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海瑞

增加 22,534 位元組, 5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明清人物信息框 | 姓名 = 海瑞 | 原名 = | 圖片名稱 = 海青天像.jpg | 圖片大小 = 220px | 圖片說明 = | 最高職務 = 南京都察院右…”
{{明清人物信息框
| 姓名 = 海瑞
| 原名 =
| 圖片名稱 = 海青天像.jpg
| 圖片大小 = 220px
| 圖片說明 =
| 最高職務 = 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
| 國家 = 大明
| 爵位 =
| 籍貫 = [[廣東]][[瓊山縣]]
| 族裔 = 漢族
| 旗籍 =
| 字號 = 字汝賢,又字國開,號剛峰
| 室名 =
| 諡號 = 忠介
| 出生日期 = 正德八年十二月二十七日<br>(1514年1月23日)
| 出生地點 =
| 逝世日期 = 萬曆十五年十月十三日
| 逝世地點 =
| 墓葬 = [[海瑞墓]]
| 配偶 =
| 親屬 =
| 出身 =
*嘉靖二十八年己酉科举人
| 經歷 =
| 著作 =
}}

'''海瑞'''({{bd|1514年|1月22日|1587年|11月13日|catIdx=Hai海}}),字'''汝贤''',又字'''国开''',号'''刚峰''',祖籍福建,出生于广东琼州府琼山县(今海南省[[海口市]]),明朝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曾任[[應天巡撫|应天巡抚]],晚年升南京右都御史,卒赠太子少保{{noteTag|《明史》误作太子太保,据明代史料及碑文改。}},谥'''忠介'''。

==生平==
===家世背景===

海瑞一世祖海俅是南宋时军官,由福建迁往广东[[番禺区|番禺]],四传至海逊之为明初广州某卫军官<ref>《民国琼山县志·卷十九·艺文》:“盖自南宋时,始祖指挥三公讳俅,由闽而来,占籍于广,娶杨氏,生惠来训导公讳钰。钰生庠士大公讳甫震;二公讳甫云,秀为甫云公后。甫震公生冠带公讳逊之。”</ref><ref>《梁中丞遗稿·海忠介公行状》:“在国初以军功世广州卫指挥某者,隶籍番禺。”</ref>,海逊之的儿子海答儿洪武十六年(1383年)从军海南,迁居琼山县,是海瑞的高祖父,其后代弃武从文,成为望族<ref>《海忠介公年谱》:“逊之生答儿。洪武十六年,答儿从军海南,居琼山,为公高祖。不再传而族姓蕃衍,科甲继起,为海南望族。”</ref>。海瑞祖父海宽,中景泰七年(1456年)丙子科举人,曾官福建[[建寧府|建宁府]]松溪县知县。从伯父[[海澄 (成化進士)|海澄]],中成化十一年(1475年)乙末科进士,官至四川道监察御史<ref>《海忠介公年谱》:“祖宽,景泰七年丙子领乡荐,官福建松溪县知县。从伯父澄,成化十一年乙末科赐进士,官四川道监察御史。”</ref>。

===早年从学===
正德八年十二月二十七日(1514年1月23日),海瑞出生<ref>《海忠介公年谱》:“正德八年癸酉十二月二十七日生。”</ref>。四岁时,父亲海瀚去世,由母亲谢氏抚养长大<ref>《梁中丞遗稿·海忠介公行状》:“公甫四龄而赠公捐馆。太恭人年方二十有八,矢志励节,日夜与公皆寝处,口授《孝经》、《学》、《庸》诸书。长就外傅,为访择严明师讬之。”</ref>。为生员时,即对“心性”、“良知”学说颇感兴趣<ref>《海瑞集》上编《训诸子说》:“学求以复其良而已,操心治心,此不师而师之严切者。”</ref><ref>《海忠介公年谱》:“嘉靖五年丙戌,公十四岁。案公稍知识即欲学为圣贤,谓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欲人识其真心,率其真而终身行之,便是圣贤。”</ref>,并对读书人为求取功名专研[[八股文|八股]]的行为表示鄙视<ref>《海瑞集》上编《训诸子说》:“徒缀酸文、识陈语,为后日富贵故乡之计,视百责与我何如?纵其一举而进立于卿相之列,吾为二三子丑之矣。”</ref>,奠定了日后崇陆贬朱的学术思想。

=== 中举前后 ===
海瑞不善应试,直到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三十七岁时才中举,多少得益于乡试时写下的名篇《治黎策》<ref>《海忠介公年譜》:“嘉靖二十八年己酉,公三十七岁。……是年秋,公举于乡,其对《治黎策》……此策出,传颂一时。”</ref>。他既反对与黎人议和<ref>《海忠介公全集》卷2《治黎策》:“始终误宋者在一‘和’字,姑为一时抚绥之计,不可以策黎也。”</ref>,也反对“宣传教化”之策<ref>《海忠介公全集》卷2《治黎策》:“革心宣化,效且迟于百年。官吏之迁陟不常,人性之贪暴不一。以一人之身而思一以德化之,不可以策黎也。”</ref>,主张以大军进剿,设立州县,迁徙汉民,把[[黎族]]人赶走<ref>《海忠介公全集》卷2《治黎策》:“所宜乘今日大军之势,首恶即平之后,开通十字大路,州、县、所之可移者移之,屯田之可徙者徙之。迁良民之无田者佃其中,其不宜剿灭者徙之于外。夫然后为百年之计,而琼民享无穷之福矣。”</ref>。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赴京会试时,又上《平黎疏》,继续宣扬其主张<ref>《海忠介公年谱》:“二十九年庚戌,公三十八岁。春月,计偕入都,伏阙上《平黎疏》,申前说……疏下兵部议覆,卒不施行。会试报罢,遂南归。”</ref>。三年后再次参加[[Template:嘉靖三十二年癸丑科殿試金榜|癸丑科会试]]不中,遂决定以[[举人]]身份出仕<ref>《梁中丞遗稿·海忠介公行状》:“甫应癸丑一科会试不第,而当四十强仕,即毅然自决曰:‘士君子由科目奋跡,皆得行志,奚必制科?’遂就教。”</ref>。

=== 仕途初期 ===

==== 南平教谕 ====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海瑞选授福建延平府南平县[[教谕]]<ref>《民国琼山县志·卷二十四·人物》:“癸丑,授南平教谕。”</ref>。当时明朝的法律禁止教职人员向官员下跪<ref>《大明会典》卷59:“教官、生员见上司,一遵宪纲行礼。如有出郭迎送,及妄行跪礼,过为称呼者,听巡按御史、按察司官依律究问。若上司故违宪纲者,亦行纠奏。”</ref>,海瑞遵守朝廷体制,参见上官时只是[[揖禮|作揖]]<ref>《海瑞集》附录《黄秉石海忠介公传》:“《宪纲》学官无跪礼,惟长揖请拜。公谒上官行之。会直指行部,公入,中立而揖,两训导左右跪。直指向公诘曰:‘此行者何等礼也?’公抗声应曰:‘宪纲礼。’”</ref>,而身旁两位县学[[訓導|训导]]则跪拜左右,三人形似笔架,因此被戏称为“笔床博士”<ref>《明语林·卷四·方正》:“海忠介为闽邑博士,御史行诣学宫,令长以下,皆伏堂阶。忠介直立曰:‘若至院台,敢不以属礼见?此师长教士之地,不当诎。’两训导夹跽,忠介中立不屈,时谓‘笔床博士’。”</ref>。福建提学副使[[朱衡 (嘉靖进士)|朱衡]]因此十分敬重海瑞,曾把他借调到正学书院修书<ref>《梁中丞遗稿·海忠介公行状》:“时大司空朱镇山公为闽学宪,闻之,取赴正学书院修书。”</ref>。

==== 淳安知县 ====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海瑞升为浙江[[严州府]][[淳安县]]知县<ref>《海忠介公年谱》:“三十七年戊午,公四十六岁。春,擢浙江淳安县知县,五月到任。”</ref>,任上勤于政事,做了不少实事。如重新丈量土地<ref>《海瑞集》上编《量田申文》。</ref>,平均徭役<ref>《海瑞集》上编《均徭申文》。</ref>;对上司送礼只送米酒等物<ref>《海瑞集》上编《兴革条例》:“旧例府上送节礼物过多,下四衙并吏书皆有。府官设或不受,亦终靡费,归之里甲十无二三。自本职到任以来,止用鲜味、米酒。大府约用银二两余,二府、三府、四府约用银一两。”</ref>;又减少百姓正税之外的负担<ref>《海瑞集》上编《兴革条例》:“先年每丁出银少三两,多四两。本职到任以来,每丁起银二钱五分,大约每年有银九百两上下。”</ref>。他还擅长断案,邻县不能解决的疑案,也送到淳安请海瑞解决<ref>《海瑞集》上编《吴吉祥人命参语》(建德县);《吴万人命参语》(遂安县);《徐继人命参语》(桐庐县)。</ref>。巡盐都御史[[鄢懋卿]]路过淳安,认为招待太薄,遂唆使御史袁淳弹劾海瑞,使其被降调。后来鄢懋卿、袁淳都因为贪污被革职,海瑞才重新升官<ref>《大明世宗实录》卷510嘉靖嘉靖四十一年六月:“初,鄢懋卿以盐法都御史巡行郡县,所至招权吓财,叱咤风生。懋卿妻从行,为装五彩舆,令十二女子舁之。令长以下见懋卿,皆膝行蒲伏跪。上食惟谨,至以文锦被厕床,白金饰溺器,千里传送,络绎道途,懋卿颔之而已。比至淳安,供张甚薄,瑞抗言县小民贫,不足容车马。懋卿虽怒甚,然知其不可屈,为敛威去之。而密嗾御史袁淳媒孽其短。至是遂与与瑕俱得谴,其后懋卿、淳俱以贪罢,与瑕、瑞仍得伸白叙用。”</ref>。

==== 兴国知县 ====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海瑞被降调为江西[[赣州府]][[兴国县]]知县<ref>《海忠介公年谱》:“四十一年壬戌,公五十岁……十二月调任兴国知县。”</ref>。兴国是个穷县,税总是收不上来。海瑞向南赣巡抚[[吳百朋 (明朝)|吴百朋]]上陈《兴国八议》,针对地方利弊提出各项改革,因升职而未及实施<ref>《梁中丞遗稿·海忠介公行状》:“公抵任,察地瘠民贫,岁征不满什之伍,弊在浮粮。乃条陈八事上南赣都御史吴尧山公,次第请行,而独急清丈。清丈甫毕,而报升云南户部司主事。”</ref>。

=== 朝堂之争 ===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因时任吏部右侍郎的朱衡提拔,海瑞升为户部云南司主事<ref>《海忠介公年谱》:“四十三年甲子,公五十二岁,在兴国任。公清丈田亩甫毕,尚未举行。十月报升主事。盖朱镇山在铨曹,知公清望,有此超迁。”</ref>。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上《治安疏》<ref>《海忠介公年谱》:“四十四年乙丑,公五十三岁,在户部任……十月,公上疏曰:臣请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以明臣职,以求万世治安。”</ref>,既肯定嘉靖帝即位之初,励精图治,摧毁[[忽必烈|元世祖]]牌位等行为<ref>《海忠介公全集》卷2《治安疏》:“即位初年,剗除积弊,焕然与天下更始。举其略:如箴敬一以养心,定冠履以辨分。除圣贤土木之像,夺宦官内外之权。元世祖毁不与祀,祀孔子推及所生。天下忻忻然以大有作为仰之。识者谓辅相得人,太平指日可期也,非虚语也。”</ref>;又认为其颓废日久,使得朝纲不振,官员腐败,人民困苦<ref>《海忠介公全集》卷2《治安疏》:“天下吏贪将弱,民不聊生,水旱靡时,盗贼滋炽,自陛下登极初年亦有之而未甚也;今赋役增常,万方则效陛下破产礼佛日甚,室如悬磬,十余年来极矣。”</ref>;并指责百官一意媚上,为满足皇帝修道而进贡香料<ref>《海忠介公全集》卷2《治安疏》:“乃醮修相率进香,天桃天药,相率表贺。兴宫室,工部极力经营;取香觅宝,户部差求四出。陛下误举,诸臣误顺,无一人为陛下一正言焉。”</ref>;希望皇帝能重新振作<ref>《海忠介公全集》卷2《治安疏》:“此则在陛下一振作间而巳,一振作而百废具举,百弊剗绝,唐虞三代之治,粲然复兴矣。”</ref>。嘉靖帝读后大为感动<ref>《大明世宗实录》卷555嘉靖四十五年二月:“瑞疏言谠而意忠,非故欲批逆鳞以沽直者。上初览之怒甚,抵其章于地。已复取置御案,日再三读之,为感动太息,留中数月余。”</ref>,但怀疑海瑞背后有人指使,因此把他抓进诏狱<ref>《大明世宗实录》卷555嘉靖四十五年二月:“会上有疾烦懑,遂下诏曰:‘瑞詈主毁君,不臣悖道,锦衣卫捕送该司,严刑追究主使,及同商者,以闻。’已而该卫谳上狱辞,法司拟大辟,上竟留中不下盖,圣意渊矣。”</ref>。户部[[司務|司务]]何以尚发觉嘉靖帝不想杀海瑞,奏请释放,又说自己买了40两名贵香料,献给皇帝修道用。嘉靖帝大怒把何以尚抓起来,予以重责<ref>《大明世宗实录》卷563嘉靖四十五年十月:“尚揣知上无重罪海瑞意,故欲姑之,以为名。疏中所言,谬悠踈诞,无可采者。又自叙奉购买龙涎香以供上敬事玄修之用,今已得四十两云,是又欲以诡道希合为自解之地。惟上圣明,深烛其奸,故重谴之如此。”</ref>。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冬,嘉靖帝驾崩,[[明穆宗|隆庆帝]]奉遗诏命海瑞出狱,又改任为兵部武库司主事。隆庆元年(1567年)连续升官,历任[[尚宝司]]丞、[[大理寺]]右丞、大理寺左丞、南京[[通政司]]右通政<ref>《梁中丞遗稿·海中介公行状》:“腊月几望,肃皇帝上宾,庄皇践祚,首奉遗诏出公于狱,复原职,寻改兵部武库司主事。丁卯改元,晋丞尚宝,四月丞大理右,七月转左。”</ref>。

===巡抚应天===

==== 开黄浦江 ====
[[隆庆 (明穆宗)|隆慶]]三年(1569年)夏天海瑞出任应天巡抚,正好赶上长江发大水,江南被淹。此前明政府曾多次疏浚吴淞江,治理了几十年都没有成功。海瑞一上任,实际考察,发现黄浦夺淞势不可免,决定另辟蹊径,将黄浦江改为主河道,经过几个月的治理,解决了数十年的水患。黄浦江畔的[[上海县城|上海县]]也由此发展起来,后成为中国最大的城市。

==== 清退田地 ====
海瑞當上江南巡撫時,首輔徐階家族世代共佔田二十四萬畝<ref>[[朱国禎]]《皇明史概》〈大事记〉卷 38 :“徐在事久家富,传言有田十八万亩,诸子嗜利,奴仆多藉势纵横。”[[伍袁萃]]《林居漫录》卷 1:“华亭在政府久,富於分宜,有田二十四万,子弟家奴暴横閭里,一方病之如坐水火。”徐阶曾辩解:“至於家下田宅虽不敢言无,然亦原无十万。”(《世经堂续集》卷 11〈復曹贞菴司空〉);徐阶還寫信給潘恩闢謠。(《世经堂续集》卷 11〈復潘笠江〉)</ref>,百姓向海瑞投牒訟冤者日以千計,海瑞要求徐階退田,徐階退了一些,海瑞並不滿意,弄得徐階很難堪<ref>海瑞复书云:“近阅退田册,益知盛德出人意表,但所退数不多,再加清理行之可也。昔人改父之政,七屋之金须臾而散,公(徐阶)以父改子无所不可。”(海瑞《海中介公全集》卷 5〈復徐存斋阁老〉)</ref>,最後退了一半的田地,其子徐璠、徐琨被判充軍,徐階之弟侍郎[[徐陟]]被逮治罪。此時海瑞被誉为“海青天”,亦称“[[包拯|包公]]再世”。

===晚年失势===
[[万历]]十三年(1585年)以荐被任為[[南京]][[右僉都御史]]、南京[[吏部右侍郎]],但都没有实权。

[[万历]]十五年(1587年)十月十三日,卒于任上。去世的前幾天,海瑞退掉了兵部送來的六钱銀子。南京[[都察院]]佥都御史[[王用汲]]到海瑞家收集遗物,僅餘[[葛幃]]舊衣,無以為殮,不禁潸然淚下,幸賴同僚捐治葬具。贈太子太保,[[諡號]]'''忠介'''。發喪之日,“市民送者夾岸,酹酒而哭者百里不絕。”

在海口市的[[海瑞墓]]。

[[File:Hai Rui tomb 01.jpg|thumb|right|海瑞墓之海瑞陳列館]]

== 学术 ==
[[File:Tomb of Hai Rui 1.jpg|thumb|在海口市的[[海瑞墓]]]]

=== 尊陆崇王 ===
海瑞对心学创立者[[陸九淵|陆九渊]]极为尊崇,思想亦以陆九渊的学说为根本,认为万物唯心,心外无物<ref>《海忠介公全集》卷3《赠文昌大尹罗近云入觐序》:“天下未有一物一事出心之外者。”</ref>。对于理学家批判陆九渊的学说像禅宗,海瑞亦予以反驳,详细辨明了心学与禅宗的区别<ref>《海忠介公全集》卷1《朱陆》:“儒学禅宗,其判不啻千里,而要其初,只是毫忽。儒道寂守其心,中涵事物,有天下国家之用;禅宗废弃百应,徒为空虚寂灭之养。朱子指陆为禅,然则将不讲其心,就外为天下国家之用。呻吟其占毕,而曰某章某句如此,某章某句如彼,然后为能学欤?”</ref>。对于明朝心学的代表人物[[王守仁]],海瑞称其为“多才多艺的圣人”,对王守仁的“良知”、“慎独”思想亦多发明。

=== 批判理学 ===
海瑞大力批判程朱理学,曾说[[朱熹]]虽然读书很多,但所学“支离破碎”,后人师从朱熹,就更不如了。明朝科举的八股文考试以程朱理学为标准,海瑞因此很晚才中举,还是靠策论写得太好,博得考官同情。而两次会试都落第了。

=== 知行合一 ===
海瑞在行动上亦反对程颐所提出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节烈观。他曾因婆媳矛盾与妻子许氏离婚,劝其改嫁,并借钱为其办嫁妆。在淳安知县任上,又禁止民间溺杀女婴的陋习。成为应天巡抚后,又下令辖区内寡妇改嫁。

==家庭==
海瑞父亲海瀚在其四岁时去世,由母亲谢氏抚养长大。前妻许氏,育有两女。后因与谢氏失和而离异。继室潘氏,一个月不到又离异,再娶王氏,和谢氏相处和睦。生长子海中砥、次子海中亮,俱早夭,又生一女。先后纳妾邱氏、韩氏。邱氏自缢而死,韩氏生一子海中期,亦早夭。

== 争议 ==

=== 族籍争议 ===

==== 回族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回民改称回族。许多回族学者将海瑞考证成回族人,如[[白寿彝]]主编的《回族人物志》曾将海瑞收录其中<ref>《回族人物志》第2册。</ref>。认为海瑞是回族的主要依据有二:一是海瑞五世祖海答儿的名字具有穆斯林的特征<ref name=":0" />;二是明宣宗时期,曾有海姓军官在海瑞故里修建礼拜寺<ref>《正德琼台志·卷第二十七·寺观·琼山县》:“礼拜寺在土城北街巷内。宣德初,军海兰答建,废。”</ref>,回族学者认为这个礼拜寺就是[[清真寺]]<ref name=":0">《中国穆斯林》1996年02期《海瑞为回族的新证据》。</ref>。

==== 汉族说 ====
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院长闫广林主编的《海南历史文化》认为海瑞属于汉族<ref>《海南历史文化》卷1《海瑞籍贯、祖居、族别、祖墓研究》。</ref>。海瑞无直系后代,其旁系后裔经专家实地调查,发现都不是回族人<ref>蒋星煜《关于海瑞的民族、年岁、子嗣、及墓葬》:“海瑞老家人海安或海雄的后裔,也并非回族。”</ref>。海瑞任知县时曾发文买猪多头,用于文庙祭祀活动<ref>《海瑞集》上编《兴革条例》:“文庙银三十两……猪六只,官秤六百斤,价银一十二两正……猪肉二十五斤,价银五钱四分。”</ref>;他上疏称嘉靖帝为“万物之主”<ref>《海忠介公年谱》卷2《治安疏》:“君者,天下臣民万物之主也。”</ref>

=== 追赠官衔 ===
《明史》记载海瑞死后追赠“太子太保”,流传甚广<ref>《明史·列传第一百十四》:“赠太子太保,谥忠介。”</ref>。而明朝人为海瑞所作传记多写作“太子少保”,海瑞墓前的明代碑文也写作“太子少保”,明朝二品官员亦无追赠太子太保的惯例。

=== 罚胡公子 ===
明朝后期一些笔记记载:海瑞为淳安知县时,浙直总督[[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驿站,鞭打驿站的办事人员,海瑞于是说这个胡公子肯定是假的,将其所带的几千两白银都罚入县里的仓库,并向胡宗宪报告,胡宗宪竟拿他没有办法。《明史》把这个故事写入海瑞本传<ref>《明史·列传第一百十四》:“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无供张。今其行盛装,必非胡公子。’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ref>。但海瑞的同乡黄秉石天启年间实地考察淳安,发现淳安根本没有驿站,当地人也不知道有这回事<ref>《海瑞集》附录《黄秉石海忠介公传》:“予尝闻人言海令事曰:胡总制公子过淳安,怒其供应不备,鞭驿丞。公囚公子,使不得去,为文请于胡。胡为好语俾出之,而对某郡守言:‘小儿受海令辱已甚,而尚言海令好人也。’又闻公令仆出樵,或饭之而贻以薪。仆归,而公见其薪燥,则诘之。仆不敢隐。公召饭者,与其薪之值,而鞭仆。此二事或见记载。然淳无驿也,问之淳人,亦绝不闻此二端,盖天下之善归焉。”</ref>。海瑞自己也曾说“淳安无驿递”<ref>《海瑞集》上编《兴革条例》。</ref>。黄秉石认为这个事情是假的,他还说后人把许多不近人情的事情附会在海瑞身上<ref>《海瑞集》附录《黄秉石海忠介公传》:“所闻公事之戾于情者,大约此类,而不知其非公之真也,公正不如此之戾于情也。”</ref>。

=== 李贽评语 ===
网络传言明朝著名思想家[[李贽]]曾评价海瑞:“先生为万年青草,可以傲霜雪而不可任栋梁。”但李贽并没有说过这样的话,反而称赞海瑞是“青松翠柏”、“栋梁遂就”。

=== 杀女传闻 ===
明末野史笔记《见只编》曾记载海瑞因为五岁的女儿拿了男仆一个饼,就大怒将其饿死。与海瑞同时代的御史房寰则称海瑞的女儿被其缢杀。

==参考==
===注释===
{{NoteFoot}}
===引用===
{{Reflist|2}}
{{DEFAULTSORT:Hai海}}
[[Category:嘉靖二十八年己酉科舉人]]
[[Category:明朝淳安縣知县]]
[[Category:南京吏部侍郎]]
[[Category:明朝應天巡撫]]
[[Category:海口人]]
[[Category:海姓|R瑞]]
[[Category:諡忠介]]
[[Category:明朝资善大夫]]
[[Category:明朝南京右都御史]]
[[Category:明朝追赠太子少保]]
[[Category:葬于海口]]
77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