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王之涣

移除 2,401 位元組, 5 年前
百科化 調整錯誤的語法
| website =
}}
{| class="toccolours" style="float: right; width: 16em; margin: 0 0 1em 1em; font-size: 100%; clear:right;" cellspacing="5"
|-
!{{VH1|[[登鸛雀樓]]}}
{{Vtext|}}
{{Vtext|[[唐]] · [[王之渙]]}}
{{Vtext|}}
{{VtextStart}}白日依山盡{{VtextEnd}}
{{VtextStart}}黃河入海流{{VtextEnd}}
{{VtextStart}}欲窮千里目{{VtextEnd}}
{{VtextStart}}更上一層樓{{VtextEnd}}
|}
'''王之渙'''({{bd|688年||742年|3月25日|catIdx=W王}})<ref>《[[夢溪筆談]]》寫成王文奐,《古今詩話》作王文奧</ref>,字'''季凌''',[[并州]]([[山西]][[太原]])人<ref>《[[唐才子傳]]》說王之渙為薊門人</ref>,是盛[[唐]]時期著名的詩人,以《[[s:登鸛雀樓|登鸛雀樓]]》膾炙人口而稱著。
《王之涣墓志》出土的具体时间与地点均未详,估计是在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之间,盗墓者掘出来的,后几经转手卖给了收藏者[[李根源]]。现存[[南京博物院]]。最早议论此墓志的是[[章太炎]],他在1932年写的《曲石唐志目四跋》中有《王之涣墓志》,以后又有[[岑仲勉]]《续贞石证史》、[[启功]]《碑帖中的古代文学资料》、[[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中的《靳能所作王之涣墓志铭跋》等文。
{{Quotation|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尉太原王府君墓志铭并序
 
宣义郎行河南府永宁县尉西河靳能写
 
才命者,自然冥数;轩冕者,傥来寄物。故有修圣智术,讲仁义行。首四科而早世,怀公辅道;蕴人伦识,官一尉而卑栖。命与时欤,才与达欤,不可得而偕欤!公名之涣,字季淩,本家晋阳,宦徙绛郡,即后魏绛州刺史隆之五代孙。曾祖信,随朝请大夫著作佐郎,皇蒲州安邑县令。祖表,皇朝散大夫,阳翟丞,瀛州文安县令。父昱,皇鸿胪主簿,雍州司士,汴州浚仪县令。公即浚仪第四子。幼而聡明,秀发颖晤。不盈弱冠,则究文章之精;未及壮年,已穷经籍之奥。以门子调补冀州衡水主簿。气高□时,量过于众。异毛义捧檄之色,悲不逮亲;均陶潜屈腰之耻,□於解印。会有诬人交构,公因拂衣去官,遂优游青山,灭裂黄绶。夹河数千里,籍其高风;在家十五年,食其旧德。雅淡珪爵,酷嗜闲放。密亲懿交,恻公井渫,劝以入仕,久而乃从。复补文安郡文安县尉,在軄以清白著,理人以公平称。方将遐陟庙堂,惟兹稍渐磐陆,天不与善,国用丧贤,以天寳元年二月十四日(742年3月25日)遘疾终于官舍,春秋五十有五。惟公孝闻于家,义闻于友,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甞或歌从军,吟出塞,皦兮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传乎乐章,布在人口。至夫雅颂发挥之作,诗骚兴喻之致,文在斯矣,代未知焉。惜乎!以天寳二年五月廿二日葬於洛阳北原,礼也。嗣子炎及羽等,哀哀在疚,栾栾其棘。堂弟永宁主簿之咸,泣奉清徽,托志幽壤,能忝畴旧,敢让其词。铭曰:<br>苍苍穷山,尘复尘兮。郁郁佳城,春复春兮。有斐君子,闭兹辰兮。于嗟海内,涕哀辛兮。矧伊密戚,及古人兮。
|}}
== 注釋 ==
==参见==
*[[唐诗]]
{{portal|诗歌}}
22,0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