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 元好问

增加 4,255 位元組, 1 個月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br><img src="https://img.mp.itc.…”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br><img src="https://img.mp.itc.cn/q_70,c_zoom,w_640/upload/20160419/8fac6c5658cc4cd7aeb780ff39b6ad86_th.jpg" width="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sohu.com/a/70060331_111082 圖片來自搜狐网]</small>
|}
'''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此曲写作者回归东园的原因,通过景物描写衬托内心的情怀,表现的主题虽是欣慰与满足,但在字句中也隐约透出国家灭亡后闲居无所作为的无奈;全曲应用了移情效果,或寓情于景,或运用典故,意辞俱到,含蕴深远。

== 原文 ==

元好问〔金朝〕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

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 译文 ==

  重重叠叠的山峰隔断了繁华喧闹的都市生活,更觉得年丰人寿在我们这个小村落。移居到想要去的人迹罕至之所,那里有窗口可以看到碧绿的山峰,还有屋后茂密的松柏一棵棵。种植那十年成材的树木,耕作那一年收获的谷物,都交给那些年轻人吧。老夫我所要做的,只是清早醒来,欣赏那将落的明月;醉饱之后,充分享受那山间的清风拂面而过。

== 鉴赏 ==

  整首小令的上半阕,写他为什么要“卜居外家东园”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这就是诗人认为十分理想的卜居之地,是诗人心中向往的优美的幽居佳境。下半阕写移居新环境中的新生活,人活着,总要吃饭穿衣,作为平民种木、种谷之类的事,不干是不行的。而他年事已高,不宜体力劳动,所以“十年种木,一年种谷”的体力劳动,全都交付给子女去干。而自己呢?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这是诗人晚年的生活写照。

  整首小令表面上看,只是对山林间悠然自得的生活,没有任何一字提及诗人对当时的元朝暴政的不满之情。但细细咀嚼,又字字句句语含沉痛,蕴藏着对暴政的不满之意。虽不言情,但通过写景抒情,情藏景中,充满了诗人悲愤之情,情深意挚,可谓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 创作背景 ==

  这两首小令作于蒙古太宗十一年(1239)。天兴二年(1233)正月,汴京守将崔立投降,正任左司都事的元好问随大批被俘官吏为蒙古军拘管,出京北渡黄河,羁系聊城(今属山东)。蒙古窝阔台汗七年(1235)由聊城移居冠氏县。历经一番动荡生活后,蒙古太宗十一年(1239)元好问携家回到故乡忻州秀容(今山西忻州),其时金朝已亡,生母张氏也已久逝去,在国破家亡之后又回到故乡,首先便遇到“卜居”问题。这两支以“卜居外家东园”为题的曲子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的,此曲为其中之一。

== 简析 ==

  此曲写作者回归东园的原因,通过景物描写衬托内心的情怀,表现的主题虽是欣慰与满足,但在字句中也隐约透出国家灭亡后闲居无所作为的无奈;全曲应用了移情效果,或寓情于景,或运用典故,意辞俱到,含蕴深远。

== 元好问 ==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ref>[https://www.gushiwen.cn/shiwenv_ffc5956b3eba.aspx 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530 礼俗总论]]

[[Category:540 社会学总论]]
2,64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