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王瑶卿

增加 119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王瑶卿
| 圖像 = [[File:王瑶卿1.jpg|缩略图|center|[http://pic5.nipic.com/20100111/4125101_111120055643_2.jpg 原图链接]]]
| 圖像說明 = 京剧旦角
| 出生日期 = 1881年(光绪7年)
| 國籍 = 中國
| 别名 =
| 職業 = 京剧表演艺术家
| 知名原因 = 自创京剧“王派”旦角艺术
| 知名作品 =
}}
'''王瑶卿'''(1881年-1954年),祖籍江苏清江 ,出生于北京,京剧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 ,他不仅青衣、刀马旦兼演,而且文武昆乱不挡,艺术上博大精深,他所创造的"王派",是京剧旦角艺术的基本流派。
20世纪30年代初,王瑶卿在中华戏曲专科学校任教。解放后,担任中国戏曲学校的校长,为京剧培养了众多的人才。他打破不收女弟子的陈规。另外,四大名旦也都曾在他的门下受业。
折叠 == 五代梨园王瑶卿王瑶卿==
王瑶卿祖籍江苏靖江,客籍宛平。为昆旦王绚云(名彩林,又名彩菱、家琳,字耀庭)之长子。其母为"同光十三绝"老旦郝兰田之女。二弟凤卿,为汪(桂芬)派老生。王瑶卿夫人为杨宝忠、杨宝森之姑母,膝下仅一女,名铁瑛,爱称"老铁"。
王凤卿娶小生钱俊仙(王世续之父、刘雪涛岳父)大姐为妻,生有二子,长子少卿,原习老生后为琴师,有子继曾未从艺。少卿弟幼卿,随伯父瑶卿习旦行,并过继伯父房中为子,生有二女二子,长女存德适高维廉之侄兴华为妻;次女早天;长子绍曾,次子荣曾,幼入荣春社,改名荣增,工老生。生有三子,长子敬琨,于中国戏曲学院舞美工作,至此王门为五代梨园世家。
 折叠 == 三进"福寿"==
王瑶卿自幼受家庭的艺术熏陶,9岁从田宝琳(陈德霖之师)学青衣。后入四大徽班之一的"三庆班"向崇富贵学武功,再从谢双寿、张芷荃、杜蝶云等习青衣和刀马旦,并得到钱金福指教了把子功。有了文武昆乱的基础及众多的剧目,于1894年(光绪二十年),年仅14岁便借三庆班的台,演出了《祭塔》,反映极佳,因此崭露头角。
21岁三进"福寿班",兼演青衣、刀马旦之戏,并对《儿女英雄传》、《雁门关》、《混元盒》等本戏,大胆地进行了革新尝试。
折叠 == 王谭合作==
1902年,经陈德霖、余玉琴介绍,进宫补去世的时小福之差,当了供奉。一同进宫承差的还有花旦杨小朵、小生陆华云、老旦龚云甫、丑角慈瑞泉、武生瑞德宝等。从此常与谭鑫培、杨小楼、汪笑侬等合作演出。
他一面在宫内承差演戏,一面在宫外搭班演出。1905年入"同庆班"与谭鑫培长期合作,常演剧目有:《南天门》、《汾河湾》、《桑园寄子》、《宝莲灯》、《御碑亭》、《四郎探母》、《法门寺》、《珠帘寨》等戏,真是珠联璧合。此时的王瑶卿已为旦角一时翘楚,誉满南北。
 折叠 == 梨园汤武王瑶卿在《雁门关》中饰萧太后王瑶卿在《雁门关》中饰萧太后==
1909年,王瑶卿自己挑班,演出于东安市场的"丹桂园",改变了以往生行领衔的局面。在此期间,上演了经他整理重排的《五彩舆》、《庚娘》等剧,名震京城。这是他的鼎盛时期,成为京剧史上以旦角挑大梁的第一人。
由于他善于调动一切艺术手法,塑造了许许多多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舞台艺术形象,如:见义勇为、嫉恶如仇的何玉凤;有勇有谋、替父从军的花木兰;智勇双全、天真活泼的荀灌娘;文武兼备的抗金元帅梁红玉等等,真是众口称赞、盛极一时。在诸多戏中充分展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和创造才能,形成了独树一帜、风格新颖的"王派"艺术。
 折叠 == 革新先驱==
王瑶卿的鼎盛之年,正值光绪年间。当时京剧艺术已趋定型。旦角的青衣、闺门旦、玩笑旦、刺杀旦、刀马旦、武旦各行界限划分极严。唱、念、做、打各行只专一功,表演亦各有所偏。这种严格的分界,直接影响着演员对剧中人物的刻画和艺术的发挥。老一辈演员都恪守旧规,从来无人胆敢逾越这条鸿沟,惟恐被同行讥讽和嘲笑。
王瑶卿开拓了创流派的先例。他的抱负和才智得到了充分的施展。由他所创始了"王派",已成为京剧旦角的基本流派。梅、尚、程、荀四大名旦,就是在他的指导和培养下形成了各自的流派。曾有人称他和谭鑫培是"京剧生、旦两大革新家",在京剧史上,王瑶卿不愧是一位革新创造的先驱。
 折叠 == 课徒授艺==
由于过分的劳累,王瑶卿的嗓子过早地毁了。1926年最后一次到上海演出,头天的打炮戏《悦来店》、言菊朋、金少山的《捉放曹》,王幼卿、王长林的《女起解》。随后又演出了《万里缘》、《梅玉配》等"王派"代表剧目。使观众大饱眼福,尽管受到欢迎和赞赏,但终因嗓音关系,不便再继续粉墨登台,便立意潜心传艺。
1954年,王瑶卿因患脑溢血症病逝。文化部为他召开了隆重的追悼会。安葬于青龙桥青山公墓。他的一生,对京剧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折叠编辑本段 == 艺术贡献==
创立京剧花衫行当
四大名旦拜王瑶卿时,都已较有名气,因为王博学多能、改革出新、传艺有术。梅与王祖上是世交,两人亲情、友情兼具,梅对王十分钦佩尊重,王对梅也时时处处关切。王教过梅许多戏,如果说"花衫"是王首创,梅则是最先、最优秀的实践者。梅排的新戏,如《西施》、《嫦娥奔月》、《天女散花》、《黛玉葬花》、《千金一笑》等大部分是经过王参与创作、设计、排演或创腔的。程早年嗓音不太好,王认为一般青衣唱腔程嗓子吃不消,后来王把《骂殿》、《玉堂春》、《三击掌》等戏的唱腔从头到尾都改为适合程嗓音的曲调,形成了后来戏迷们最喜爱的委婉缠绵、凄怆动听的"程腔"。经典名剧《锁麟囊》的唱腔也是王和程花了40天时间反复推敲而成。荀慧生原为梆子花旦,后改演京剧,王把自己的看家戏都授予荀,把革新了的花衫唱腔及表演也传给荀,并帮荀设计了适合于他的低回婉转、圆润柔媚、美妙动听的一段段"四平调"、"南梆子"、"二黄快三眼",所以人云荀慧生的花旦戏"得瑶卿之神髓"。尚小云嗓音高亢,但原先吐字太死,王瑶卿则在他高亢的基础上,帮他调整得字正腔圆、节奏鲜明,为他演唱艺术打下基础,形成了尚后来独特的风格。尚小云初次挑班,王瑶卿亲自为之把场,并让尚演出名剧《乾坤福寿镜》,此剧原为王瑶卿的拿手戏,而这次王则改扮丫环,为尚助演,此次演出轰动申江,也为尚小云创立尚派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 演剧艺术上的建树==
王瑶卿在演剧艺术上的建树,大致可以分为三步骤:
排演本戏,是他自青年时代就开始实践的。从十六岁起,就在"福寿班"参加了连台戏十六本《 德政坊》的演出,后来又在各班陆续参加过八本《 雁门关》 、八本《五彩舆)、八本《 儿女英雄传)(即全部《 十三妹))、八本《 梅玉配)、八本《混元盒》 和六本《 得意缘)、四本《四进士》的演出。这些本戏类似后来的"新编古代剧"。如果说那些传统老戏为王瑶卿打下了传统技艺的坚实基础,那么,这些"新编本戏"对发掘他的创造力则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他的创造实践提供了园地。
 折叠编辑本段 == 艺术特点== 折叠 唱腔特点
王瑶卿是旦角唱大轴、挂头牌、创流派的第一人。他甚至使旦角在人们心中的位置超过了生角,有人描写当年的情景:原来京城满街传唱的"我本是卧龙岗"竟变成了"来至在都察院"。而花衫的创立,打破了青衣、花旦、刀马旦的界限,使之融为一体,塑造了许多形神兼备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如何玉凤、花木兰、梁红玉等。
至于王瑶卿在唱念艺术上的精深造诣,主要是抓住了"字儿、气儿、劲儿、味儿"四个环节,大作文章,取得了独到的成就。他的唱之所以被誉为"有骨头"的唱,就在于它具有清丽、润俏、遒劲、醇厚的特点,犹如朗月霁风,明爽沁人。他的念白,功力最深、成就最高的当属"京韵白",这是前所未有的创造。清朗爽利,成为王氏念白的特点。
 折叠 == 剧目特点==
王瑶卿一生所演出的各工各类剧目、所创造的各种各样人物,不计其数。尤其是他晚期所演所教的剧目,其突出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四、精湛的表演技艺。在台上,健康大方,从来没有那些轻浮娇弱的表演,身段动作的节奏感、分寸感,强而且准,很有筋骨,做到柔而不软,脆而不拙,媚而不俗,穗而不花。《悦来店》何玉凤的"趟马",《棋盘山》 窦仙童的"起霸",都有这种风韵。
 折叠 == 流派特点==
王派的一些特点:
(6)节奏多变。非凡是流水和快板,常在一段中随感情的变化而改变唱腔的尺寸,快慢无常,称为"猴皮筋",是王派特有的。
 折叠编辑本段 == 个人成就==
王瑶卿是中国京剧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是京剧发展中继往开来的艺术大师,与谭鑫培一起成为京剧两大改革家。对表演的人物,他从唱念做打到服装、扮相、身段等都大胆创新,创造了介于青衣与花旦之间的新行当"花衫";废除了武旦花旦必须"踩跷"的陋习。王瑶卿不仅擅长青衣戏,还兼演刀马旦,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不断对演出剧目进行革新尝试,逐渐形成独树一帜的"王派"表演艺术。
同年王瑶卿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
 折叠编辑本段 == 代表剧目==
王瑶卿能戏宽博,除上述各剧外,《南天门》、《三击掌》、《落花园》、《虹霓关》、《五花洞》、《御碑亭》、《宝莲灯》、《龙凤呈样》等和自编剧目《棋盘山》、《庚娘传》、《万里缘》等亦为王派名剧。有《悦来店》、《能仁寺》(与程继先合作)及《王瑶卿说戏》等唱片传世。
王派代表剧目有:《儿女英雄传》、《雁门关》、《混元盒》、《汾河湾》、《南天门》、《牧羊圈》、《珠帘寨》、《十王三妹》、《福寿镜》、《荀灌娘》、《木兰从军》、《万里缘》、《娘子军》、《棋盘山》、《珍珠烈火旗》、《孔雀东南飞》、《玉堂春》、《穆柯寨》、《庚娘传》、《五彩舆》、《琵琶缘》等。另外,中国戏曲学校排演的《白蛇传》和中国京剧院排演的《柳荫记》均由他担任唱腔设计,其中倾注着他的心血,保存着王派演唱的精髓。
 折叠编辑本段 == 弟子传人王瑶卿与程玉菁、王玉蓉王瑶卿与程玉菁、王玉蓉==
王瑶卿门徒极众,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之外,在王门女弟子中,年龄最大的是新艳秋(原名王兰芳,字玉华),在王门"玉"字辈女弟子年龄最大的是王玉蓉(原名王佩芬)。王瑶卿的最小弟子是谢锐青。
129,52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