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李師敏

增加 5,25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李師敏在世時,曾多次得到乾隆皇帝的封賞,並被誥封為朝議大夫。他有兩位夫人,先娶夫人徐氏,生一女,後又娶夫人呂氏,生六子,存四子:宗蕃、宗衍、宗榖、宗魯。其中長子李宗蕃是貢生,曾於嘉慶四年(1799年)任正定知府。
===曾祖父 [[ 李之芳 在世時,建有規模宏大的府第—— ]]故居称为 “相 第”===李師敏的祖居地大約在今惠民縣城南門大街百貨大樓處。其曾祖父李之芳在世時,曾在這裡建有規模宏大的府第——“相國第”。直到上世紀六十年代後期,遺址上還有許多古蹟,遺憾的是,後來都被人為毀壞了。<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eb7f0bfc0102v1lv.html 《濱州日報》發《惠民走出的台灣知府——李師敏》 ]</ref>
李師敏的曾祖父[[李之芳]]故居称为“相国第”。位於惠民縣城南門大街北首路西,北至仁義胡同,南至蘇家街,西至龍王廟街。
直到上世紀六十年代後期,遺址上還有許多古蹟,遺憾的是,後來都被人為毀壞了。<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eb7f0bfc0102v1lv.html 《濱州日報》發《惠民走出的台灣知府——李師敏》 ]</ref>
 
===“仁義胡同” 的故事===
關於仁義胡同有一個美麗的故事:傳說,李之芳在朝廷做高官時,一日,忽然接到老家書信。拆開一看,方知家中與鄰居發生爭執,來搬救兵了。原來是兩家蓋屋,為了地基互不相讓。家人捎信,當然是希望他出面說話,也好在街坊鄰居面前爭得幾分臉面。
 
李之芳趕快修書一封,捎回家中。信的內容極其簡單,只有一首打油詩: “千里捎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讀後,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深感愧疚,主動往後退讓了三尺,鄰居不甘落後,也主動退後三尺,於是,中間出現了一條六尺寬的胡同,被人們譽為“仁義胡同” 。
 
==據《中華姓氏通史》稱:李姓為百家姓之首==
 
據《中華姓氏通史》稱:李姓占漢族人口的7.9%,為百家姓之首。李氏在國內分佈極其廣泛;在海外,幾乎遍及全世界。
近些年來,有資料顯示,李姓在今天仍位居華夏四大姓之首,已成為全世界所有姓中人數最多的一個。由此可見,李氏家族,歷史長,氏族望,人丁興,分佈廣,英傑多,貢獻大。
[[李崇]]為隴西李氏的始祖。“隴西”是李氏宗族的發源地,自唐以來享有盛名。至今各地李氏,也都上溯到隴西。
中國歷史上的李姓稱帝者共計58人,創百家姓中之最。李姓建立的政權,有大成、西涼、涼、吳、魏、唐、楚、後唐、南朝、大蜀、西夏和大順等。這些政權的興衰,給中國歷史增加了無比豐富、生動的色彩,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
 
==《惠民李氏族谱》==
 
惠民李之芳家族關心地方文化建設,堪稱楷模。李家的眾多才俊子弟與周邊名門望族的士子們唱和酬答,留下了許多佳作,代表了魯北一帶的最高水平。特別是李家的代表人物之一的[[李衍孫]](字蕃升,號味初,乾隆乙酉( 1765年)舉人),曾任沔縣知縣、蒲城知縣,歷有惠政,未及六十歲告老還鄉後,與好友選編了《武定明詩鈔》四卷、《國朝武定詩鈔》十二卷,並自費刻版印行,保留了濱州的文化典籍,對濱州文化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武定府的詩歌之所以保留下來,李衍孫居功至偉。
 
===清朝時期,惠民縣考取進士共 23人,其中李家就有7名,李家還有舉人16名===
 
清朝,惠民縣考取進士 23人,其中李家有7名,按照時間順序,分別是[[李之芳]]、[[李甡麟]]、[[李壽澎]]、[[李本樟]]、[[李師敏]]、[[李亨圻]]、[[李鈞策]],一騎絕塵,是毫無疑問的惠民第一家族。
另外,李家還有舉人16名,按照中舉時間分別是:[[李嵩麟]]、[[李壽洤]]、[[李本樞]]、[[李壽淵]]、[[李本桐]]、[[李本梁]]、[[李伯馭]]、[[李本棅]]、[[李衍孫]]、[[李伯焉]]、[[李本榿]]、[[李友鶤]]、[[李友騏]]、[[李若蕙]]、[[李作霖]]、[[李鴻荃]]。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李之芳是明朝亡國時期的舉人,是清朝開國初期的進士。
 
===惠民李家,主要就是指李才望的這一支===
 
明朝萬曆年間,惠民李氏家族的先人[[李鮮]],由河北棗強縣遷居惠民城內居住,當時的惠民縣還叫武定州。李鮮有 2 個兒子,分別是[[李登雲]]、[[李凌雲]]。其中,長子李登云有 5個兒子,分別是[[李才興]]、[[李才望]]、[[李才聚]]、[[李才富]]、[[李才魁]]。
次子李才望有 2 個兒子,分別是[[李之芳]]、[[李之莊]],所謂的惠民李家,主要就是指李才望的這一支。
【李之芳】
李之芳,他有 4 個兒子,分別是[[李鍾麟]]、[[李攀麟]]、[[李容麟]]、[[李宜麟]],其中李鍾麟有 12個兒子、20個孫子,李攀麟有 4個兒子、15個孫子,李容麟有 2個兒子、7個孫子,李宜麟有 4個兒子、8個孫子,由此,李之芳有22個孫子,更有50個曾孫。李之芳的曾孫中有進士、台灣知府李師敏,還有舉人李本棅、李本樞、李本榿。
【李之莊】
李之莊,他有 2 個兒子,分別是李甡麟、李嵩麟。李甡麟是進士,李嵩麟是舉人。李甡麟有 3個兒子,分別是李壽洤、李壽澎、李壽淵。李壽澎是進士,李壽洤、李壽淵是舉人。李壽洤有 1 個兒子李本桐,是舉人。李壽澎有 2個兒子,分別是李本樟、李本梁,其中李本樟是進士,李本梁是舉人,李本樟的第五子李友鶤是舉人,一個孫子李亨圻是進士,李本樑的長子李伯焉是舉人,李本樑的一個曾孫李作霖是舉人。李壽淵有 4個兒子,分別是[[李本樸]]、[[李本楠]]、[[李本桂]]、[[李本楑]],其中李本楠第三子李友騏、李本桂的長子李伯馭是舉人,李本桂的次子就是武定府赫赫有名的文化名流李衍孫,李伯馭的一個孫子李鈞策是進士,一個曾孫李鴻荃是鹹豐元年(1851年)的舉人。由此,李之莊有3個孫子,有7個曾孫。<ref>[https://www.binzhouw.com/app/detail/244/128829.html 惠民李閣老家族:對地方文化貢獻最大、惠民縣考中進士最多]</ref>
==參考文獻==
72,74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