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李宏塔

增加 2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革命傳統代代傳,堅持宗旨為人民。」這是李宏塔自撰的一副對聯,也是他的座右銘。
==退休時存摺沒有超過1萬塊==
 
家裡經濟負擔不重,銀行存款該不少吧!可據知情人透露,他沒有什麼存款。
 
李宏塔的錢都到哪去了?民政廳機關裡的人心中都有數。在每年「送溫暖」、「獻愛心」的名單中,李宏塔的名字都是排在最前面——這樣的名單總是以捐贈的數額大小分先後的。 還有,到農村看到五保戶家的房子漏雨,到福利院看到老人被子薄,到「低保戶」家看到過年包餃子的面沒買……來找他的殘疾人還沒吃飯,下雨了,來找他的下崗工人沒帶傘……
 
李宏塔完全可以不從自己的衣袋里掏10塊8塊,但辦起手續來太費事,他就自己掏了。別看數目小,要知道他是民政廳廳長,遇到這種情況不是偶爾一次兩次,10塊8塊的次一多,數目就不小了。 「我們多一點辛苦,群眾就會減少幾分痛苦。」
 
李宏塔心中裝著這樣一本帳:全省有170萬優撫對象,有64萬退役士兵,有3400名軍隊離退休幹部,有6031名紅軍失散人員,有48000名農村五保戶,有5000多城市「三無」對象,有「低保」戶90萬,有殘疾人500萬,有流浪乞討救助對象15000多人。可以說,這些數字涵蓋了幾乎全省所有弱勢群體,這也就是民政工作難做的所在。
 
工作千頭萬緒,任務艱巨複雜。乾好了,看不到摸不著;乾錯了,人命關天。 而李宏塔看上的偏偏就是這個。他說,這麼多部門、單位,「民」字打頭的不就兩個嗎!一個是「民航」,一個就是「民政」。直接為最困難的群眾服務,這是一件幸事。
==民政工作畢竟太難了==
2003年7月23日,李宏塔帶著民政廳有關部門人員來到潁上縣建潁鄉箭井村和王崗鎮金崗村察看災情。他們走進災民住的帳篷和庵棚,頓感熱浪滾滾,暑氣灼人。李宏塔叫隨行人員用溫度計進行測試,草搭的庵棚里是45℃,帳蓬里是50℃,用蛇皮袋搭的庵棚里,溫度竟高達55℃。裡面待不住,一些災民寧可露天睡在淮河大壩上。 一直察看到下午三點多,李宏塔一行才來到路邊一家小飯店吃午飯。在路邊小飯店吃飯,對李宏塔來說,那真叫家常便飯,兩個饅頭,一碗手擀麵條,炒兩盤素菜,有營養,還省錢,一天的出差費足夠了。最大的好處是節約時間,哪象在城裡人家請吃飯,一頓飯至少一個小時,如果喝酒,兩個小時都打不住,浪費也大,講是「四菜一湯」,端上來的卻是「四盆一缸」,哪裡吃得完,一大半都倒掉了,李宏塔看了心疼,也不習慣。不吃吧!還真得罪人。
 
==「微服私訪」==
後來他想出了個辦法,就是在路邊小飯店吃飽了再去見當地官員。 沒想到這天被店老闆認出來了,一個電話打到縣里,縣長、民政局長很快趕來了,「有失遠迎」、「招待不周」之類的話不絕於耳。(後來才知道,店老闆退休前就在縣民政局工作。) 李宏塔對縣長說,本來是要到縣里向縣委、縣政府彙報的,既然現在見到了縣長,就把來意講明。他建議黨政機關帶頭騰出辦公室對災民進行第二次安置,帳篷里的溫度太高……他讓隨行人員拿出測試溫度的記錄請縣長過目……縣長還能說什麼呢?這時候,說什麼都是多餘的,回到縣里就向縣委作了彙報,
不管怎麼說,李宏塔「微服私訪」的故事還是到了婦孺皆知的程度。這不光是因為確有其事,還由於出自對李宏塔家風的稱贊。 從李宏塔開始,李大釗的這一支留在了安徽合肥,而三代留在安徽的名聲,更是讓人仰慕。
 
==退休時存摺沒有超過1萬塊==
 
家裡經濟負擔不重,銀行存款該不少吧!可據知情人透露,他沒有什麼存款。
 
李宏塔的錢都到哪去了?民政廳機關裡的人心中都有數。在每年「送溫暖」、「獻愛心」的名單中,李宏塔的名字都是排在最前面——這樣的名單總是以捐贈的數額大小分先後的。 還有,到農村看到五保戶家的房子漏雨,到福利院看到老人被子薄,到「低保戶」家看到過年包餃子的面沒買……來找他的殘疾人還沒吃飯,下雨了,來找他的下崗工人沒帶傘……
 
李宏塔完全可以不從自己的衣袋里掏10塊8塊,但辦起手續來太費事,他就自己掏了。別看數目小,要知道他是民政廳廳長,遇到這種情況不是偶爾一次兩次,10塊8塊的次一多,數目就不小了。 「我們多一點辛苦,群眾就會減少幾分痛苦。」
 
李宏塔心中裝著這樣一本帳:全省有170萬優撫對象,有64萬退役士兵,有3400名軍隊離退休幹部,有6031名紅軍失散人員,有48000名農村五保戶,有5000多城市「三無」對象,有「低保」戶90萬,有殘疾人500萬,有流浪乞討救助對象15000多人。可以說,這些數字涵蓋了幾乎全省所有弱勢群體,這也就是民政工作難做的所在。
 
工作千頭萬緒,任務艱巨複雜。乾好了,看不到摸不著;乾錯了,人命關天。 而李宏塔看上的偏偏就是這個。他說,這麼多部門、單位,「民」字打頭的不就兩個嗎!一個是「民航」,一個就是「民政」。直接為最困難的群眾服務,這是一件幸事。
 
==參考資料==
72,74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