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董乃斌

增加 8,970 位元組, 5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person | 姓名 = 董乃斌 | 圖像 = 有框|居中|[http://www.hr.shu.edu.cn/Default.aspx?tabid=10369&ctl=Detail&mid=1929…”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董乃斌
| 圖像 = [[File:董乃斌1.jpg|有框|居中]]|[http://www.hr.shu.edu.cn/Default.aspx?tabid=10369&ctl=Detail&mid=19297&Id=72432&SkinSrc=%5BL%5DSkins/sdrsc/sdrsc_1 原图链接]]]
|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1942年
| 國籍 = 中国
| 别名 = 郝冰、纪伟
| 職業 = 作家
|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 [[《李商隐传》]][[《李商隐的心灵世界》]]等等
}}
  '''董乃斌''',男,江苏扬州人1942年生于上海。,研究员。主要学术专长是中国古典文学。196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长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任研究员、该所副所长,兼该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该校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李商隐研究会会长、中国闻一多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家特殊津贴。

== 人物简介 ==

董乃斌 ,笔名郝冰、纪伟。籍贯江苏扬州,生于上海。中共党员。

  1942年8月生于上海。

  1963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

  1963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代室工作。

  1975年1月到西北大学(陕西西安),在中文系任教 。

  1978年10月,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学习。

  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获文学硕士学位,硕士论文题目[[《李商隐研究》]],导师吴世昌先生。

  1981年10月,仍回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先在古代文学研究室。

  1992年晋升为研究员,同时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1985年,任新学科研究室主任。

  1988年,任古代文学研究室主任。获第二届上海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三等奖。

  1994年-1998年,任文学所副所长,兼任[[《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编委、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及李商隐研究会会长等。

  2001年调入上海大学文学院,任中文系教授。长期从事唐代文学及文学史学研究。

== 开设课程 ==
  [[《唐代文学文献学》]];

  [[《李商隐研究》]];

  [[《唐传奇研究》]];

  [[《叙事学研究》]];

  [[《中国文学史学》]]。

'''主讲课程'''

  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讲有[[《唐小说》]]等课程。

== 学术成果 ==
'''著作'''
  [[《李商隐传》]](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

  《李商隐的心灵世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中国古典小说的文体独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流金岁月》]](香港中华书局、1992) [[《彩色插图中国文学史》]](北京:祥云〈美国〉出版公司、1995、与人合著);

  [[《文化紊流中的文学与文士》]](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

  [[《唐帝国的精神文明──民俗与文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与人合作);

  [[《陋室之鸣》]](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主要论文'''
  董乃斌[[《中国文学史》]]

  [[《李商隐悲剧初探》]](北京:文学评论丛刊第九辑、1981);

  [[《李商隐诗歌的主观化倾向》]](西安:唐代文学论丛第一辑、1981);

  [[《略论玉溪生诗解中的一种不良倾向》]](石家庄:河北师院学报、1981:1);

  《李商隐诗歌风格分期论纲》(西北:西北大学学报1982:3);

  《李商隐生年为元和六年说》(北京:文学遗产增刊第14辑、1982);

  [[《论樊南文》]](北京:文学遗产1983:1);

  [[《天地间自欠此体不得──论卢仝、马异、刘叉的诗》]](北京:中国古典文学论丛第一辑、1984);

  [[《〈会昌一品集〉及李德裕的思想和创作》]](北京:文学评论丛刊第十八集、1984);

  《唐代新乐府和诗歌叙事艺术的发展──兼及中国文学史上一种现象的探讨》(北京:文学遗产1984:4);

  [[《李商隐散文简论》]](成都:西南师院学报1984:3);

  [[《古典文学研究的当代性和新方法》]](北京:文史知识1985:10);

  [[《李德裕的诗和诗中的李德裕》]](西安:唐代文学研究论丛、1985);

  [[《中国古典诗歌研究的现状与未来》]](北京:文学评论1985:2);

  [[《唐诗人许浑生平考索》]](北京:文史第26辑);

  [[《论当代古典文学研究的体系》]](北京:文学评论1986:3);

  [[《论中晚唐边塞诗》]](西安:唐代文学论丛、1986);

  [[《中国封建文化体系中的文学》]](长沙:中国文学研究1987:4);

  [[《论中国叙事文学的轨迹》]](北京:文学遗产1987:5);

  [[《阐释者的文化意识与心灵历程》]](福州:福建论坛1988:1);

  [[《中国韵文古典形式的命运》]](湘潭:中国韵文学刊创刊号、1988);

  [[《李商隐诗的语象-符号系统分析》]](北京:文学遗产1989:1);

  [[《精神自由的强烈呼唤》]](南京:江海学刊1989:1);

  [[《从史的政事纪要式到小说的生活细节化──论唐传奇与小说文体的独立》]](北京:文 学评论1990:5);

  [[《叙事方式和结构的新变──二论唐传奇与小说文体的独立》]](北京:文学遗产1991:1);

  [[《郭绍虞先生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贡献》]](北京:文学遗产1992:1);

  [[《唐代的节俗与文学》]](桂林:唐代文学研究第三辑1992);

  [[《唐人七夕诗文论略》]](北京:文学评论1993:3);

  [[《现代小说观念与中国古典小说》]](北京:文学遗产1994:2);

  [[《侠与中国知识分子人格理想》]](收入《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唐代的士风演变和时代迁易》(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4:1,与人合作);

  [[《文学史家的定位──关于文学史学的思考之一》]](南京:江海学刊1994:6);

  [[《中国文学史百年──回顾与前瞻》]](1997年在新疆《世纪之交中国古典文学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上的论文,收入该会议论文集);

  [[《分期与规律──建国以来文学史研究中的两个问题》]](载《文学遗产》四十周年纪念刊、1997);

  [[《论草创期的中国文学史》]](吉林:《社会科学战线》、1997:5);

  [[《关于学术史的纵横考察》]](北京:《文学遗产》1998:1);

  [[《史料、视角、方法──关于二十世纪唐代文学研究的对话》]](与赵昌平、陈尚君合作、《文学遗产》1998:4);

  《论文学史范型的新变──兼评傅璇琮主编的<唐五代文学编年史>》、[[《文学遗产》]]2000年第5期。

'''主编及合作主编'''
  [[《文艺新学科建设丛书》]],27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出版,19 85--1989;

  [[《宏观文学史丛书》]],7种,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998;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集成》]],6卷30册,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4;

  [[《唐代文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中华文学通览》]],10种,北京:中华书局,1997 四、非学术性著作;

  创作中篇历史小说[[《琴泉》]]、[[《菩萨蛮》]]、[[《波影珠》]];

  改编电视连续剧《李师师》。

== 获得荣誉 ==
  [[《唐帝国的精神文明——民俗与文学》]](合作专著)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二等奖(2001)。

  [[《中国文学史学史》]](三卷本专著)获第14届中国图书奖(2004)、第19届北方15省市自治区社科优秀图书奖(2004)。

  [[《中国文学史的演进——范式的视角》]](论文)获上海市第六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002)。

  [[《唐代文化·文学篇》]](专著)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著作二等奖(2004)。

参考资料:
1.
上海大学教授董乃斌教授來我校讲座

上海交通大学古代典籍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 [引用日期2017-07-26]
词条标签:
人物 名人 文学家 行业人物
9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