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85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 小镇故事九'''<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 小镇故事九'''<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5041149/pexels-photo-15041149.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uuhy.com/html/22946.html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small>
|}
'''《小镇故事九》'''是[[中国]]当代作家居仁堂主的散文。
==作品欣赏==
===小镇故事九===
我的本家侄儿,刘大娃,本名刘星顺。一九四一年生人,属蛇。不识字,却可以顺口开河,洋洋洒洒地讲演。其口才几乎可以把教授弄迷糊。此人人高马大,五官端正,白白净净,一副美男子的外貌,有小孩子叫他毛爷爷。他确实长的有些像年轻时的[[毛泽东]]。在剧团他是最小的,不是主角,跑个龙套什么。小归小,也有活干,起码与他人一起外出做个伴什么的,有时在联系剧团业务时,也可以帮上忙,好汉子出嘴子,好马出腿子。大娃的才就出在嘴上。此人性格不稳定,喜欢尝试新鲜玩意。颇得女人缘。
十几年前,回[[河南]]见我。我问他:“咋啦,几个月不见,咋瘦成这样了?“
侄儿哈哈一笑。:“文俊叔,侄儿不成器,吃药吃成这样的了。”荆州人称吸毒为吃药。这时的刘大娃已是快六十岁的人了。“那天看见一位朋友吃药。吃后的感觉好得不得了。我也试了一口,这一口吸了恶心呕吐,我想,这不对呀。人家都美成那样子,再试试。这一试就上了瘾。一上瘾就离不了。钱就发烧了。我想这得戒了。娃们叫我进戒毒所去。我嫌丢人。我不去。”
“那你现在还吃不吃了?”我关切地问。
“戒了。”看他[[若无其事]]的样子。我说:“早听说戒毒不容易。没进戒毒所,就能把瘾戒了可不是容易事。”
“我有我的门儿。不得不承认毒瘾上来真不得了。瘾上来时,是真的难活呀。头一天没有戒成,又吸了一口。第二天,我出去买了一箱酒搁家里。估约摸瘾快上来了,我就抱着瓶子一气喝一瓶。五十度的白酒,一瓶够了吧。喝了就是个晕呀。就睡在地了。也不会动了。那毒瘾还没有犯,我早把自己给弄晕了。瘾犯也不知道了。二箱酒喝完。这瘾也就戒了。”刘大娃就是这号人。拉板车亏了吧。可他就是拉车子的,当时搬运站最年轻的搬运工人。
大娃妻也是南阳人。他的大儿子耀宗,属虎,与我小弟弟同岁。小儿子耀锋,在荆州都混得风生水起。几个女儿也都生活得不错。
周大春。比父亲小三岁。唐河人。在剧团里是唱丫环的。个子不高,不足五尺。搬运站解散后,到[[湖北]]荆门与大儿子在一起生活。据说,在一半山腰开有二亩土地,自给自足。大春叔,脾气躁,一点就着火的性格。在裁缝小镇上找了一个老婆。姓胡名金秀。脸上有几颗麻子,一只胳膊有些不舒服,这是小时候摔跤落下的后遗症。大春叔打老婆,下手特重。多少次大春叔家的金秀婶娘,哭着跑到我家找父亲评理。大春叔虽然脾气不好,但对父亲却是从内心佩服。每次总是父亲把他叫过去,连哄带批解熊一顿后,大春叔给婶娘赔礼道歉后,领着金秀婶娘回家。
大春叔不识字。剧团到新地方后要宣传,大春叔兼着贴海报的任务。大春叔开始几次贴海报时,竟然把海报上下贴颠倒了,惹了不少笑话。为了预防贴颠倒,写海报时,在上面画个小人头。小小举措,大春叔看着人头识别海报上下,再也没有发生事故。
大春叔的性格急。遇天阴下雨,无法出门拉板车,大家相约出去钓鱼,唯有他不去。大春叔曾试过几次,他无法静坐五分钟。大家一起扛着钓竿,来到水塘边上,找地方,下窝子,稍等一会,安蚯蚓下钓。然后静静地坐着等鱼儿上钩。只有大春叔,抱着钓竿,嘴里吸着烟,头十来分钟还行。十分钟后,他的屁股如长刺般的坐不住了,一会站起来,一会儿蹲下去,来来回回的变换姿势。最后,把鱼竿伸到水里,乱搅一气,嘴里叫道,“叫你不吃钩,叫你不吃钩,急死老子了,急死老子了,也不来条鱼咬咬钩,去他娘的屁……”然后,把鱼竿扔在一边。上树底下吸烟凉快去了。
张万财。南阳桐寨铺人。唱花旦的。唱花旦的他却长着一脸络腮胡子。一天不刮胡子,胡茬子黑乎乎地越过脸皮,刮过后的脸皮青色一片。他中等个子,身材也不苗条。但说话时,声音比一般男人尖亮一些。偶尔会露出些女儿态,如扭身体之类的动作。万财叔找的老婆是南阳城郊龙王庙人,漂亮。在老乡的老婆中间应该是最漂亮的女人。
万财叔看起来缺少些阳刚气,有不太敢冒险的感觉。加上还多多少少有些不合群。他用的是一匹黄骡子,刚试驾时没有人帮他调教过,勉强可以拉着车子走而已,一次他仍想如原来那匹马一样,把麻袋套在车子把上,然后把麻袋往马背上一压,人坐在车子前面就可以不用走路。那天,当把麻袋想往黄骡子背上放时,那骡子乱踢乱蹦,骡的举动把他吓着了。从此他就是不管空车重车,只有一种姿势,跟在骡子后面走。骡子走多远,他走多远,一步也省不下来。其实,这匹骡子只需要稍加调教而已,只用狠狠地一顿打,然后再放,再踢再打。几个回合就行了。人胜不了天,胜匹骡子还是行的。可万财叔不行。由于他不合群,放空车时,也少有二车相连的机会。一直走呀走地。五十多岁时,走路就不行了。腿上的青筋暴得老高。父亲就说他老了玄,怕不会走路。张万财在搬运站散体后,在小镇公路拐角处开一家小饭店,卖饺子面食等。其大儿子张华与我大弟弟岁数差不多,曾在马山供销社酒厂工作,后辞职下海,后喂团鱼,现在不知生活得如何。小儿子张勇在小镇上曾嚣张过一段时间。是小镇名人,后打黑时,被关了一段时间。
李云庆。我们叫李伯。既然叫伯,一定比父亲大。李伯说话慢腾腾地,是个会吃会喝的主。老乡们也属他最有福气了。既不太会媚人,也一般不得罪人。在这几个老乡中,他们家里是最窝囊。特别是几个小孩子。只要天热一点,就是光肚子,六七岁了还是光着屁股,身上弄得灰条子,横一道竖一道,花哩胡哨的。慢腾腾的李伯还会编故事骂人。记得最清楚是这一段。
起早上荆州去,李云庆在前面走,后面跟着当地人王孝全。天黑路远,拉车子少有不吭声一直走的。即便一人也要唱喝二叫地走,否则,太单调太没劲。这天,李云庆问:“孝全,你们知道,湖北人的祖先是哪儿,是什么人吗?”
猛一问这个,孝全自然回答不上来。只好说:“不晓得,你还晓得呀。”
“我当然晓得了,”李伯不紧不慢地说,“湖北人的祖先是北方人。”
王孝全说:“鬼话,你怎么晓得是北方人。”
李云庆说:“你听我说嘛。不要急。”李云庆故作姿态地咳嗽一声说:“北方有个妓女,在妓院里呆够了。过够了那卖笑的日子,过腻了那种灯红酒绿的生活。想过一种清静日子。唷,”马停下来了。“尿泡尿……”李云庆说。
王孝全在后面用鞭子抽打他的车子上的废塑料薄膜,“狗日的。刚开个头,就屙尿。”他还急着往下听呢。
尿完了,继续向前走。
“那妓女从良后,就想往人少的地方去。她就一直往南走。走到了湖北。那时湖北还没有人,也不知道叫湖北。到处都是水,是芦苇,是鸟……妓女就来到这里,用苇子搭起了草棚子住下来了。在水边上把苇子挖出来种上稻谷,在水里抓鱼当菜。这日子一天天平平淡淡地过着。”
李云庆一大会子不吭声了。王孝全就用鞭子抽打他的塑料薄膜。说:“狗日的老李,讲呀。”
“叫我想想。新媳妇上床,急球哩。”李伯不动声色地说。
“那女的也不怕呀。没有人做伴。”王孝全在替故事中的女人着想。
李云庆说:“不怕。那女人来这里时,带来一条黄色的大公狗。这狗高有三尺多长有四尺有余。前脚离地站起来,人把高。黄狗忠实地白天黑夜地守护着她。一有风吹草动。这黄狗嗖地一下,就窜出去了。”
“还得尿尿。”李伯笑着说。
“尿么子呀。狗日的,哪来这样多事。走,不要停了。”孝全急着说。
“天长日久,女人感觉无聊得很,女人到底年轻,在那些场合过惯了。时间一长,就想男人了。可想男人怎么办呀。这里方圆几百里也见不着个男人。那天,天热,她看见那黄狗卧在树荫下,肚子底下伸出一截红红的红萝卜粗细的东西来。女人一看这东西,更是忍不住,就把这狗抱在怀里,脱光自己的衣服,让狗和自己交配起来。那狗竟然也知道如何配合。初次与狗日,那女人还真达到高潮。从此,这女人隔三岔四地就和这狗交配。”
“狗日的老李。是你编的吧。”孝全觉得这事不对劲。
“不是。是历史。你想不想听。不想听算了。”老李说着。不吭声了。
天不亮,黑乎乎的。只听见马蹄子和路面撞击的声音。
“狗日的老李。一会儿就瞌睡了。接着说吧。”孝全熬不住了。
“好,接着讲。”李去庆同意了。“一天那女人发现几个月月经不来了,肚子一天天鼓起来了。十月怀胎。这女人竟然生下一个男娃儿。这下好了,女人有儿子了。但她与狗一起交配的事继续进行着。后来生了一群男男女女。由于方圆几十里没有人烟。她的儿女们没办法找他人结婚,没办法就哥妹搭配着结婚,又生孩子。”
“狗日的老李,乱讲的吧,哪里有亲姐弟结婚的事哟。”
“孝全你知道个球。这事在古代多了。”李云庆笑着说。
“你怎么知道他们是湖北人的祖先呀。乱说的吧。”孝全不信地说。
“后来。这些男男女女,为了纪念他们的祖先。就形成了湖北人的口头禅。张嘴就说狗日的。这‘狗日的’三个字的出处就是从这里来的。晓得了吧。特别是你,正宗的妓女的后代传人。狗日的,狗日的,这三个字,你张口不说就不会说话呀。哈哈 ……“
“狗日的老李。你骂老子。”只听车子后面的鞭子声不断的抽向车子后面的塑料布。等到沙市废品仓库,车子后面那捆废薄膜料碎糟了。
镇上还有一个叫黄武昌。小小的个子,驼驼的腰,是河南人,但和搬运站的老乡不一回事,他来得早,是打铁的。平时也很少与这些人来往。
这镇上有了这些[[河南]]人,于是派生出好多故事来。
<ref>[中国作家网 (chinawriter.com.cn)中国作家网]</ref>
==作者简介==
刘文俊。一九五六年生人,文学爱好者。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南阳市作家协会会员。珠海作协会员。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center>''' 小镇故事九'''<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5041149/pexels-photo-15041149.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uuhy.com/html/22946.html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small>
|}
'''《小镇故事九》'''是[[中国]]当代作家居仁堂主的散文。
==作品欣赏==
===小镇故事九===
我的本家侄儿,刘大娃,本名刘星顺。一九四一年生人,属蛇。不识字,却可以顺口开河,洋洋洒洒地讲演。其口才几乎可以把教授弄迷糊。此人人高马大,五官端正,白白净净,一副美男子的外貌,有小孩子叫他毛爷爷。他确实长的有些像年轻时的[[毛泽东]]。在剧团他是最小的,不是主角,跑个龙套什么。小归小,也有活干,起码与他人一起外出做个伴什么的,有时在联系剧团业务时,也可以帮上忙,好汉子出嘴子,好马出腿子。大娃的才就出在嘴上。此人性格不稳定,喜欢尝试新鲜玩意。颇得女人缘。
十几年前,回[[河南]]见我。我问他:“咋啦,几个月不见,咋瘦成这样了?“
侄儿哈哈一笑。:“文俊叔,侄儿不成器,吃药吃成这样的了。”荆州人称吸毒为吃药。这时的刘大娃已是快六十岁的人了。“那天看见一位朋友吃药。吃后的感觉好得不得了。我也试了一口,这一口吸了恶心呕吐,我想,这不对呀。人家都美成那样子,再试试。这一试就上了瘾。一上瘾就离不了。钱就发烧了。我想这得戒了。娃们叫我进戒毒所去。我嫌丢人。我不去。”
“那你现在还吃不吃了?”我关切地问。
“戒了。”看他[[若无其事]]的样子。我说:“早听说戒毒不容易。没进戒毒所,就能把瘾戒了可不是容易事。”
“我有我的门儿。不得不承认毒瘾上来真不得了。瘾上来时,是真的难活呀。头一天没有戒成,又吸了一口。第二天,我出去买了一箱酒搁家里。估约摸瘾快上来了,我就抱着瓶子一气喝一瓶。五十度的白酒,一瓶够了吧。喝了就是个晕呀。就睡在地了。也不会动了。那毒瘾还没有犯,我早把自己给弄晕了。瘾犯也不知道了。二箱酒喝完。这瘾也就戒了。”刘大娃就是这号人。拉板车亏了吧。可他就是拉车子的,当时搬运站最年轻的搬运工人。
大娃妻也是南阳人。他的大儿子耀宗,属虎,与我小弟弟同岁。小儿子耀锋,在荆州都混得风生水起。几个女儿也都生活得不错。
周大春。比父亲小三岁。唐河人。在剧团里是唱丫环的。个子不高,不足五尺。搬运站解散后,到[[湖北]]荆门与大儿子在一起生活。据说,在一半山腰开有二亩土地,自给自足。大春叔,脾气躁,一点就着火的性格。在裁缝小镇上找了一个老婆。姓胡名金秀。脸上有几颗麻子,一只胳膊有些不舒服,这是小时候摔跤落下的后遗症。大春叔打老婆,下手特重。多少次大春叔家的金秀婶娘,哭着跑到我家找父亲评理。大春叔虽然脾气不好,但对父亲却是从内心佩服。每次总是父亲把他叫过去,连哄带批解熊一顿后,大春叔给婶娘赔礼道歉后,领着金秀婶娘回家。
大春叔不识字。剧团到新地方后要宣传,大春叔兼着贴海报的任务。大春叔开始几次贴海报时,竟然把海报上下贴颠倒了,惹了不少笑话。为了预防贴颠倒,写海报时,在上面画个小人头。小小举措,大春叔看着人头识别海报上下,再也没有发生事故。
大春叔的性格急。遇天阴下雨,无法出门拉板车,大家相约出去钓鱼,唯有他不去。大春叔曾试过几次,他无法静坐五分钟。大家一起扛着钓竿,来到水塘边上,找地方,下窝子,稍等一会,安蚯蚓下钓。然后静静地坐着等鱼儿上钩。只有大春叔,抱着钓竿,嘴里吸着烟,头十来分钟还行。十分钟后,他的屁股如长刺般的坐不住了,一会站起来,一会儿蹲下去,来来回回的变换姿势。最后,把鱼竿伸到水里,乱搅一气,嘴里叫道,“叫你不吃钩,叫你不吃钩,急死老子了,急死老子了,也不来条鱼咬咬钩,去他娘的屁……”然后,把鱼竿扔在一边。上树底下吸烟凉快去了。
张万财。南阳桐寨铺人。唱花旦的。唱花旦的他却长着一脸络腮胡子。一天不刮胡子,胡茬子黑乎乎地越过脸皮,刮过后的脸皮青色一片。他中等个子,身材也不苗条。但说话时,声音比一般男人尖亮一些。偶尔会露出些女儿态,如扭身体之类的动作。万财叔找的老婆是南阳城郊龙王庙人,漂亮。在老乡的老婆中间应该是最漂亮的女人。
万财叔看起来缺少些阳刚气,有不太敢冒险的感觉。加上还多多少少有些不合群。他用的是一匹黄骡子,刚试驾时没有人帮他调教过,勉强可以拉着车子走而已,一次他仍想如原来那匹马一样,把麻袋套在车子把上,然后把麻袋往马背上一压,人坐在车子前面就可以不用走路。那天,当把麻袋想往黄骡子背上放时,那骡子乱踢乱蹦,骡的举动把他吓着了。从此他就是不管空车重车,只有一种姿势,跟在骡子后面走。骡子走多远,他走多远,一步也省不下来。其实,这匹骡子只需要稍加调教而已,只用狠狠地一顿打,然后再放,再踢再打。几个回合就行了。人胜不了天,胜匹骡子还是行的。可万财叔不行。由于他不合群,放空车时,也少有二车相连的机会。一直走呀走地。五十多岁时,走路就不行了。腿上的青筋暴得老高。父亲就说他老了玄,怕不会走路。张万财在搬运站散体后,在小镇公路拐角处开一家小饭店,卖饺子面食等。其大儿子张华与我大弟弟岁数差不多,曾在马山供销社酒厂工作,后辞职下海,后喂团鱼,现在不知生活得如何。小儿子张勇在小镇上曾嚣张过一段时间。是小镇名人,后打黑时,被关了一段时间。
李云庆。我们叫李伯。既然叫伯,一定比父亲大。李伯说话慢腾腾地,是个会吃会喝的主。老乡们也属他最有福气了。既不太会媚人,也一般不得罪人。在这几个老乡中,他们家里是最窝囊。特别是几个小孩子。只要天热一点,就是光肚子,六七岁了还是光着屁股,身上弄得灰条子,横一道竖一道,花哩胡哨的。慢腾腾的李伯还会编故事骂人。记得最清楚是这一段。
起早上荆州去,李云庆在前面走,后面跟着当地人王孝全。天黑路远,拉车子少有不吭声一直走的。即便一人也要唱喝二叫地走,否则,太单调太没劲。这天,李云庆问:“孝全,你们知道,湖北人的祖先是哪儿,是什么人吗?”
猛一问这个,孝全自然回答不上来。只好说:“不晓得,你还晓得呀。”
“我当然晓得了,”李伯不紧不慢地说,“湖北人的祖先是北方人。”
王孝全说:“鬼话,你怎么晓得是北方人。”
李云庆说:“你听我说嘛。不要急。”李云庆故作姿态地咳嗽一声说:“北方有个妓女,在妓院里呆够了。过够了那卖笑的日子,过腻了那种灯红酒绿的生活。想过一种清静日子。唷,”马停下来了。“尿泡尿……”李云庆说。
王孝全在后面用鞭子抽打他的车子上的废塑料薄膜,“狗日的。刚开个头,就屙尿。”他还急着往下听呢。
尿完了,继续向前走。
“那妓女从良后,就想往人少的地方去。她就一直往南走。走到了湖北。那时湖北还没有人,也不知道叫湖北。到处都是水,是芦苇,是鸟……妓女就来到这里,用苇子搭起了草棚子住下来了。在水边上把苇子挖出来种上稻谷,在水里抓鱼当菜。这日子一天天平平淡淡地过着。”
李云庆一大会子不吭声了。王孝全就用鞭子抽打他的塑料薄膜。说:“狗日的老李,讲呀。”
“叫我想想。新媳妇上床,急球哩。”李伯不动声色地说。
“那女的也不怕呀。没有人做伴。”王孝全在替故事中的女人着想。
李云庆说:“不怕。那女人来这里时,带来一条黄色的大公狗。这狗高有三尺多长有四尺有余。前脚离地站起来,人把高。黄狗忠实地白天黑夜地守护着她。一有风吹草动。这黄狗嗖地一下,就窜出去了。”
“还得尿尿。”李伯笑着说。
“尿么子呀。狗日的,哪来这样多事。走,不要停了。”孝全急着说。
“天长日久,女人感觉无聊得很,女人到底年轻,在那些场合过惯了。时间一长,就想男人了。可想男人怎么办呀。这里方圆几百里也见不着个男人。那天,天热,她看见那黄狗卧在树荫下,肚子底下伸出一截红红的红萝卜粗细的东西来。女人一看这东西,更是忍不住,就把这狗抱在怀里,脱光自己的衣服,让狗和自己交配起来。那狗竟然也知道如何配合。初次与狗日,那女人还真达到高潮。从此,这女人隔三岔四地就和这狗交配。”
“狗日的老李。是你编的吧。”孝全觉得这事不对劲。
“不是。是历史。你想不想听。不想听算了。”老李说着。不吭声了。
天不亮,黑乎乎的。只听见马蹄子和路面撞击的声音。
“狗日的老李。一会儿就瞌睡了。接着说吧。”孝全熬不住了。
“好,接着讲。”李去庆同意了。“一天那女人发现几个月月经不来了,肚子一天天鼓起来了。十月怀胎。这女人竟然生下一个男娃儿。这下好了,女人有儿子了。但她与狗一起交配的事继续进行着。后来生了一群男男女女。由于方圆几十里没有人烟。她的儿女们没办法找他人结婚,没办法就哥妹搭配着结婚,又生孩子。”
“狗日的老李,乱讲的吧,哪里有亲姐弟结婚的事哟。”
“孝全你知道个球。这事在古代多了。”李云庆笑着说。
“你怎么知道他们是湖北人的祖先呀。乱说的吧。”孝全不信地说。
“后来。这些男男女女,为了纪念他们的祖先。就形成了湖北人的口头禅。张嘴就说狗日的。这‘狗日的’三个字的出处就是从这里来的。晓得了吧。特别是你,正宗的妓女的后代传人。狗日的,狗日的,这三个字,你张口不说就不会说话呀。哈哈 ……“
“狗日的老李。你骂老子。”只听车子后面的鞭子声不断的抽向车子后面的塑料布。等到沙市废品仓库,车子后面那捆废薄膜料碎糟了。
镇上还有一个叫黄武昌。小小的个子,驼驼的腰,是河南人,但和搬运站的老乡不一回事,他来得早,是打铁的。平时也很少与这些人来往。
这镇上有了这些[[河南]]人,于是派生出好多故事来。
<ref>[中国作家网 (chinawriter.com.cn)中国作家网]</ref>
==作者简介==
刘文俊。一九五六年生人,文学爱好者。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南阳市作家协会会员。珠海作协会员。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