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7
次編輯
變更
宋应星
,'''宋应星'''({{bd|1587年||约1666年||宋应星}}),字'''长庚''',[[江西]][[奉新县]]北乡雅溪牌坊村(今[[宋埠镇 (奉新县)|宋埠镇]]牌楼村)人,汉族[[江右民系]]。[[明朝]]著名[[科学家]]。英國漢學家與歷史學家[[李約瑟]]稱他為「中國的[[狄德羅]]」。
== 生平 ==
宋家的族谱描绘了一个天资敏悟、到晚明仍然矢志问学的宋应星。童年时的宋应星与其兄[[宋应昇]]同在叔祖[[宋和庆]]开办的家塾中就读,先师于族叔[[宋国祚]],后学于新建举人[[邓良知]]。<ref>[http://www.agri-history.net/agriculturists/syx.htm 宋应星]</ref>
明萬曆四十三年(西元1615年),二十九歲的宋應星與兄長宋应昇一同參加江西省鄉試,全省有1万余人应试,考中录取109人,奉新县仅宋氏兄弟二人中舉,時人稱為「奉新二宋」。宋應星名列乡试榜第三,宋应昇名列第六。
後來他前後5次應試,1616年、1619年、1623年、1627年、1631年,皆不第。感於「士子埋首四書五經,飽食終日,卻不知糧米如何而來;身著絲衣,卻不解蠶絲如何飼育織造」,这五次赴京赶考,行程万里,也大大加深了宋應星对底层社会认识与见识广博。
[[崇禎]]七年(1634年)任[[江西]]分宜[[教諭]](縣學教師),開始編著《[[天工开物]]》,崇禎十年(1637年)四月写成,由友人[[涂伯聚]]發行。被[[欧洲]]学者称为「技术的[[百科全书]]」。
崇祯九年(1636年)武官[[陈启新]]强行穿过等待上奏的群臣,在紫禁城东门挑起一阵喧哗,吸引皇帝注意并上奏《论天下三大病根》,痛斥大明面临军事威胁,却将军人排除政府事务之外。皇帝封陈启新为吏部给事中(正四品),引发朝野争议。声讨不乏宋应星学友[[姜曰广]]。宋应星认为陈启新言之有理,朝野上下包括并学友出於错误的理由敌视他。宋斥之为「此千秋遇合奇事」,乃「炊灯具草,继以诘朝」,愤而疾书而成《野议》。 <ref>「此千秋遇合奇事」是宋应星撰写《野议》的动机;乍看「此千秋遇合奇事」指的是陈启新获封吏部给事中一事,屡试落第的宋应星批评这种取巧的取得官位的方法,然而薜凤教授指出,从《野议》精心用词可见,宋应星不是批评陈启新取巧、军人取得文官之类,而是朝野对这件事的态度:陈启新之言有其成理的地方,但朝野却出於错误的理由敌视他,「宋应星敏锐地意识到,无论是谁提出了同样的批评,哪怕这个人提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不管这个人的行为如何正确、道德上如何无可挑剔,最后都会陷入同样的僵局」。薜凤《工开万物》(江苏: 江苏人民出版社,页47-51)</ref>
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在教谕岗位上考绩优异,提拔为福建汀州府推官。1640年辞官归乡。
崇禎十六年(1643年),前往安徽亳州就任[[知州]],州內因戰亂破壞,官員大多出走,百廢待舉。幾經努力重建,使之粗具規模,又捐資建立書院。甲申(1644年)年,[[亳州]]被[[李自成]]軍包圍,宋應星棄官回鄉。明朝覆滅,曾在[[南明]]任職。清兵南下,1646年大哥宋應昇服毒殉國,宋應星隱居不仕。1655年,宋应星草成了其兄的《宋应升传》。史书没有明确记载宋应星的去世日期,然而据《宋应星评传》作者潘吉星估计,宋应星约在1666年辞世<ref>潘吉星《宋应星评传》(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页90)</ref>。1666年宋應星去世,享年80岁,葬于本村戴家园祖墓侧。《天工开物》曾经失佚,期间被丁文江重新发现,自此《天工开物》广泛流传,成为了记录中国传统科学与科技的巨着。宋应星被李约瑟尊为“中国的狄德罗”。他的其馀四部着作皆在1976年重印。
著述多佚,約1976年前,[[中國內地|大陆]]发现了宋应星的《野议》、《谈天》、《论气》、《思怜》四部著作。
== 著作 ==
宋應星著作等身,其中以《[[天工開物]]》最出名。分上、中、下3部,原有20卷,只刊刻18卷。他流传的著作有<ref>沈一民 等著,"大明的崛起",京華出版社,北京,2007年7月,pp.184-188. ISBN 978-7-80724-396-0</ref>:
* 《[[野议]]》
* 《[[论气]]》
* 《[[谈天]]》
* 《[[思怜诗]]》
以下是失传的著作:
* 《[[画音归正]]》
* 《[[厄言十种]]》
* 《[[美利笺]]》
* 《[[觀象]]》
* 《[[乐律]]》
* 《[[杂色文]]》
* 《[[原耗]]》
==家世==
宋氏祖先为种田人,家族鼎盛在宋应星的曾祖父宋景。<ref>薜凤《工开万物》(江苏: 江苏人民出版社,页31)</ref>明朝[[正德 (明朝)|正德]]、[[嘉靖]]年间,宋景累官吏部尚书、工部尚书,后改兵部尚书。入为[[左都御史]],官至正二品(最高级为正一品) 。<ref>薜凤《工开万物》(江苏: 江苏人民出版社,页31)</ref>
祖父宋承庆,字道征,县学禀膳[[生员]]。
父宋国霖,字汝润,号巨川,[[庠生]]。
据薜凤教授考证,「宋氏家族的田产有二十户佃户,大约200人左右,因而是中等水平的土地拥有者。按照17世纪三十年代族谱修订者宋应星之长兄的说法,这个家庭后来遭遇了灾难。一场大火烧毁了家里的住宅,重修住宅让家庭陷入艰难的困境」 。<ref>薜凤《工开万物》(江苏: 江苏人民出版社,页38)</ref>
兄弟4人,胞兄[[宋应升]],同父异母兄宋应鼎、弟宋应晶。
宋应星有两个儿子,长子宋士慧,字静生,次子宋士意,字诚生
== 写作 ==
宋应星有不少着作经已失佚,传世的有《野议》、《天工开物》、《论天》、《论气》、《思怜诗》。当中《天工开物》声名至隆。《天工开物》不是单独而立,而是宋应星系列写作的一部分<ref>薜凤《工开万物》(江苏: 江苏人民出版社,页53)</ref>。这首先显示在着作内及着作间的编排,《天工开物》的序:「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宋应星是沿着一个主旨(『义』)来编排内容的,他不是按难易将技术分等编排,而是按一个非常传统的原则:「生存之需先于奢华尤物。」<ref>薜凤《工开万物》(江苏: 江苏人民出版社,页54)</ref> 他遵循此一原则时「没有用传统的学术方式来简单地对不同知识领域做价值评判。这意味着,关于『物』(things)与『事』(affairs)的知识,宋应星是本着『由本及末』的原则,来理解它们如何彼此相关并给世界带来秩序」 <ref>薜凤《工开万物》(江苏: 江苏人民出版社,页54)</ref>
每一部宋应星的着作都体现了思想的一个面向:
1. 《画音归正》确证他作为一个县学教师对书面文献知识的精通,以及对自己的职业身份和社会身份的认同。 <ref>薜凤《工开万物》(江苏: 江苏人民出版社,页59)</ref>
2. 在政论《野议》中,宋应星将自己与一个文人官员的理想连在一起:他有为国家和社会献身的理想,但因政治躁动、社会混乱,自己因而被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落差撕裂。 <ref>薜凤《工开万物》(江苏: 江苏人民出版社,页59)</ref>
3. 诗集《思怜诗》中提出自己的审美理想,表明他从一个满腔热忱地追求仕途、立志为国家服务的人变为一个作出让步的学者,他虽然对自己的命运处境心存不满,却仍然充满激情地捍卫读书人的价值观。 <ref>薜凤《工开万物》(江苏: 江苏人民出版社,页59)</ref>
4. 《论气》体现了他对佛教的看法,以及他与“气”理论的泰山北斗张载在思想上的多重关联。《论气》中的宋应星是自然事象精细的观察者、谨慎的分析者。 <ref>薜凤《工开万物》(江苏: 江苏人民出版社,页59)</ref>
5. 他的《谈天》一文表明,他是一位一以贯之的理论家。他的目标在于去揭示当时现实政治中荒谬,他的政治态度充斥着道德评判,认为儒家对天的态度是非理性的(「儒者言事应以日食为天变之大者,……,事应又何如也?」)。 <ref>薜凤《工开万物》(江苏: 江苏人民出版社,页59)</ref>
6. 而他的《天工开物》表明,他是一个具有天马行空般自由思想的人,在构成物质环境的“物”(things/being)与“事”(affairs)中去寻找秩序 。<ref>薜凤《工开万物》(江苏: 江苏人民出版社,页59)</ref>
== 纪念命名 ==
宋应星纪念馆在[[江西]][[奉新县]]狮山大道。现今奉新县主干道命名为''应星北大道''、''应星南大道''。
==参考文献==
<div class="references-small">
<references />
</div>
==研究書目==
*潘吉星:《宋应星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
*薛凤:《工开万物:17世纪中国的知识与技术》(江苏: 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
== 外部链接 ==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917054936/http://www.ccdy.cn/dushu/shuping/201603/t20160328_1205421.htm 读薛凤《工开万物:17世纪中国的知识与技术》]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5df6130102x3j4.html 一位德国学者眼中的中国技术文化史]
{{Authority control}}
[[Category:萬曆四十三年乙卯科舉人]]
[[Category:明朝亳州知州|S宋]]
[[Category:明朝作家|S宋]]
[[Category:明朝科学家|S宋]]
[[Category:奉新人|S宋]]
[[Category:宋姓|Y应]]
[[Category:奉新宋氏|应]]
== 生平 ==
宋家的族谱描绘了一个天资敏悟、到晚明仍然矢志问学的宋应星。童年时的宋应星与其兄[[宋应昇]]同在叔祖[[宋和庆]]开办的家塾中就读,先师于族叔[[宋国祚]],后学于新建举人[[邓良知]]。<ref>[http://www.agri-history.net/agriculturists/syx.htm 宋应星]</ref>
明萬曆四十三年(西元1615年),二十九歲的宋應星與兄長宋应昇一同參加江西省鄉試,全省有1万余人应试,考中录取109人,奉新县仅宋氏兄弟二人中舉,時人稱為「奉新二宋」。宋應星名列乡试榜第三,宋应昇名列第六。
後來他前後5次應試,1616年、1619年、1623年、1627年、1631年,皆不第。感於「士子埋首四書五經,飽食終日,卻不知糧米如何而來;身著絲衣,卻不解蠶絲如何飼育織造」,这五次赴京赶考,行程万里,也大大加深了宋應星对底层社会认识与见识广博。
[[崇禎]]七年(1634年)任[[江西]]分宜[[教諭]](縣學教師),開始編著《[[天工开物]]》,崇禎十年(1637年)四月写成,由友人[[涂伯聚]]發行。被[[欧洲]]学者称为「技术的[[百科全书]]」。
崇祯九年(1636年)武官[[陈启新]]强行穿过等待上奏的群臣,在紫禁城东门挑起一阵喧哗,吸引皇帝注意并上奏《论天下三大病根》,痛斥大明面临军事威胁,却将军人排除政府事务之外。皇帝封陈启新为吏部给事中(正四品),引发朝野争议。声讨不乏宋应星学友[[姜曰广]]。宋应星认为陈启新言之有理,朝野上下包括并学友出於错误的理由敌视他。宋斥之为「此千秋遇合奇事」,乃「炊灯具草,继以诘朝」,愤而疾书而成《野议》。 <ref>「此千秋遇合奇事」是宋应星撰写《野议》的动机;乍看「此千秋遇合奇事」指的是陈启新获封吏部给事中一事,屡试落第的宋应星批评这种取巧的取得官位的方法,然而薜凤教授指出,从《野议》精心用词可见,宋应星不是批评陈启新取巧、军人取得文官之类,而是朝野对这件事的态度:陈启新之言有其成理的地方,但朝野却出於错误的理由敌视他,「宋应星敏锐地意识到,无论是谁提出了同样的批评,哪怕这个人提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不管这个人的行为如何正确、道德上如何无可挑剔,最后都会陷入同样的僵局」。薜凤《工开万物》(江苏: 江苏人民出版社,页47-51)</ref>
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在教谕岗位上考绩优异,提拔为福建汀州府推官。1640年辞官归乡。
崇禎十六年(1643年),前往安徽亳州就任[[知州]],州內因戰亂破壞,官員大多出走,百廢待舉。幾經努力重建,使之粗具規模,又捐資建立書院。甲申(1644年)年,[[亳州]]被[[李自成]]軍包圍,宋應星棄官回鄉。明朝覆滅,曾在[[南明]]任職。清兵南下,1646年大哥宋應昇服毒殉國,宋應星隱居不仕。1655年,宋应星草成了其兄的《宋应升传》。史书没有明确记载宋应星的去世日期,然而据《宋应星评传》作者潘吉星估计,宋应星约在1666年辞世<ref>潘吉星《宋应星评传》(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页90)</ref>。1666年宋應星去世,享年80岁,葬于本村戴家园祖墓侧。《天工开物》曾经失佚,期间被丁文江重新发现,自此《天工开物》广泛流传,成为了记录中国传统科学与科技的巨着。宋应星被李约瑟尊为“中国的狄德罗”。他的其馀四部着作皆在1976年重印。
著述多佚,約1976年前,[[中國內地|大陆]]发现了宋应星的《野议》、《谈天》、《论气》、《思怜》四部著作。
== 著作 ==
宋應星著作等身,其中以《[[天工開物]]》最出名。分上、中、下3部,原有20卷,只刊刻18卷。他流传的著作有<ref>沈一民 等著,"大明的崛起",京華出版社,北京,2007年7月,pp.184-188. ISBN 978-7-80724-396-0</ref>:
* 《[[野议]]》
* 《[[论气]]》
* 《[[谈天]]》
* 《[[思怜诗]]》
以下是失传的著作:
* 《[[画音归正]]》
* 《[[厄言十种]]》
* 《[[美利笺]]》
* 《[[觀象]]》
* 《[[乐律]]》
* 《[[杂色文]]》
* 《[[原耗]]》
==家世==
宋氏祖先为种田人,家族鼎盛在宋应星的曾祖父宋景。<ref>薜凤《工开万物》(江苏: 江苏人民出版社,页31)</ref>明朝[[正德 (明朝)|正德]]、[[嘉靖]]年间,宋景累官吏部尚书、工部尚书,后改兵部尚书。入为[[左都御史]],官至正二品(最高级为正一品) 。<ref>薜凤《工开万物》(江苏: 江苏人民出版社,页31)</ref>
祖父宋承庆,字道征,县学禀膳[[生员]]。
父宋国霖,字汝润,号巨川,[[庠生]]。
据薜凤教授考证,「宋氏家族的田产有二十户佃户,大约200人左右,因而是中等水平的土地拥有者。按照17世纪三十年代族谱修订者宋应星之长兄的说法,这个家庭后来遭遇了灾难。一场大火烧毁了家里的住宅,重修住宅让家庭陷入艰难的困境」 。<ref>薜凤《工开万物》(江苏: 江苏人民出版社,页38)</ref>
兄弟4人,胞兄[[宋应升]],同父异母兄宋应鼎、弟宋应晶。
宋应星有两个儿子,长子宋士慧,字静生,次子宋士意,字诚生
== 写作 ==
宋应星有不少着作经已失佚,传世的有《野议》、《天工开物》、《论天》、《论气》、《思怜诗》。当中《天工开物》声名至隆。《天工开物》不是单独而立,而是宋应星系列写作的一部分<ref>薜凤《工开万物》(江苏: 江苏人民出版社,页53)</ref>。这首先显示在着作内及着作间的编排,《天工开物》的序:「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宋应星是沿着一个主旨(『义』)来编排内容的,他不是按难易将技术分等编排,而是按一个非常传统的原则:「生存之需先于奢华尤物。」<ref>薜凤《工开万物》(江苏: 江苏人民出版社,页54)</ref> 他遵循此一原则时「没有用传统的学术方式来简单地对不同知识领域做价值评判。这意味着,关于『物』(things)与『事』(affairs)的知识,宋应星是本着『由本及末』的原则,来理解它们如何彼此相关并给世界带来秩序」 <ref>薜凤《工开万物》(江苏: 江苏人民出版社,页54)</ref>
每一部宋应星的着作都体现了思想的一个面向:
1. 《画音归正》确证他作为一个县学教师对书面文献知识的精通,以及对自己的职业身份和社会身份的认同。 <ref>薜凤《工开万物》(江苏: 江苏人民出版社,页59)</ref>
2. 在政论《野议》中,宋应星将自己与一个文人官员的理想连在一起:他有为国家和社会献身的理想,但因政治躁动、社会混乱,自己因而被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落差撕裂。 <ref>薜凤《工开万物》(江苏: 江苏人民出版社,页59)</ref>
3. 诗集《思怜诗》中提出自己的审美理想,表明他从一个满腔热忱地追求仕途、立志为国家服务的人变为一个作出让步的学者,他虽然对自己的命运处境心存不满,却仍然充满激情地捍卫读书人的价值观。 <ref>薜凤《工开万物》(江苏: 江苏人民出版社,页59)</ref>
4. 《论气》体现了他对佛教的看法,以及他与“气”理论的泰山北斗张载在思想上的多重关联。《论气》中的宋应星是自然事象精细的观察者、谨慎的分析者。 <ref>薜凤《工开万物》(江苏: 江苏人民出版社,页59)</ref>
5. 他的《谈天》一文表明,他是一位一以贯之的理论家。他的目标在于去揭示当时现实政治中荒谬,他的政治态度充斥着道德评判,认为儒家对天的态度是非理性的(「儒者言事应以日食为天变之大者,……,事应又何如也?」)。 <ref>薜凤《工开万物》(江苏: 江苏人民出版社,页59)</ref>
6. 而他的《天工开物》表明,他是一个具有天马行空般自由思想的人,在构成物质环境的“物”(things/being)与“事”(affairs)中去寻找秩序 。<ref>薜凤《工开万物》(江苏: 江苏人民出版社,页59)</ref>
== 纪念命名 ==
宋应星纪念馆在[[江西]][[奉新县]]狮山大道。现今奉新县主干道命名为''应星北大道''、''应星南大道''。
==参考文献==
<div class="references-small">
<references />
</div>
==研究書目==
*潘吉星:《宋应星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
*薛凤:《工开万物:17世纪中国的知识与技术》(江苏: 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
== 外部链接 ==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917054936/http://www.ccdy.cn/dushu/shuping/201603/t20160328_1205421.htm 读薛凤《工开万物:17世纪中国的知识与技术》]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5df6130102x3j4.html 一位德国学者眼中的中国技术文化史]
{{Authority control}}
[[Category:萬曆四十三年乙卯科舉人]]
[[Category:明朝亳州知州|S宋]]
[[Category:明朝作家|S宋]]
[[Category:明朝科学家|S宋]]
[[Category:奉新人|S宋]]
[[Category:宋姓|Y应]]
[[Category:奉新宋氏|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