.radi.cas.cn%2Fdzqk%2F2018%2Fd3q%2Fjqyw%2F201810%2FW020181011402404157377.jpg原图连接][http://edu.sina.com.cn/gaokao/2010-09-24/1335268619.shtml来自新浪网]]] |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1963年7月| 國籍 = 中國| 别名 = 吴一戎 | 職業 = 学者 |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 中国科大信息学院名誉院长}} 吴一戎,男,1963年7月生于北京,籍贯安徽合肥。 信号与信息处理学家。 现任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所长 、微波成像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63年7月生于北京 籍贯安徽。1985 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2017年6月30日,在中央国家机关党代表会议上选举为出席党的十九大代表。<ref>[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8/0118/c117092-29772869.html记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所长吴一戎]人民网</ref>==人物履历== 1985 、1988年先后在北京理工大学获学士和硕士学位,2001年在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 。1988年5月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后在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参加工作,一直从事大型遥感地面信息系统的研制,参与国家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方向战略研究 1998年起任国家“863”计划信息获取与处理主题专家组成员,是多项重大科研项目的负责人。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6月起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主 2010年6月12日 ,受聘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学院名誉院长。2012年9月6日,受聘为 中国科学院 大学 电子 电气与通信工程 院院长。主要 研究 所所 方向包括星载/机载SAR信号处理;遥感图像几何与辐射校正;大型计算机信息处理与管理系统(包括高速网络、高性能计算机、服务器、大型存储设备、系统软件、数据库、存储迁移软件);机载InSAR系统。 。2007 期从事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以及遥感卫星地面处理和应用系统的研究。系统性地解决了一系列理论问题与关键技术,提高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水平。 ==人物荣誉== 2007 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7年05月,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2018年5月30日,获陈嘉庚信息技术科学奖。 ==科研工作==研究领域主要研究方向:微波成像理论研究、微波成像技术、雷达信号处理。包括星载/机载SAR信号处理;遥感图像几何与辐射校正;大型计算机信息处理与管理系统(包括高速网络、高性能计算机、服务器、大型存储设备、系统软件、数据库、存储迁移软件);机载InSAR系统。 长期从事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以及遥感卫星地面处理和应用系统的研究。系统性地解决了一系列理论问题与关键技术,提高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水平。 科研业绩在20多年的工作时间里,一直从事微波成像理论的研究,系统的研制和处理算法的研究。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推动了我国微波成像技术的发展,发表论文100余篇。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信息与通信工程组)成员;国家“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专家组成员以及《中国科学F辑》编委等职。吴一戎院士长期担任国家863计划信息获取与处理主题专家组成员,为我国对地观测领域研究方向的规划和项目部署做出了重要贡献。现担任国家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专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专家,大科学工程“国家航空遥感系统”总设计师和中国遥感卫星一号系统副总指挥等。十余年来,吴一戎院士及其研究团队始终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不断开拓广泛覆盖现代微波成像领域的科研工作,为我国的国防建设、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做出了重大创新贡献。长期从事先进合成孔径雷达系统技术、大型遥感地面处理及应用系统等的研究和建设,系统性地突破了一系列理论问题与关键技术,提高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水平。以第一完成人 国家科技进步一 等奖 、二等奖 各一次 何梁何利 他领导下的研究团队获得了国防科工委首批“国防 科技 进步奖等 创新团队” 。 ==参考资料=={{reflist}}[[Category:科学技术人物]]
15,09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