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瑪麗·愛因斯沃斯

移除 44 位元組, 4 年前
學術貢獻
== 學術貢獻 ==
[[File:依附理論 2.jpg | thumb | 300px | left | 陌生情境測驗 [https://twitter.com/marydainsworth?lang=de 原圖鏈接]]]
依附理論最早是由英國精神病學家約翰·鮑比 (John Bowlby)在1969年所提出。根據鮑比的分析,依附是演化上留存下來的產物:小孩子一出生就會依賴身邊重要的人(媽媽),讓自己免於受到外在的威脅,並發展成自我與外界互動的方式。<ref name=“pansci">{{cite web |url=https://pansci.asia/archives/99774 | title= 依附理論的起源:我們為什麼會依賴別人──依附理論系列(一) | language=zh | date=2016-09-26 | publisher=泛科學 | author= | accessdate=2019-08-18}}</ref> 媽媽是孩子生命里第一位重要人,在孩子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0-3歲),媽媽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在這個階段內,孩子跟媽媽之間的關係是怎麼建立的,這個孩子長大後,就會和別人建立什麼樣的關係,擁有怎樣的社會生活。<ref name="NYT"/><ref name=“壹讀">{{cite Cite web |url=https://https://read01.com/AJRo07O.html#.XVltga33Xos XVlx6q33Xot | title= 4種依戀類型,帶給孩子4種截然不同的人生! | language=zh | date=2018/08/11| publisher= 壹讀 | author= 積木寶貝長春 | accessdate=2019-08-18}}</ref>
愛因斯沃斯最大的學術貢獻在於早期情感依戀方面的研究,1973年,她進一步拓展了鮑比的理論,率先使用了「陌生情境測驗」(Strange Situation Test),來測試嬰兒或兒童與母親的互動關係。通過分析兒童在這些陌生情境場景中的反應,她界定了親子關係的三種基本類型,分別稱為:
83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