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短腹幽蟌

增加 12 位元組, 17 小時前
無編輯摘要
==生態習性:==
短腹幽蟌廣泛分布全省低、中海拔的溪流,可說是臺灣最常見的溪流型 [[ 豆娘 ]] 。每年大約4-11月出現,其中以6-9月最多。雌蟲產卵於水中的石頭或枯木上,也會潛入水中產卵,行為十分特殊。稚蟲體型寬廣,腹部末端有3支囊狀的尾鰓,腹節側面有細管狀的腹鰓。本種食性為食蟲性。
* 小叮嚀:
1. [[ 太魯閣國家公園 ]] 自成立以來持續推動自然生態保育,保留生物棲息空間,打造友善的自然環境,讓民眾能夠近距離認識大自然的美好。園區生態資源豐富,為持續維護生物多樣性,也請大家共同努力,配合遵守相關的規定。
2.短腹幽蟌雖然不在保育類物種名單中,仍需大家共同愛護。
==溪流常勝軍 短腹幽蟌==
台灣棲息於溪流的眾多蜻蜓目 [[ 昆蟲 ]] 中,有個成員可說具有得天獨厚的超強適應力,從鬱蔽的小山澗,一直到郊區地帶有人類群居、受到污染的溪流,無論水急水緩,都可見到牠們盤據在石頭上的蹤影,牠的名字就叫短腹幽蟌。
短腹幽蟌是屬於均翅亞目幽蟌科的中型豆娘,雖然相當常見,卻是台灣的特有種。牠的雄蟲全長約5公分,翅胸黑色且帶有鮮豔的橘紅色勾狀條紋。腹部細長,第1~6節暗橘紅色,其餘各節則為黑色。牠們最大的特點在於後翅有一個大型的黑褐色翅斑,佔據翅面約2/3的面積,翅斑上並有藍紫色的光澤,這不但成為野外分辨的最佳特徵,而且可能跟雄蟲在繁殖季節的求偶或敵對展示行為有關。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短腹幽蟌'''<br><img src="https://taieol.tw/files/muse_taieol/muse_styles/waterfall_col_4/mcode/1db4ce06a6fb7d5ebebe1255bdc9903e.jpg?itok=O3NCFmav " width="300250"></center><small>[https://taieol.tw/muse/digi_object/b35a3c0e5e26a6eb6ec5a911db606b7e 圖片來自臺灣生命大百科]</small>
|}
短腹幽蟌廣泛分布全省低、中海拔的溪流或溝渠,成蟲發生期很長,每年3~12月均可發現牠們的蹤影,可說是台灣最常見的溪流型豆娘。生殖期一到,雄蟲往往停棲在水邊的石頭上,並且佔據周圍一小塊人類看不見的領域,當成自己的繁殖水域。每當有鄰近的雄蟲侵入時,領域所有者便會飛離棲石加以驅趕,而入侵者往往急忙逃回自己的領地內,等到前者追至後者的領域時,主客地位馬上倒轉過來;一場你追我逃、我追你逃的相互追逐戰於焉展開。這種情形將持續好一陣子,一直要等到雙方都追累了,各自飛回自己的棲石上才告一段落。
32,84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