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北庭故城

增加 6,204 位元組, 25 天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北庭故城'''是公元7-14世纪丝绸之路东天山北麓的第一大中心城镇,是天山以北地区的重要军政中心和交通枢纽。曾是唐…”


'''北庭故城'''是公元7-14世纪丝绸之路东天山北麓的第一大中心城镇,是天山以北地区的重要军政中心和交通枢纽。曾是唐代庭州、北庭都护府、北庭节度使的治所。公元9世纪回鹘族曾以北庭为根据地向西域发展,并在定都高昌后以此为陪都。元代亦称别失八里,设北庭都元帅府和别失八里宣慰司。北庭故城见证了唐帝国“都护府”等边疆管理模式及其对丝绸之路<ref>[https://www.sohu.com/a/714432928_121752316 了解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 ],搜狐,2023-08-24 </ref>文化交流的保障,见证了古代西域地区高昌回鹘等文明,展现了丝绸之路沿线有关城市文化、建筑技术、佛教和多民族文化<ref>[https://history.sohu.com/a/653561090_530237 弘扬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搜狐,2023-03-13 </ref>的交流与传播。

==基本概况==

北庭故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北庭镇,南距吉木萨尔县城12公里。城址地处东天山北麓坡前平原,南依天山博格达峰,北接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距高昌城(唐西州)140公里,东南距哈密(唐伊州)380公里。北庭故城是在东汉金满城、魏晋时期的于赖城、隋末唐初的可汗浮图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76,唐代在此设庭州、北庭都护府(一度称北庭大都护府)、北庭节度使,回鹘时期曾作为高昌回鹘王国的陪都,元代设北庭都元帅府和别失八里宣慰司。北庭故城现存主要为唐代至回鹘时期(公元7-13世纪)的遗存,遗产区面积约385.15公顷,主要包括北庭故城城址、城址西部的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北庭西寺)两部分。北庭故城现已发现的城址面积约141公顶,东西宽约850米,南北长约1700米,现存内城、外城两重城墙,平面均呈不规则长方形。内、外城均包括墙体、马面、角楼、敌台、城门、城濠、建筑址、道路址等遗存,外城北墙中段北接羊马城。外城墙为唐显庆三年(658年)建造77,高昌回鹘时期有修缮;内城墙为高昌回鹘时期建造78。城内已发现12处建筑基址,其中5号建筑基址为一座佛塔遗址,方形基座,塔身平面八角形,以土坯垒砌,属高昌回鹘时期遗存。

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北庭西寺)位于城址以西700米的西河坝东岸台地上,建造于高昌回鹘时期(10世纪中期至13世纪中期),是高昌回鹘王国的王家寺院79。佛寺四面有环濠遗迹,整体平面呈南北长方形,南北残长70.5米、东西宽43.8米,现存最高点距地面14.3米。寺院整体呈前殿后塔的形式,北部为塔形正殿,塔各面残存二层环筑的洞窟式大龛。南部为配殿建筑群,沿中轴对称布置配殿、库房、僧房等附属建筑。除建筑遗址外,塔形正殿洞龛及南部配殿中还发现有大量佛教塑像和壁画。

==丝路价值特征重点物证==

作为公元7-14世纪天山北麓的第一大中心城镇,北庭故城以唐代城址遗存见证了“都护府”等唐帝国边疆管理模式;它以回鹘时期的城址遗存及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北庭西寺)见证了古代西域地区高昌回鹘王国的文明。

北庭故城唐代所筑外城见证了唐帝国通过设置庭州、北庭都护府(又为北庭大都护府)和北庭节度使等军政建置着力经营西域、保障丝绸之路畅通的重要努力,见证了唐帝国“都护府”等边疆管理模式及其对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保障。

作为高昌回鹘王国的陪都,北庭故城城址中高昌回鹘时期的遗存见证了高昌回鹘王国的文明与文化特征;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北庭西寺)是高昌回鹘时期(10世纪中期至13世纪中期)完全由回鹘人兴建的王家佛寺遗址(发现回鹘王亦都护和公主画像),在佛寺形制、塑像和壁画方面代表了回鹘佛教的特点,见证了作为高昌回鹘文化重要代表的回鹘佛教的宗教与艺术特征。

它以城址中的唐代遗存展现了中原地区传统的筑城法和建筑技术在天山以北地区的推广使用;它以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北庭西寺)的建筑及壁画展现了丝绸之路沿线地区佛教建筑与艺术的交流发展;它以城址及佛寺中唐代、高昌回鹘时期的遗存及众多历史文献佐证了天山以北地区多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

北庭故城外城的敌台、角楼、马面、羊马城、护城濠的设置,使用絍木的城墙夯筑法,以及城址出土的与唐两京地区相同的砖、瓦、瓦当等建筑构件,展现了唐代中原地区传统的筑城法和建筑技术在天山以北地区的推广使用80。

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北庭西寺)前殿后塔、沿中轴左右对称排列配殿、方塔形正殿等形制特征与天山南麓的高昌故城东南小寺(前殿后塔)、西南大佛寺(中轴对称、左右排列配殿)、Y塔(方形塔)的建筑形制具有关联性,佛寺正殿外洞龛的构筑方法和形制与柏孜克里克石窟的土坯窟类似,展现了高昌回鹘时期天山南、北麓地区佛教建筑的交流。

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北庭西寺)壁画的题材、构图、线描、赋彩、人物造型等方面主要来源于吐鲁番高昌回鹘时期的佛教壁画,同时又受到敦煌莫高窟较强的影响,并可看到龟兹和焉耆佛教壁画的某些因素,展现了河西地区及天山南、北麓佛教艺术的交流。北庭故城唐代及回鹘时期的城址遗存、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北庭西寺)等遗存是天山北麓多民族交融的重要见证,是《汉书》、《后汉书》、《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北庭故城发展史上车师、匈奴、汉、高车、柔然、突厥、回鹘、吐蕃、蒙古等多民族在天山北麓活动的代表性遗存,特别展现了汉族与回鹘的民族交融。

==参考文献==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
780,47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