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64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 埃及人物地理'''<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 埃及人物地理'''<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6307204/pexels-photo-16307204.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uuhy.com/html/22946.html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small>
|}
'''《埃及人物地理》'''是[[中国]]当代作家李晓东的散文。
==作品欣赏==
===埃及人物地理===
撒哈拉沙漠终是要踏上的。
三毛的那本《撒哈拉的故事》,少女时代看过,从此埋下了那份属于前世回忆般的乡愁。
在埃及的撒哈拉沙漠,乘坐四驱越野吉普颠簸在滚烫的沙子间,不断翻滚、跳笑、尖叫,才真正体会了什么叫畅游。撒哈拉,铅华洗尽,从地平面雄伟立起,这如同另一个存在的古老空间,似乎是難以跨进的平行宇宙,在阳光下反弹着耀眼的白光,用巨大无比的热力,[[不动声色]]地显露着它的威严。形态各异的沙丘,随着光线的变化展示出金黄、淡粉、赭石、铁灰等不同的段落,与橘红的落日交融出[[别样]]的仙气与神性。
天,高而远。地,神秘而安静。
无际的黄沙之上,不时有[[淡褐色]]的风呼啸甩过。偶尔冒出的一株野生植物,带着与生俱来的不羁,淡定怒放,安详得近乎优雅,参照着平凡之地那些绿色的[[庸常]]。远处,有一只鹰从高空掠过,快得连影子都没有落下。
撒哈拉的沧桑,就是[[如此]]的大写意。
阿拉伯语的“撒哈拉”,意思是“广阔的不毛之地”,昼夜温差高达摄氏五十多度。但撒哈拉沙漠中发现的史前壁画和岩画却可以证明: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2500年,撒哈拉处于一个绿茵时代,这里曾有过充沛的雨量,蓊郁的森林,青葱的草原,和发达的畜牧业。但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撒哈拉的季风雨少了起来,降雨量和蒸发量发生了无可逆转的失调。降下的雨水本已减少,又很快被太阳蒸发,水分难以积存,江河湖泊日益干涸,植物枯萎退化。撒哈拉从热带的“稀树草原”变成“干旷草原”,又从“干旷草原”变成了[[沙漠]]。
夕阳晕染着骆驼群和已在[[沙漠]]中生活了上千年的阿拉伯游牧民族——贝都因人。“贝都因”在阿拉伯语中就是“荒原上的游牧民族”,属于阿拉伯民族的一个[[分支]],不喜欢受制约,只听命于酋长。远离现代物质文明社会的他们,目前主要聚集在埃及东部的西奈半岛和[[撒哈拉沙漠]]中。
生命,在如此荒僻落后贫瘠缺水的撒哈拉,日日被烈日炙烤着,居然一样欣欣向荣。世上真的有这么一群人,过着和我们截然不同的生活,贝都因人就在沙漠中生老病死,与自然浑然一体,并不需要过分挣扎。什么样的日月变迁,都不会让他们迷失本性。
我那天穿的是凉鞋,下车走过沙丘时,沙灌进了鞋子,脚犹如触到了冒着火星子的碎煤渣,烫得发疼。而这个令人生畏的生命禁区,却是贝都因人自由的天堂:他们住在沙漠的帐篷中,光着脚走路,骑骆驼找水,无拘无束地生活着。他们对外界一直保持着必要的陌生,男人们穿着素净的长袍,头裹围巾,默不作声;而妇女们,一概用黑色的纱巾把自己的容貌包裹起来,只露出深眼窝后面隐含探寻意味的略显惊恐的黑眼睛。
<ref>[https://www.pinshiwen.com/wenfu/sanwen/]</ref>
==作者简介==
李晓东,品诗文网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center>''' 埃及人物地理'''<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6307204/pexels-photo-16307204.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uuhy.com/html/22946.html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small>
|}
'''《埃及人物地理》'''是[[中国]]当代作家李晓东的散文。
==作品欣赏==
===埃及人物地理===
撒哈拉沙漠终是要踏上的。
三毛的那本《撒哈拉的故事》,少女时代看过,从此埋下了那份属于前世回忆般的乡愁。
在埃及的撒哈拉沙漠,乘坐四驱越野吉普颠簸在滚烫的沙子间,不断翻滚、跳笑、尖叫,才真正体会了什么叫畅游。撒哈拉,铅华洗尽,从地平面雄伟立起,这如同另一个存在的古老空间,似乎是難以跨进的平行宇宙,在阳光下反弹着耀眼的白光,用巨大无比的热力,[[不动声色]]地显露着它的威严。形态各异的沙丘,随着光线的变化展示出金黄、淡粉、赭石、铁灰等不同的段落,与橘红的落日交融出[[别样]]的仙气与神性。
天,高而远。地,神秘而安静。
无际的黄沙之上,不时有[[淡褐色]]的风呼啸甩过。偶尔冒出的一株野生植物,带着与生俱来的不羁,淡定怒放,安详得近乎优雅,参照着平凡之地那些绿色的[[庸常]]。远处,有一只鹰从高空掠过,快得连影子都没有落下。
撒哈拉的沧桑,就是[[如此]]的大写意。
阿拉伯语的“撒哈拉”,意思是“广阔的不毛之地”,昼夜温差高达摄氏五十多度。但撒哈拉沙漠中发现的史前壁画和岩画却可以证明: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2500年,撒哈拉处于一个绿茵时代,这里曾有过充沛的雨量,蓊郁的森林,青葱的草原,和发达的畜牧业。但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撒哈拉的季风雨少了起来,降雨量和蒸发量发生了无可逆转的失调。降下的雨水本已减少,又很快被太阳蒸发,水分难以积存,江河湖泊日益干涸,植物枯萎退化。撒哈拉从热带的“稀树草原”变成“干旷草原”,又从“干旷草原”变成了[[沙漠]]。
夕阳晕染着骆驼群和已在[[沙漠]]中生活了上千年的阿拉伯游牧民族——贝都因人。“贝都因”在阿拉伯语中就是“荒原上的游牧民族”,属于阿拉伯民族的一个[[分支]],不喜欢受制约,只听命于酋长。远离现代物质文明社会的他们,目前主要聚集在埃及东部的西奈半岛和[[撒哈拉沙漠]]中。
生命,在如此荒僻落后贫瘠缺水的撒哈拉,日日被烈日炙烤着,居然一样欣欣向荣。世上真的有这么一群人,过着和我们截然不同的生活,贝都因人就在沙漠中生老病死,与自然浑然一体,并不需要过分挣扎。什么样的日月变迁,都不会让他们迷失本性。
我那天穿的是凉鞋,下车走过沙丘时,沙灌进了鞋子,脚犹如触到了冒着火星子的碎煤渣,烫得发疼。而这个令人生畏的生命禁区,却是贝都因人自由的天堂:他们住在沙漠的帐篷中,光着脚走路,骑骆驼找水,无拘无束地生活着。他们对外界一直保持着必要的陌生,男人们穿着素净的长袍,头裹围巾,默不作声;而妇女们,一概用黑色的纱巾把自己的容貌包裹起来,只露出深眼窝后面隐含探寻意味的略显惊恐的黑眼睛。
<ref>[https://www.pinshiwen.com/wenfu/sanwen/]</ref>
==作者简介==
李晓东,品诗文网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