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雷英

增加 121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青年京剧团那次在北京演出期间,雷英利用空闲时间三次到张君秋先生的琴师何顺信家里问艺。何顺信先生是张君秋的表弟,与张先生合作几十年,为张(君秋)派艺术的创建立过汗马功劳。何先生见雷英学艺心切,态度诚恳,就把张派唱功的行腔规律、发声技巧、气口的掌握等耐心教给她,雷英经过何老师的指点,得窥张派艺术的真谛,从而投拜张君秋大师的愿望更加迫切。
1986年3月,天津日报社为庆祝 [[ 张君秋 ]] 舞台生活50周年邀集散落全国各地的张派优秀传人,在天津中国大戏院连续九天举办张派艺术展览演出,特邀 [[ 雷英 ]] 参加,与来自武汉的 [[ 王婉华]],山东的 [[ 薛亚萍 ]] [[ 张萍]],北京的 [[ 蔡英莲 ]] [[ 杨淑蕊 ]] [[ 关静兰]],上海的 [[ 孙淑珍]],天津的 [[ 张学敏 ]] [[ 刘明珠 ]] 、贵州的 [[ 张晓虹 ]] 等众多张门弟子和名家同台献艺。市长 [[ 李瑞环 ]] 以此为契机,向他的好友 [[ 张君秋 ]] 力荐 [[ 雷英 ]] 作他的徒弟。此前,张君秋曾经几次看过雷英演出,对她各方面专业条件都很满意,于是慨然应允,于当年3月7日借天津干部俱乐部举行了张君秋收雷英为徒仪式,当雷英把手捧的鲜花虔诚地敬献给师父的那一刻起,她多年的心愿终于得以实现:她成为了张君秋先生第68位弟子,当年她23岁。
'''京剧新秀'''
[[ 雷英 ]] 在师父提携下,更加刻苦地钻研张派艺术。她还反复地跟随录音机学习师父唱腔,琢磨其中的奥秘。在不长的时间里,她的张派修养日渐加深。就在她拜师那年的秋天,天津市举办首届戏剧节,青年京剧团拿雷英主演的张派《刘兰芝》参演。 [[ 雷英 ]] 运用婉转有致的歌唱和细腻传神的情绪动作,把一个性格温驯、饱受婆母欺凌却逆来顺受的古代妇女形象塑造得生动感人,她在这届戏剧节获得了优秀演员奖。此后不久,她再次登上北京的舞台,以明亮甜润的声腔、稳重大方的台步、深沉凝炼的表演、端庄秀丽的扮相,震动了首都剧坛,荣获了第四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成为天津戏剧界继王立军之后摘取的第二朵梅花。
1987年秋,天津青年京剧团首次赴香港演出,剧团以其青春朝气和整齐的行当,赢得当地观众高度关注。身为该团里头牌旦角的 [[ 雷英 ]] 恰在妙龄,天生丽质,她扮演《凤还巢》里的程雪娥,一出场便光照舞台,魅力无限。她在王立军、杨光合演的《野猪林》里扮演林娘子,香港媒体称赞她“使这台戏更具珠联璧合之美”。
[[ 雷英 ]] 在拜师后四年多的时间里,跟 [[ 张君秋 ]] 先生先后学习或者重新加工了《望江亭》《状元媒》《刘兰芝》等一批张派剧目。她在继承张派的同时还不放弃同样爱好的梅派,她请梅派名家 [[ 沈小梅 ]] 老师给她加工《凤还巢》这出戏,后来她又向 [[ 梅葆玖 ]] 先生请益,得到梅派后人嫡传。
'''刻苦钻研'''
[[ 雷英 ]] 对京剧艺术的热爱如痴如醉,为了钻研某一出戏或者学习某一个表演技巧,有时竟至废寝忘食。她还喜欢读书,一有空闲便扎到书堆里, [[ 莎士比亚 ]]] [[ 巴尔扎克 ]] [[ 果戈理 ]] [[ 托尔斯泰 ]] 等人的著作以及中国的古文遗训,都成了她加深个人艺术修养的精神食粮。凭着在艺术长河中遨游的切身体验,她明白一个道理:修养浅薄的人成不了真正的艺术家。
就在 [[ 雷英 ]] 的演艺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剧坛上熠熠闪光的这颗明星突然从京剧舞台上销声匿迹。她远赴异国开辟新的领域,众多热爱她的戏曲艺术的戏迷们为她息影舞台倍感惋惜。
一晃十多年过去,不想2005年10月,天津市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在天津举办纪念京剧大师张君秋85周年诞辰系列活动,久违舞台的 [[ 雷英 ]] 突然从海外赶来,于10月17日登上天津中国大戏院的舞台,扮演得之于恩师 [[ 张君秋亲 ]] 授的《状元媒》中的柴郡主,她在后台刚一搭架子,便得了个满堂的碰头彩。及至出场后,观众看到阔别舞台15个春秋的这位艺坛明星,听到她嗓音依然嘹亮甜美,看到她扮相依然典雅俊俏,一个个都从内心为她感到高兴。
千余位观众为了表达对她的欢迎之情,几乎她每使一个花腔、每做一个表情动作都能获得一次喝彩,一场戏获得的掌声竟多达数十次之多!这种盛情是雷英出台前不曾预料到的,她为此激动得双手微颤,嗓音发涩,心跳如同擂鼓,进入剧情许久还缓不过劲来。乡亲们给予的厚爱让她感觉无以为报,她在心里说:在外千般好,不如乡贤亲啊!
72,93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