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洪承疇

增加 14,847 位元組, 5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明清人物信息框 | 原名 = | 圖片名稱= 洪承畴.jpg | 圖片大小 = 180px | 圖片說明 = 洪承疇畫像 | 最高職務 = 大明兵部尚書總督薊…”
{{明清人物信息框
| 原名 =
| 圖片名稱= 洪承畴.jpg
| 圖片大小 = 180px
| 圖片說明 = 洪承疇畫像
| 最高職務 = 大明兵部尚書總督薊遼軍務<br>大清太傅兼太子太師武英殿大學士兵部尚書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經略湖廣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處地方總督軍務兼理粮餉
| 國家 =
| 爵位 = 三等輕車都尉
| 籍貫 = [[福建承宣佈政使司|福建]][[南安縣]]
| 族裔 = [[漢族]]([[閩南民系]])
| 旗籍 =
| 字號 = 字彥演,號亨九
| 諡號 = 文襄
| 出生日期 = 明[[萬曆]]二十一年九月二十二日<br>(1593年10月16日)
| 出生地點 = [[福建承宣佈政使司|福建]][[南安縣]]
| 逝世日期 = 清[[康熙]]四年二月十八日<br>(1665年4月3日)
| 逝世地點 = [[福建]][[南安縣]]
| 墓葬 =
| 配偶 =
| 親屬 = 曾祖洪以詵、祖洪有秩、父洪啟熙,母傅氏。
| 出身 =
* 明萬曆四十四年丙辰科賜進士出身
| 經歷 =

| 著作 =
}}

'''洪承疇'''({{bd|1593年|10月16日|1665年|4月3日|catIdx=H洪}}),[[表字|字]]'''彥演''',[[號]]'''亨九''',[[福建]][[泉州府]][[南安縣]][[英都镇|英都]](今[[英都镇]]良山村)人<ref>{{cite book|last=泉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first= |authorlink= |coauthors= |title=泉州市志 |publisher=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date=2000-5 |location=北京 |pages=第一章 人物传 |url=http://www.fjsq.gov.cn:88/showtext.asp?ToBook=3222&index=4402& |doi= |id= |isbn=7-5004-2700-X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915195631/http://www.fjsq.gov.cn:88/showtext.asp?ToBook=3222&index=4402& |archivedate=2009-09-15 }}</ref>。崇禎時官至[[兵部尚書]]、薊遼[[總督]],[[松錦之戰]]敗戰後降[[清]],成为清朝首位[[汉人]][[大学士]]。洪在明代時以謀略聞名,討伐[[流寇]]、[[滿人]]屢戰皆捷,但在[[松錦之戰]],兵敗投降[[滿清]],為了鞏固清朝的統治,政治上,洪建議清廷採納許多明朝的典章制度,獻計甚多,大多被清廷信納,加以推行,完善清王朝的國家機器。文化上,洪承疇建議[[滿族|滿洲]]統治集團也須弘揚[[儒家]]學術,尊信[[孔孟]],“習[[漢文]],曉[[漢語]]”,瞭解漢人禮俗,淡化滿漢之間的差異,亦為满清统治[[汉人]]的統治基礎。[[清兵入關]]以後,洪承疇的功勞極大,可以說除了[[多爾袞]]及[[范文程]]以外,再無他人。

==早年==
洪承疇早年家貧,幼時即幫助母親兜售[[豆干]]為生,十一歲即輟學。曾任[[雲南]][[按察使]]的族叔洪啟胤同情他,傳授洪承疇《[[史記]]》、《[[資治通鑑]]》、《[[三國志]]》、《[[孫子兵法]]》等,[[明神宗]]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举人]],次年入京參加[[會試]],聯捷[[進士]]二甲十四名,授刑部江西司[[主事]],歷[[員外郎]]、[[郎中]]等職,[[明熹宗]]天啟二年(1622年)升浙江[[提學]],又升[[浙江]][[布政使]][[參議]]。天啟七年(1627年),升陝西督道參議。

==平定流寇==
[[明思宗]][[崇禎]]時,[[流寇]]大起。时年,洪承畴三十七岁,[[韩城]]遭民军王左桂围攻,[[杨鹤]]调洪承畴救援,洪承畴带数百由家丁、仆人、伙夫拼凑的军队,首赴沙场,以卓越指挥解围韩城,斩杀五百余人。此后两个月里,所部号称“洪兵”,连战连捷。“托塔王”王左桂降,承畴宴请,席间杀之。洪承疇好殺降卒,崇祯四年(1631年)四月,令[[贺人龙]]等设酒宴犒劳降卒,趁機杀300余人。[[费密]]说:“陕西总督某招抚数千人,某日遣降卒樵采,去其弓矢,发兵数千人围杀。降卒见状,纷纷拔木举石,奋起反抗,突围而出。从此以后,民军绝了投降之心。”

同年八月,[[延绥巡抚]]死于任上,洪承畴代之为[[巡撫]],十月授[[陝西三邊總督]]。崇祯七年(1634年)加[[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督[[河南]]、[[山西]]、[[陝西]]、[[四川]]、[[湖廣]]等處軍務,鎮壓農民起義。[[陈奇瑜]]任五省总督时,悉困民军于车厢峡,受降后民军复叛。陈奇瑜下狱。崇祯八年(1635年),洪承畴接任,组织围剿卓有成效,几个月内,各地民军肃清,民军主力又被压缩至[[洛阳]]附近。斯时,民军召开“[[荥阳大会]]”,聚“十三家”和“七十二营”之众,会上[[李自成]]倡议兵分三路,一路往山西,一路往湖广,一路往[[凤阳]]。赴中都凤阳之民军,毁皇陵。六月,[[曹文诏]]受命出击,中伏身死。洪军三月间至河南时,义军已大部又集中于陕西;洪承畴回军关内。此时李自成破[[咸阳]],逼[[西安]];[[高迎祥]]、张献忠等乘官军被牵制于陕,三入河南。明廷认识到民军流动作战,又改以分区负责,重点进攻。1635年8月,以[[卢象升]]为五省总督,专治[[中原]];洪承畴专治西北,各自负责,相互协同。崇祯九年(1636年)春,民军连连失利。

崇祯九年(1636年),洪承畴受命專督[[關中]],在[[临潼]]破民军。[[孙传庭]]在子午谷大败[[闯王]][[高迎祥]],高迎祥败走,洪承畴俘之,送[[北京]]处死,李自成获推继任闯王,號稱「[[李闖]]」。此时清军犯边,卢象升调往边境援助,[[中原]]民军复起。张献忠在[[南阳]]为[[左良玉]]击败,[[熊文灿]]理中原军务后,招抚张献忠等人。

崇禎十一年(1638年)十月,洪承畴大破李自成,李自成僅以18骑败走[[商洛]],明末農民起義轉入低潮。之后,[[卢象升]]受[[杨嗣昌]]掣肘,战死於[[巨鹿]]。[[崇祯帝]]不得已将洪承畴从西线调来,给予[[李自成]]、[[张献忠]]喘息之机。

==松山敗戰==
崇禎十一年十二月(1639年),[[盧象昇]]戰死,崇禎十二年調任洪承疇為[[薊遼總督]],繫東北邊防,防衛滿洲。[[崇禎]]十三年(1640年)冬,清军攻锦州及宁远,洪承畴派兵出援,败于塔山、杏山。

为挽救辽东危局,[[崇禎]]十四年(1641年),洪承畴率八總兵、十三萬人集结宁远。三月,[[皇太极]]率大军围困[[锦州]]。时八总兵均怀骄横,不易服从统一号令。洪承畴主张徐徐逼近锦州,步步立营,且战且守,勿轻浪战。于是,明军控制了松山至锦州的制高点,以凌厉攻势重挫清军,局势开始好转。然而兵部尚書[[陳新甲]]以兵多餉艱為由,催洪進軍。洪承畴拖垮清军之方略无法实施,不得已,率军进入松山,意图在松锦与之决战。

皇太极闻洪承畴至,亲率两黄旗来援,部署对明军形成大包围态势,并断明军粮道。洪承畴主张决战<ref>《国榷》卷97:洪承疇對諸將說“虽粮尽被围,应明告吏卒,守亦死,不战亦死,如战或可死中求生。不佞决意孤注,明日望诸军悉力。”</ref>,各总兵却主后撤,终决议突围。突围途中,各军不待军令,争先退走,清军趁势掩杀。洪承畴率万人残兵坐困松山城,突围屡不成。翌年城陷,洪承疇兵敗被俘至[[盛京]],史稱[[松錦之戰]]。

洪承疇被俘後為表示忠於明室,宣佈[[絕食]],皇太極將洪關在獄中,但費盡心思招降洪承疇,據說曾給予[[黃金]]、[[美女]],洪承疇都拒絕了。甚至傳說皇太極派愛妃[[孝莊太后|莊妃]]前去獄中探望,致贈[[人參]]湯,洪承疇感動不已。在洪氏即將動搖時,皇太極派遣[[范文程]]招降洪承疇,洪承疇一直謾罵,范文程不理會,只跟他聊[[歷史]],洪承疇答話時,屋頂上灰塵掉落,洪承疇怕汙了衣服,急急擦拭。范文程離去,便告訴皇太極說:「洪承疇不想死。連一件衣服都如此愛惜,何況命呢?」皇太極於是召見洪承疇,天氣甚冷,洪承疇挺立不跪,皇太極將自己身上的貂裘脫了,披在洪承疇身上,洪感動落淚,跪地叩首,投降滿清。

==仕清歲月==
[[File:Hong Chengchou.jpg|220px|缩略图|降清后的洪承畴]]
洪承疇是最早提出清軍入[[關內]]後首要任務就是剿滅[[流賊]],其後,他本人為此不遺餘力,献计[[多尔衮]]。随多尔衮南下,闻[[甲申之變]],李自成大顺军陷[[北京]],[[崇禎帝]]自盡,明朝滅亡。洪承畴建议“出其不意,从[[蓟州]]、[[密云]]近京处,疾行而进”,直趋北京,多尔衮用之,终杀败大顺军。洪承畴建言将目标对准大顺军,招纳故明遗臣,很快清廷稳定[[北直隸]]、[[山東]]、[[山西]]三省之地,[[遷都]][[燕京]]。入关后,[[顺治皇帝]]任命他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入内院佐理军务并授秘书院[[大学士]],成为清朝首位[[汉人]]大学士。

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多铎]]灭[[南明]]弘光政权,多尔衮被胜利冲昏头脑,下“[[剃发令]]”,激起强烈反抗。危难之中,多尔衮于[[闰月|闰]]六月以洪承畴代多铎,授予“招抚江南各省总督军务大学士”,敕赐便宜行事。洪承畴在任期间,竭力缓和满汉的民族矛盾,以[[綏靖]][[招安]]为主,但也镇压屠杀大批忠于明王室义士,遭天下唾骂。

顺治四年(1647年),洪承畴丧父回乡守制。

顺治五年(1648年)四月,奉召返京,再次入内院佐理机务,摄政王多尔衮倾心任用。

顺治十年(1653年)五月,时年61岁,已任内[[翰林]]弘文院大学士、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佐理机务,兼任《大清太宗实录》总裁官的洪承畴,又被任命为“太保兼[[太子太师]],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五省,总督军务兼理粮饷”,“吏、兵二部不得掣肘,户部不得稽迟”,“事后报闻”,出师征讨南明永历政权。

至顺治十六年(1659年),正月,清军平定云南,洪承畴疏请发内帑赈济贫民,并暂缓向逃亡[[缅甸]]的[[永曆帝|桂王]]餘部进军,使战乱之后的[[云贵]]社会秩序趋于安定,生产开始恢复。八月,以年老体衰、目疾加剧请求返回北京,翌年奉旨回京,却遭冷遇。

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顺治帝]]逝世,[[康熙帝]]即位。洪承畴也已69岁,仍任[[大学士]],于五月疏乞休。朝廷几经争论,授以三等阿达哈哈番([[轻车都尉]])世袭。

康熙四年(1665年),洪承畴卒,年73岁。諡'''文襄'''。

乾隆四十一年十二月初三日一份詔书中,命国史馆编纂《明季贰臣传》。洪承畴等出于“开创大一统之规模,自不得不加之录用,以靖人心而明顺逆。今事后平情而论,若而人者,皆以胜国臣僚,乃遭际时艰,不能为其主临危授命,辄复畏死刑生,靦颜降附,岂得复谓之完人”之理由被列入《明季贰臣传》中。

===軼事===
[[张岱]]《石匮书后集》卷三十七《黄道周金声列传》记[[金声]]兵败被擒,洪承畴曰:“我便是洪亨九。”金聲喝曰:“咄,亨九受先帝厚恩,官至閣部,辦鹵陣亡,先帝慟哭輟朝,御製祝版,賜祭九壇(原本崇禎設了十六壇,在第九壇時,探子來報,說洪投降[[滿清]]了),予諡蔭子,此是我明忠臣,爾是何人,敢相冒乎?”

類似的故事還發生過許多次:[[全祖望]]《梅花嶺記》記[[孫兆奎]]:“[[吳中]]孫公兆奎以兵不克,執至白下。經略洪承疇與之有舊,問曰:‘先生在兵間,審知故[[揚州]][[閣部]][[史可法|史公]]果死邪,抑未死邪?’孫公答曰:‘[[經略]]從北來,審知故[[松錦之戰|松山]]殉難督師洪公果死邪,抑未死邪?’承疇大恚,急呼麾下驅出斬之。”

[[夏完淳]]十七岁被捕,洪承畴想要保全夏完淳性命,亲自审讯:「童子何知,豈能稱兵叛逆?誤墮賊中耳!歸順當不失官。」夏完淳堅決不投降,還說:“我闻亨九先生,本朝人杰,松山、杏山之战,血溅章渠。先皇帝震悼褒恤,感动华夷。吾常慕其忠烈,年虽少,杀身报国,岂可以让之!”旁边的兵士以为夏完淳果真不認識洪承畴,提醒他:「上面坐的就是洪亨九大人。」夏怒斥道:“亨九先生死王事已久,天下莫不闻之,曾经御祭七坛(其實崇禎祭了洪承畴九壇),天子亲临,泪满龙颜,群臣呜咽。汝何等逆徒,敢伪托其名,以污忠魄!”洪承畴保全不得,只好將他[[斬殺]],年僅十七。

興國公[[王之仁]]在[[松江]]登陸,入見洪承疇,自稱『仁系前朝大帥,不肯身泛洪濤;願來投見,死於明處』。承疇以禮相待,命其薙髮,不從。八月二十四日處死。之仁罵承疇:『昔先帝設三壇祭汝,殆祭狗乎』!<ref>《明季南略·卷十》:興國公王之仁,載其妻妾並兩子、幼女、諸孫等盡沈於蛟門下;捧敕印北面再拜,投之水。獨至松江,峨冠登陸;百姓駭愕聚觀。之仁從容入見內院洪承疇,自稱『仁系前朝大帥,不肯身泛洪濤;願來投見,死於明處』。承疇優接以禮;命薙髮,不從。八月二十四日(丁酉),見殺。聞之仁罵承疇曰:『昔先帝設三壇祭汝,殆祭狗乎』!</ref>。

==家庭及關聯==
曾祖洪以詵、祖洪有秩、父洪啟熙,母傅氏<ref>[http://www.ydxx.net/show/210/333.html 关于洪承畴的先祖- 文史副刊- 英都乡讯 - 水暖阀门网]</ref>。

== 参考文献 ==
{{reflist}}

=== 书籍 ===
*[民國][[趙爾巽]]等,《[[清史稿]]》,中華書局點校本。

{{-}}
{{start box}}
{{s-off}}
{{succession box|[[吳阿衡]]|[[楊繩武]]|[[薊遼總督|明朝薊遼總督]]|<small>崇禎十二年-十四年(1639年-1641年)</small>}}
{{end box}}
{{萬曆四十四年丙辰科殿試金榜}}
{{DEFAULTSORT:Hong洪}}

[[Category:萬曆四十三年乙卯科舉人]]
[[Category:明朝刑部主事]]
[[Category:明朝刑部員外郎]]
[[Category:明朝刑部郎中]]
[[Category:明朝浙江布政使司參議]]
[[Category:明朝陝西布政使司參政]]
[[Category:明朝延綏巡撫]]
[[Category:明朝蓟辽总督]]
[[Category:明朝兵部尚書]]
[[Category:明朝薊遼總督]]
[[Category:明朝陝甘總督]]
[[Category:清朝翰林]]
[[Category:清朝兵部尚書]]
[[Category:清朝大学士]]
[[Category:清朝太子三師]]
[[Category:清朝輕車都尉]]
[[Category:諡文襄]]
[[Category:南安人]]
[[Category:洪姓|C]]
77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