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23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登江南长城'''<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2…”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登江南长城'''<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29204314/pexels-photo-29204314.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登江南长城》'''是[[中国]]当代作家魏福春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登江南长城===
到临海,[[自然]]要登江南长城。就如去[[北京]],必然会上八达岭。说来也是有趣,第一天参观东湖,两个小时后自东湖后门出,抬眼看到一路之隔巍然高耸的揽胜门,不禁心生畏葸,阶梯又高又陡——已经是老朋友的沈导宽慰大家:“各位老师不用担心,我们明天不从这儿上,会选一处平缓的地方,不会太累的。”没有安排从揽胜门登攀长城,这是考虑到采风团许多作家的[[年纪]],暗自为沈导的周到细心叫好。然而从揽胜门走下来的情景,至今想起,双腿还会条件反射地“飘”一下。
我们是第二天上午,从兴善门这里走上长城的。20级左右的台阶,确实不高,远远望去,一马平川,顿时松了口气。
百度云:台州府城墙,又称江南[[长城]],始建于晋,扩建于隋唐,全长6000余米,现存5000余米,东起揽胜门,沿北固山山脊逶迤至烟霞阁,于山岩陡峭间直抵灵江东岸,延伸至巾山西麓,依山就势,俯视大江,尤以北部最峻。城墙除御敌功能外,还兼防洪,四个城门的结构别具一格。
到揽胜门也就5000米。一众老师兴致勃勃,跟随着当地的[[导游]]小伙,听他说临海不靠海,临海有灵江;讲瓮城又称“月城”,其主要功能为军事防御,因台州府城常受洪水侵袭,为减轻洪水的冲力,故其外侧建成半圆形。还有马面,城台的别称,突出城外,形如马脸,台州府城墙的弧形马面为全国独有……
城墙两侧,不时可见古炮,每每见到便有人停下脚步上前留影,导游笑着说这些都是仿的,真正的古炮只有一门,等会儿到了我给大家介绍。
不是节假日,长城上游客不多,但是走过一号敌台后,迎面时而走来一群群穿着校服的中学生,一个个朝气蓬勃,青春洋溢,古老的城墙霎时充满了活力。问了问学生,说他们来长城搞研学活动。
不经意间,看到了城墙下的一个养鹿场,一头头梅花鹿睁大着[[眼睛]]看着游人。此时又“哒哒哒”地走下一群学生,忽然一男生指着鹿发一声喊:“马,马!”引来一阵欢快的共鸣。学生们这是在活学活用啊!
长城蜿蜒起伏,一座座敌台宛然一座座高楼,上上下下,双腿渐渐[[沉重]]。在一号、二号敌台,我兴味盎然地上到二楼“欲穷千里目”。到了三号、四号以及后面的几座敌台,再无攀楼观景的念头,只在楼内看看[[展示]]、[[介绍]],借机缓和一下“怦怦”直跳的小[[心脏]]。
江南长城有敌台8座,为双层空心,是抗倭名将戚继光所建,始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后开启了北方明长城大规模修筑敌台的先河。敌台兼具士兵瞭望观察和储备休整等功能。
近朝天门城墙旁有个梅园,据说曾为台州官署后花园,占地约7亩,植有雪里红、宫粉、珠砂、残雪等11个品种约200多株梅树。可惜梅花已谢,幸而樱花盛放。
不由得想,以后有机会来江南长城,还是挑春和景明的三月,沿途“北雪皑皑”、如诗如画的樱花,勾魂摄魄;抑或早春二月乍暖还寒之际,领略凌霜傲雪、暗香疏影之梅花。
我们在长城上的一张合影,似乎应该带上一笔——在一宽敞的炮台旁,嘉禄、瑞高、重光等几位老师尚未走散,有人提议留个影,正想着谁来拍呢,前方走来一位白衣姑娘,忘了是哪位老师招了招手,请她帮忙。姑娘不语,却是加快了[[脚步]],到了近前笑着说道:“必须的!”姑娘落落大方,活泼开朗,给我们拍了一张又一张。一问,她也来自上海,在宝山一家公司[[工作]],有几天假期,独自一人来此[[旅游]]……
过了八号敌台不远,即是揽胜门,一声欢呼,长长地舒了口气,拿起[[手机]]一阵“咔嚓”,尤其是仿佛近在咫尺美轮美奂的东湖,“横拍竖拍总相宜”,端的是赏心悦目,恍如仙境。
想不到从揽胜门往下走——198级台阶一级不少,由上往下更是不敢掉以轻心,别说一鼓作气,几乎是一步一挪,小心翼翼地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忽然想,有些事情是无法躲避的,还得直面……<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22328167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魏福春(凡生),[[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老新闻工作者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center>'''登江南长城'''<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29204314/pexels-photo-29204314.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登江南长城》'''是[[中国]]当代作家魏福春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登江南长城===
到临海,[[自然]]要登江南长城。就如去[[北京]],必然会上八达岭。说来也是有趣,第一天参观东湖,两个小时后自东湖后门出,抬眼看到一路之隔巍然高耸的揽胜门,不禁心生畏葸,阶梯又高又陡——已经是老朋友的沈导宽慰大家:“各位老师不用担心,我们明天不从这儿上,会选一处平缓的地方,不会太累的。”没有安排从揽胜门登攀长城,这是考虑到采风团许多作家的[[年纪]],暗自为沈导的周到细心叫好。然而从揽胜门走下来的情景,至今想起,双腿还会条件反射地“飘”一下。
我们是第二天上午,从兴善门这里走上长城的。20级左右的台阶,确实不高,远远望去,一马平川,顿时松了口气。
百度云:台州府城墙,又称江南[[长城]],始建于晋,扩建于隋唐,全长6000余米,现存5000余米,东起揽胜门,沿北固山山脊逶迤至烟霞阁,于山岩陡峭间直抵灵江东岸,延伸至巾山西麓,依山就势,俯视大江,尤以北部最峻。城墙除御敌功能外,还兼防洪,四个城门的结构别具一格。
到揽胜门也就5000米。一众老师兴致勃勃,跟随着当地的[[导游]]小伙,听他说临海不靠海,临海有灵江;讲瓮城又称“月城”,其主要功能为军事防御,因台州府城常受洪水侵袭,为减轻洪水的冲力,故其外侧建成半圆形。还有马面,城台的别称,突出城外,形如马脸,台州府城墙的弧形马面为全国独有……
城墙两侧,不时可见古炮,每每见到便有人停下脚步上前留影,导游笑着说这些都是仿的,真正的古炮只有一门,等会儿到了我给大家介绍。
不是节假日,长城上游客不多,但是走过一号敌台后,迎面时而走来一群群穿着校服的中学生,一个个朝气蓬勃,青春洋溢,古老的城墙霎时充满了活力。问了问学生,说他们来长城搞研学活动。
不经意间,看到了城墙下的一个养鹿场,一头头梅花鹿睁大着[[眼睛]]看着游人。此时又“哒哒哒”地走下一群学生,忽然一男生指着鹿发一声喊:“马,马!”引来一阵欢快的共鸣。学生们这是在活学活用啊!
长城蜿蜒起伏,一座座敌台宛然一座座高楼,上上下下,双腿渐渐[[沉重]]。在一号、二号敌台,我兴味盎然地上到二楼“欲穷千里目”。到了三号、四号以及后面的几座敌台,再无攀楼观景的念头,只在楼内看看[[展示]]、[[介绍]],借机缓和一下“怦怦”直跳的小[[心脏]]。
江南长城有敌台8座,为双层空心,是抗倭名将戚继光所建,始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后开启了北方明长城大规模修筑敌台的先河。敌台兼具士兵瞭望观察和储备休整等功能。
近朝天门城墙旁有个梅园,据说曾为台州官署后花园,占地约7亩,植有雪里红、宫粉、珠砂、残雪等11个品种约200多株梅树。可惜梅花已谢,幸而樱花盛放。
不由得想,以后有机会来江南长城,还是挑春和景明的三月,沿途“北雪皑皑”、如诗如画的樱花,勾魂摄魄;抑或早春二月乍暖还寒之际,领略凌霜傲雪、暗香疏影之梅花。
我们在长城上的一张合影,似乎应该带上一笔——在一宽敞的炮台旁,嘉禄、瑞高、重光等几位老师尚未走散,有人提议留个影,正想着谁来拍呢,前方走来一位白衣姑娘,忘了是哪位老师招了招手,请她帮忙。姑娘不语,却是加快了[[脚步]],到了近前笑着说道:“必须的!”姑娘落落大方,活泼开朗,给我们拍了一张又一张。一问,她也来自上海,在宝山一家公司[[工作]],有几天假期,独自一人来此[[旅游]]……
过了八号敌台不远,即是揽胜门,一声欢呼,长长地舒了口气,拿起[[手机]]一阵“咔嚓”,尤其是仿佛近在咫尺美轮美奂的东湖,“横拍竖拍总相宜”,端的是赏心悦目,恍如仙境。
想不到从揽胜门往下走——198级台阶一级不少,由上往下更是不敢掉以轻心,别说一鼓作气,几乎是一步一挪,小心翼翼地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忽然想,有些事情是无法躲避的,还得直面……<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22328167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魏福春(凡生),[[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老新闻工作者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