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神农本草经

移除 6 位元組, 4 年前
上传图片
'''神农本草经'''(医药图书)
[[fileFile: 神农本草经.jpg|thumb|神农本草经[http://shopimg.kongfz.com.cn/20140105/1260081/126008175ThX0_b.jpg 原图链接]]]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托名"神农"所作,实成书于汉代,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神农本草经》记载了365种药物的疗效,多数真实可靠,至今仍是临床常用药;它提出了辨证用药的思想,所论药物适应病症能达170多种,对用药剂量、时间等都有具体规定,这也对中药学起到了奠基作用。
相传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2015年8月,由外文出版社出版了《全图神农本草经》英法译本。本书的译注者安德烈夫妇是对汉学颇有研究心得的专家,翻译出版过多部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著名花鸟画家刘景曾先生在本书中创作了许多前人未曾涉足的物种形象,使传统花鸟画的物种大为增加,对新物种绘画实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ref>[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shennongbencaojing/104-1-0.html 《神农本草经》简介]中医宝典</ref>
==基本信息==
本书系统地总结了我国秦汉以前的药学知识和用药经验,为中药学和方剂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至今仍是研究中药和方剂的最重要的经典文献之一。首先,在药学方面,所论365种药物的疗效真实可靠,至今仍是临床常用药;创立了药有“四气”、“五味”的理论,和药分上、中、下“三品”的分类方法,并反映了部分化学知识。其次,在方剂学方法,指出药可单用亦可组方配用,创立了药物之间“七情合和”理论和组方配伍的“君臣佐使”原则,总结了丸、散、汤、酒、膏等基本剂型。再次,在用药方面,提出了辨证用药的思想,所论药物适应病症达170多种,对用药剂量,时间等都有具体规定。
《神农本草经》标志着中国药学的诞生。后世对它进行注释、补充,形成了众多的本草文献。较早的有汉魏之际的补注本《《名医》别录》、梁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494),后有明缪希雍撰《《神农本草》疏》(1625),清代张志聪撰《本草崇原》(1663)、徐大椿撰《《神农本草》百种录》(1736)、邹澍撰《本经疏证》(1837),今有尚志钧著《《神农本草》校点》(1981)等。<ref>[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shennongbencaojing/104-1-0.html 《神农本草经》简介]中医宝典</ref>[[fileFile: 神农本草经1.jpg||thumb|神农本草经[https://p2.ssl.qhimgs1.com/sdr/400__/t01cf1b7dcf4abff04c.jpg 原图链接]]]
==内容介绍==
==书籍结构==
[[fileFile: 神农本草经2.jpg|thumb|神农本草经[https://p1.ssl.qhimg.com/t0116fea1850976cde9.jpg 原图链接]]]
《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其集结成书年代自古就有不同考论,或谓成于秦汉时期,或谓成于战国时期。原书早佚,现行本为后世从历代本草书中集辑的。
该书最早著录于《隋书•经籍志》,载“神农本草,四卷,雷公集注”;《旧唐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均录:“神农本草,三卷”;宋《通志•艺文略》:录“神农本草,八卷,陶隐居集注。”;明《国史•经籍志》录:“神农本草经,三卷”;《清史稿•艺文志》录:“神农本草经,三卷”。历代有多种传本和注本,现存最早的辑本为明卢复辑《神农本经》(1616年),流传较广的是清孙星衍、孙冯翼辑《神农本草经》(1799年),以及清顾观光辑《神农本草经》(1844年)、日本森立之辑《神农本草经》(1854年)。
[[fileFile: 神农本草经3.jpg|thumb|神农本草经[https://p1.ssl.qhimg.com/t017d7f4cb21504a05c.jpg 原图链接]]]书中药味365种,当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根据药物的性能和使用目的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称为“三品分类法”,以应“天地人”三才。上品一百二十种,无毒。大多属于滋补强壮之品,如人参、甘草、地黄、大枣等,可以久服。中品一百二十种,无毒或有毒,其中有的能补虚扶弱,如百合、当归、龙眼、鹿茸等;有的能祛邪抗病,如黄连、麻黄、白芷、黄芩等。下品一百二十五种,有毒者多,能祛邪破积,如大黄、乌头、甘遂、巴豆等,不可久服。这是我国药物学最早分类法,为历代沿用。当中药物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和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所载药物药效绝大部分是正确的。<ref>[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shennongbencaojing/104-1-0.html 《神农本草经》简介]中医宝典</ref>
==学术价值==
10,6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