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826
次編輯
變更
陈四清
,無編輯摘要
| 代表作品 =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通论》</br>《亚洲企业管治》</br>《贸易金融》</br>
}}
'''[[陈四清]]''' 1982 ,1982 年毕业于 [[ 湖北财经学院 ]] ,1999年获澳大利亚 [[ 莫道克大学 ]] 工商管理硕士学位,高级经济师,注册会计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现任中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副部长级)。
2018年8月29日,在香港出席"粤港澳大湾区金融高峰论坛"活动开幕致辞时表示,支持湾区建设需重视民生、坚持创新驱动及合作共赢。
==陈四清:前沿领域对制度环境更敏感,需要加快制度建设步伐==
搜狐
新经济学家
2024-12-09 14:13
近年来一些国家人为阻碍科技交流、限制投资合作,导致全球范围内创新活动呈疲软态势,全球开放合作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这种情况下,尤其需要保持战略定力,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加快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以开放合作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注入新动力。坚持制度先行,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政策环境;强化场景牵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注重生态赋能,增强创新环境对国际创新人才的吸引力;要加强引导,发挥资金对其他创新要素的牵引撬动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安徽、湖北等地考察时,多次就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开放提出重要要求,这为我们更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从来都与开放合作紧密相连,许多新技术、新产业都是开放合作的产物。进入数字时代,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更加需要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共享与协同合作。然而,近年来一些国家人为阻碍科技交流、限制投资合作,导致全球范围内创新活动呈疲软态势,全球开放合作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这种情况下,我们尤其需要保持战略定力,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加快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以开放合作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注入新动力。
坚持制度先行,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政策环境。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是吸引聚集全球创新要素的重要条件。在数字治理、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技术发展和产业落地对制度环境更敏感,需要加快制度建设步伐。一是完善科技政策体系。健全科技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为境外科研团队和人员提供制度保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知识产权评估、交易、转化等市场化运营机制。二是加强科创平台建设。鼓励支持我国科研机构和科学家依托大科学装置平台、科研网络平台,发起和组织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充分挖掘各国利益交汇点,共建联合研究机构、科技园区、数据共享平台。三是促进国内外标准衔接。推动我国科研组织、运行、评价等方面制度与国际接轨,积极参与全球科技规则制定。倡导在金砖国家、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等平台议程中,设置更多科技议题。加强数据保护立法,协调数据安全标准,打造全球领先的数据治理、数据跨境流动标杆。
强化场景牵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加速发展,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不断提升。同时,我国在技术成果的商业化落地上具有比较优势。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有利于拓展我国比较优势。一是凝聚场景建设供需合力。在需求侧,引导企业提炼典型场景和共性需求,凝练科技问题;在供给侧,搭建试点示范平台和场景实验区,开展场景清单征集工作;同时,发挥超高音速风洞等大科学装置的创新策源作用,吸引全球科技活动集聚,强化对基础研究和技术验证的支持。二是提升先进技术的价值创造能力。加快技术应用与场景适配,促进传统制造企业数智化绿色化协同转型。推进数据价值转化,促进数据合规流通交易,推动数据交易机构、数据流通交易平台互认互通。三是打造全新业态和市场。将场景创新纳入科技创新支持体系,系统性谋划战略级场景项目。鼓励相关部门、行业龙头企业面向科技创新企业开放场景资源,支持人工智能、元宇宙等前沿技术创新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
注重生态赋能,增强创新环境对国际创新人才的吸引力。以开放合作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需要吸引全球创新人才为我所用。一是引得来。制定更为精准的人才引进政策,为顶尖创新人才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稳定的科研支持和便捷的服务保障。通过税收优惠、科研经费匹配、子女教育等综合政策,降低人才落地成本。优化技术引进机制,吸引外国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在我国设立研发中心。二是留得住。营造创新友好型氛围,健全知识产权资产评估定价、风险分担、混合质押等管理机制,完善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搭建从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到专利资产的全链条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打造有利于国际人才和团队发展的平台,提供相匹配的学术和科研资源。三是用得好。拓展海外人才发挥作用的渠道,使其能够在我国社会发展中体现价值。完善国际人才激励评价机制,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健全人才评价机制与差异化收入分配政策。
以开放合作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离不开金融支持和服务保障。要加强引导,发挥资金对其他创新要素的牵引撬动作用。围绕科技人才引进,设立适宜的科技创新基金,创新金融产品,提供全流程多语言服务,提升外国科学家来华支付便捷性和体验友好性。在科技创新集聚区、金融改革试验区等设立专项服务点,为国际科技企业和团队提供高效金融服务。要加强赋能,助力我国科研组织融入全球网络。优化跨境金融服务,组建熟悉国际规则和业务的服务团队,为我国科技企业和科研团队开展海外研发、要素调配、市场拓展等提供定制化全球化金融服务。发挥大型金融机构全球网络功能,帮助我国科研团队对接国际科研项目,提供融资、结算和项目管理等全方位服务。要加强保障,维护国际科技合作安全。推动金融科技国际合作,在人工智能、网络信息、数字货币等领域形成应对风险冲击的国际或区域联合方案。推动金融企业与科技企业数据共享,构建科技企业金融风险联合预警系统。在跨境投资和合作项目中强化投后管理,定期评估项目进展和风险状况。整合国际政策法规、投资动态,为科技企业提供及时、精准的信息支持。<ref>[https://m.sohu.com/a/834565468_120913760/ 陈四清:前沿领域对制度环境更敏感,需要加快制度建设步伐]</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企业管理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