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宋高宗

增加 30,553 位元組, 5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中國帝王|圖像=270px |名稱=宋高宗 |圖說=宋高宗憲孝皇帝肖像 |姓名=趙構 |朝代=宋朝 |廟號='''高宗'''…”
{{中國帝王|圖像=[[File:Gaozong_Of_Song.jpg|270px]]
|名稱=宋高宗
|圖說=宋高宗憲孝皇帝肖像
|姓名=趙構
|朝代=[[宋朝]]
|廟號='''高宗'''
|年號='''[[建炎]]'''(1127年五月-1130年)<br />'''[[紹興 (南宋)|紹興]]'''(1131年-1162年)
|政權=[[宋朝]]([[南宋]])
|在世=1107年6月12日-{{death date and age|1187|11|9|1107|6|12}}
|在位=1127年6月12日-1162年7月24日
|謚號=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
|陵墓=[[永思陵]]
}}
'''宋高宗趙構'''({{bd|1107年|6月12日|1187年|11月9日|catIdx=Z趙}}),字'''德基''',中國[[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第一代[[皇帝]](1127年6月12日-1162年7月24日在位),在位35年。[[北宋]]皇帝[[宋徽宗]]第九子,[[宋欽宗]]之弟;曾獲封為「'''康王'''」。

在位初期因為眼見[[金朝]]強勢,為了保持江山,起用主戰派[[李綱]]、[[岳飛]]等等。但恐懼將领权力过大,為了強化中央集權,採取求和政策,終於1141年(紹興十一年)達成[[紹興和議]],大部分時間都是重用主和派[[黃潛善]]、[[汪伯彥]]、[[王倫 (南宋)|王倫]]、[[秦檜]]等人,並[[處死]]岳飛,罷免[[李綱]]、[[張浚]]、[[韓世忠]]等主戰派大臣。雖然宋高宗之稱臣決策導致南宋偏安之局面,卻成功鞏固了南宋在中國南方的統治,並與金朝形成南北對峙之局面。

== 生平 ==
=== 早年经历 ===
宋高宗趙構是[[宋徽宗]]第九子,徽宗時被封為康王。

=== 出使金营与招兵勤王 ===
[[靖康]]元年春(1126年),金兵圍困[[汴京]],並要求宋以[[親王]]、[[宰相]]各一人為人質,才肯與宋和談,[[宋欽宗]]派趙構以[[親王]]身份在[[金朝|金]]營中為[[人质|人質]],後因金人懷疑其[[宗室]]身份,要求更換,故得以回[[宋朝|宋]]。正當趙構獲釋返汴京途中,金兵再次南侵,最初宋欽宗命他往河北召集兵馬[[勤王]],後來金人發現趙構原來是真正親王,忿怒不已,要求宋朝安排趙構為使,才肯再議和,欽宗於是改派他出使金營求和。趙構前往金營時途經河北[[磁州]](今屬河北),被守將[[宗澤]]勸阻留下,得以免遭金兵俘虜。此时金兵已跟踪到康王所在,知相州[[汪伯彦]]请康王入[[相州 (北周)|相州]]。

靖康元年闰十一月,欽宗命康王为河北兵马大元帅。閏十一月[[丙辰]]日(1127年1月9日),金兵攻破[[汴京]][[开封府|開封府]],造成「[[靖康之難]]」。北宋灭亡。十二月初一[[壬戌]]日(1127年1月15日)康王趙構在河北[[相州 (北周)|相州]]開河北兵馬大元帥[[幕府]]。趙構自己為河北兵馬[[大元帥]],[[陳亨伯]]為[[元帥]],[[汪伯彥]]、[[宗澤]]為副元帥。有兵万人,分为五军南下。渡河,次[[大名府]]。宗泽请直取[[汴梁]]。康王从耿南仲及伯彦意见,欲移军东平。十二月乙亥,康王到[[魏博]],庚寅至[[东平府]]。

靖康二年二月庚辰,康王如[[济州 (后周)|济州]]。时兵已八万。黄潜善时归之。四月庚辰,康王发[[济州 (后周)|济州]],趣[[應天]](今[[河南]][[商丘]]),刘光世以所部来会。癸未至南京。

此間有過一段插曲:趙構在磁州時,曾由宗澤陪同拜謁了城北[[崔府君]]廟,當地稱之為“應王祠”。該廟位於通往邢、洺州的驛道側旁,當時此處“民如山擁”,眾多百姓因為擔心康王取道繼續北行,而聚集在廟宇周圍,號呼勸諫。進入祠廟後,康王抽[[籤詩]],卜得“吉”之籤,廟吏抬應王[[神輿]]、擁廟中神馬,請康王乘歸館舍。紛亂中,力主使金的[[王雲]]被殺,趙構則留了下來,並於次日返回相州。此事件後卻成為南宋官私記載中極力渲染的“崔府君顯聖”、“泥馬渡康王”故事的緣起;此亦為趙構將來引作為[[应天府 (宋朝)|應天]]登基即位正統性之證明。)

靖康二年三、四月間,徽、欽二帝被金軍虜掠北去。

=== 登基称帝 ===
靖康二年五月初一[[庚寅]]日(1127年6月12日),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为皇帝,改元「[[建炎]]」。建炎改元后,宋高宗遙尊被擄到金國的其生母[[韋賢妃 (宋朝)|韋氏]]為「宣和皇后」,封自己的外祖父韋安道為郡王,親屬三十人均任官職。並且從此不斷派遣使者到金國求和要迎韋氏回南宋。<ref name=WeiBiography>《[[宋史]]·后妃列傳·[[:s:宋史/卷243#.E9.9F.8B.E8.B3.A2.E5.A6.83|韋賢妃傳]]》。</ref>

建炎元年十月丁巳初一,宋高宗离南京南下扬州。癸未到达扬州;宋高宗南下后,[[女真人]]听闻后,决计大举南伐。建炎三年一月韩世忠在沐阳溃军,金军快速南下。至金数百骑兵到扬州西北之天长。壬子,金人破天长军。赵构得内侍探报,即穿盔甲乘马出门,出走扬州,而百官宰相不知。高宗渡江至京口。再次镇江;至甲寅再次长州;乙卯次无锡;丙辰次平江府;壬戌至杭州。而次月金兵并未过江。

建炎三年三月,因禁军将领对人事安排等不满,发生[[苗刘兵变]],宋高宗被迫[[禅让]]皇位于[[皇子]]。四月,高宗在[[勤王]]大军的进发下,复辟。复辟后举行仁宗法度,录用[[元祐]]党人,多所改易政策。四月,丁卯,赵构发[[杭州]]前往[[江宁县 (古代)|江宁]](建康),以谋恢复。

宋高宗被金兵追殺,一度在海上飄泊,至[[紹興 (南宋)|紹興]]元年(1131年)正式定都於[[临安府 (浙江)|臨安]](今[[浙江]][[杭州]]),[[宋高宗南渡]]完成。[[紹興 (南宋)|紹興]]七年(1137年),高宗生父[[宋徽宗]]的死訊傳到南宋。『帝號慟,諭輔臣曰:「宣和皇后春秋高,朕思之不遑甯處,屈己請和,正為此耳。」<ref name=WeiBiography/>(高宗號哭,對大臣說:「我母親宣和皇后年歲已經大了,我思念她到了坐不安的地步,我委屈自己向金國求和,正是為了這事。」)翰林學士[[朱震]]引用[[唐德宗]]李適的事<ref>[[唐德宗]]李適的生母沈氏原住於[[洛邑]]宮中,「[[安史之亂]]」中下落不明,唐德宗繼位後,遙尊沈氏為[[皇太后]],並派人四處尋訪。</ref>,請高宗遙尊韋氏為[[皇太后]],宋高宗聽從。

=== 宋金议和 ===
紹興八年(1138年),在宋使[[王倫 (南宋)|王倫]]的成功外交下,金朝撤銷[[偽齊]],把包含東京[[開封]]等三京(東京、西京、南京)之地的[[河南]]、[[陝西]]歸還給南宋,但高宗生母韋太后尚未歸還。

紹興十年(1140年),金朝撕毀協約,重新攻佔陝西、河南之地。金軍主帥[[兀术|完顏宗弼]]([[兀术|兀朮]])先在開封正南的[[順昌]]敗於[[劉錡]]所部的「八字軍」,再於開封西南的[[郾城]]和[[许昌市|穎昌]],在[[女真]]精銳部隊所拿手的[[騎兵]]對陣中兩次敗於[[岳飛]]的岳家軍,只在開封東南面的淮西[[亳州]]、[[宿州]]一帶戰勝了宋軍中最弱的[[張俊]]一軍,在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召回岳家軍前,金軍已被壓縮到開封東部和北部。

紹興十一年(1141年)二月,[[金熙宗]]對南宋示好,將死去的[[宋徽宗]]追封為天水郡王,將在押的[[宋欽宗]]封為天水郡公。第一提高了級別,原來封徽宗為二品昏德公,追封郡王升為一品,原來封欽宗為三品重昏侯,現封公爵升為二品。第二是去掉了原封號中的污侮含義。第三是以趙姓天水族望之郡作為封號,以示尊重<ref>據《氏族典·趙姓部紀事》所言:「天水趙之望也。」天水為古郡名,即今甘肅省天水市附近。</ref>。同時,在宋軍中最強大的岳家軍根本未參戰的情況下,完顏宗弼的金國最精銳的部隊又在淮西[[柘皋]]先敗於張俊部下[[杨沂中|楊沂中]]和[[劉錡]]的聯軍,後來雖然因為張俊搶功調走劉錡,完顏宗弼在[[濠州]]勝宋軍中最弱的張俊一軍,但由於韓世忠軍和岳家軍趕到,完顏宗弼不得不退軍北上。

四月下旬,宋高宗解除了[[岳飛]]、[[韓世忠]]、[[劉錡]]、[[杨沂中|楊沂中]]、[[張俊]]等大將的兵權,為《[[紹興和議]]》做好了準備。十月,南宋派[[魏良臣]]赴金,提出要議和。

十一月,金國派蕭毅、邢具瞻為審議使,隨魏良臣回南宋,提出議和條件。此時高宗生母[[韋賢妃 (宋朝)|韋氏]]託人將一封信送到趙構手裏。「洪皓在燕,求得(韋)后書,遣李微持歸。帝大喜曰:「遣使百輩,不如一書。」遂加(李)微官。金人遣蕭毅、邢具瞻來議和,帝曰:『朕有天下,而養不及親。徽宗無及矣!今立誓信,當明言歸我(韋)太后,朕不恥和。不然,朕不憚用兵!』(『我擁有天下,但卻不能贍養親人,我父親徽宗已經死了!現在我發誓,我要公開要求金國歸還我母親韋太后,我不以議和為恥。不然的話,我不怕向金國用兵!』),蕭毅等還,帝又語之曰:『(韋)太后果還,自當謹守誓約。如其未也,雖有誓約,徒為虛文。』」<ref name=WeiBiography/>(「如果我母親韋太后果然能回南宋,自當謹守我們訂的和議誓約。如果回不來,有和議誓約也是一紙空文。」)當月,《紹興和議》最後的書面內容即達成。

十二月末[[除夕]]夜(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殺害岳飛與其子[[岳云|岳雲]]、部將[[張憲 (宋)|張憲]]於臨安(今[[杭州]]),據《[[宋史]]》載這是為了滿足完顏宗弼為《紹興和議》所設的前提以防止岳飛的十萬岳家軍攻入黃河以北<ref>《宋史·岳飛傳》:「兀朮遺檜書曰:『汝朝夕以和請,而-{岳}-飛方為河北圖,必殺飛,始可和。』」</ref>。

至此,高宗以稱臣賠款,[[割讓]]從前被岳飛收復的[[唐州 (唐朝)|唐州]]、[[鄧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為代價,簽定[[紹興和議]]。宋金東以[[淮河]],西以[[大散關]]為界,南宋正式放棄上次和約所獲得的陝西、河南領土。宋高宗也立刻成功地迎回生母韋氏。《宋史·高宗本紀》記載:紹興十二年(1142年)夏四月丁卯(5月1日),「(韋)皇太后偕梓宮(徽宗靈柩)發[[五国城|五國城]],金遣[[完顏宗賢]]護送梓宮,高居安護送皇太后」。按照當時信息的傳遞方式,岳飛於紹興十一年[[除夕]]夜(1142年1月27日)被殺,南宋使節立刻於紹興十二年(1142年)正月帶著正式照函從岳飛被殺的臨安(今[[杭州市|杭州]])去金國禁錮宋欽宗和韋氏的[[五国城|五國城]](今黑龍江哈爾濱市[[依兰县|依蘭縣]]依蘭鎮五國城村)接人,韋氏四月丁卯(5月1日)即啟程回宋,八月壬午(9月13日),韋氏到達宋都臨安。從正月初一到八月壬午,除了用時在行程腳力上,沒有絲毫拖延。韋氏離開五國城前,曾答應欽宗回南方後努力營救欽宗回去,但高宗可能考慮到自己已經不育而絕後,不希望有生育能力的兄長欽宗回來爭奪皇位繼承權,所以欽宗就永遠被留在北方。

=== 晚年生活 ===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紹興和議]]》被金主[[完顏亮]]撕毀。六月十一日(1162年7月24日),以「倦勤」想多休養為由,高宗[[禅让制|禪讓]]於[[養子]]建王趙眘,是為[[宋孝宗]],這終結了[[宋太宗]]一脈自976年起長達186年的統治,回歸[[宋太祖]]一脈,直至南宋滅亡。

宋高宗本有一子[[趙旉]],但因[[苗劉兵變]]受到驚嚇而病逝,得年僅兩歲。而據說高宗[[建炎南渡]]、[[苗劉兵變]]後也因為驚嚇過度,患有[[陽痿]],不能人道,之後未能再生下任何子女,故須在宋室子姪中選出皇位繼任人。身為[[宋太宗]]後裔的宋高宗,之所以立宋太祖的後裔趙眘為[[繼承人]],一來宋太宗的後裔大多在[[靖康之難]]被金人虜去,另外根據[[宋史]]的記載,傳說是因為[[赵匡胤|宋太祖]]顯靈[[託夢]],[[野史]]記載高宗被宋太祖[[託夢]]稱「自從[[宋太宗|你的祖先]]攝用[[燭影斧聲|計謀]],佔據我的[[御座|位置]]很久了,以至於如今[[靖康之变|天下寥落]]的局面,是時候把位置還給我了。」故宋高宗[[过继|過繼]]太祖八世孫作為養子,並立為[[储君|太子]]<ref>[http://culture.dwnews.com/history/news/2017-06-12/59819774.html 宋太宗謀兄篡位 200年後皇位重回太祖一脈]《異蹟略》「汝祖自攝謀,據我位久,至於天下寥落,是當還我位。」</ref>;[[宋史]]中也有相似的記載,但稱[[昭慈圣献皇后|孟太后]]被託夢<ref>《宋史·卷三十三 本紀第三十三 孝宗一》:及元懿太子薨,高宗未有后,而昭慈圣献皇后亦自江西还行在,后尝感异梦,密为高宗言之,高宗大寤。会右仆射范宗尹亦造膝以请,高宗曰:“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孙不得享之,遭时多艰,零落可悯。朕若不法仁宗,为天下计,何以慰在天之灵!”于是诏选太祖之后。同知枢密院事李回曰:“艺祖不以大位私其子,发于至诚。陛下为天下远虑,合于艺祖,可以昭格天命。”参知政事张守曰:“艺祖诸子,不闻失德,而传位太宗,过尧、舜远甚。”高宗曰:“此事不难行,朕于'伯'字行中选择,庶几昭穆顺序。”而上虞丞娄寅亮亦上书言:“昌陵之后,寂寥无闻,仅同民庶。艺祖在上,莫肯顾歆,此金人所以未悔祸也。望陛下于'伯'字行内选太祖诸孙有贤德者。”高宗读之,大感叹。绍兴二年五月,选帝育于禁中。</ref>。雖然是[[禪讓]],主要決定权还是在高宗,尤其在議和問題上。[[宋孝宗]]趙眘登基後馬上為岳飛[[平反]]和[[肅清]][[秦檜]]餘黨,身為[[太上皇]]的高宗並未阻撓,而且退位後的高宗,與君臨天下的孝宗關係相當好,父慈子孝。

[[淳熙]]十四年十月初八日(1187年11月9日),宋高宗去世,享壽80歲,孝宗悲痛不已,持續[[守喪]]三年後,也自行[[退位]]。

== 特長 ==
[[File:Imperial Order Presented to Yue Fei.jpg|right|thumb|270px|《賜岳飛手敕》寫於紹興七年(1137年)秋天。]]
宋高宗同其父[[宋徽宗]]一樣,頗有[[藝術]]天份,是傑出的[[书法|書法家]];自言「……凡五十年間,非大利害相仿,未始一日舍筆墨」,初學[[黃庭堅]],後改學[[米芾]],至終以追摹[[魏晋南北朝|魏晉]]法度和[[王羲之]]、[[王獻之]]父子,流傳有《賜岳飛手敕》及《真草[[嵇康]][[養生 (道教)|養生論]]書卷》。[[元朝]]書法家[[趙孟頫]]早年即以宋高宗[[書法]]為榜樣。

== 評價 ==
=== 正面評價 ===
宋高宗與金朝議和,穩固南宋對中國南方的統治,議和一說在於經濟因素,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野蠻民族是以燒殺擄掠為錢糧來源,文明國家卻是打仗燒錢。宋高宗若不先安內,只怕[[舉事|民變]]四起,連半壁江山都沒了;[[岁币|歲幣]]議和,可緩和兩國關係,讓國家有喘息的機會;另一方面,宋高宗可以掌握軍權,同時壓制將領對軍隊的影響力。

《[[續資治通鑑長編|續資治通鑒]]》中:「康王入,毅然請行,曰:“敵必欲親王出質,臣為宗社大計,豈應辭避!”欽宗立,改元靖康,人拆其字,謂“十二月立康王”也。資性郎悟,好學強記,日誦千餘言,挽弓至一石五斗。」其他含有關於宋高宗節儉、不迷信祥瑞、不好女色、潛心治國、文才武德具備等描述。<ref>是日,定議航海避敵。執政請每舟載六十衛士,人不得過兩口,衛士皆曰:“我有父母,有妻子,不知兩者如何去留?”……衛士張寶等百餘人遮道,問以欲乘海舟何往,因出語不遜……帝密諭宰執曰:“此輩欲沮大事,朕今夕伏中軍甲士五百人于後苑,卿等翼日率中軍入朝,捕為首者誅之。”……帝自便殿禦介胄,引伏兵出,彎弓手發二矢,中二人,墜於屋下。其眾駭懼,悉就擒。<br>內侍有言:“講讀官某人,敷陳甚善,臣今擬獎諭詔書以進。”帝曰:“此當出自朕意。若降詔書,自有學士,爾等小臣,豈宜如此!是後不許妄言!”<br>帝諭輔臣曰:“朕每退朝,押班以下奏事,亦正衣冠,再坐而聽,未嘗與之款昵。又性不喜與婦人久處,多坐殿旁小閤,筆硯外不設長物,靜思軍國大事,或閱疏章。宮人有來奏事者,亦出閤子處分畢而後入,每日如是。<br>帝諭大臣曰:“朕省閱天下事,日有常度,每退朝,閱群臣及四方章奏,稍暇即讀書史,至申時而常程皆畢,乃習射,晚則複覽投匭封事,日日如是也。”<br>帝曰:“朕嘗夜觀天象,見熒惑星次稍差,食素已二十餘日,須俟複行軌道,當複常膳。”<br>
劉光世以枯秸生穗為瑞,奏之。帝曰:“歲豐,人不乏食,朝得賢輔佐,軍中有十萬鐵騎,乃可為瑞,此外不足信。朕在籓邸時,梁間有芝草,府官皆欲上聞,朕手自碎之,不欲生此奇怪事。”輔臣嘆服。<br>呂頤浩言:“近至天竺祈晴,今雨少霽,可以上寬聖慮。”帝曰:“朕宮中亦自育蠶,此不惟可候歲事,亦欲知女工艱難,事事質驗。<br>帝曰:“昨韓世忠進一馬,高五尺一寸,雲非人臣所敢乘。朕答以九重之中,未嘗出入,何所用之,卿可自留為戰備。”<br>帝曰:“藝祖以聖武定天下,而子孫不得享之,遭時多艱,零落可閔。朕若不取法仁宗,為天下計,何以慰在天之靈!”<br>大理國請入貢且賣馬,帝諭大臣曰:“令賣馬可也。進奉可勿許,安可利其虛名而勞民乎!”硃勝非曰:“異時廣西奏大理入貢,事可為鑒。”帝曰:“遐方異域,何由得實!彼雲進奉,實利賈販。第令帥臣、邊將償其馬直,當價則馬當繼至,庶可增諸將騎兵,不為無益也。”</ref>

=== 負面評價 ===
宋高宗為保住皇位,在位初期不惜創造傳說,使天下人相信其正當正統地位,以掩飾自己「銜命出和,已作潛身之計;提師入衛,反為護己之資。忍視父兄甘為俘虜<ref>[[金太宗]]曰:[[s:大金弔伐錄/卷04#冊大齊皇帝文]]</ref>」。因金兵追擊而貪生怕死地逃命,故被後世戲稱為「逃跑皇帝」。及後他定都臨安後,為求偏安,保持半壁江山的統治,不惜把岳飛等主战派大臣殺害,以與金朝達成和議,成为后世評價的重要污点。
* 當時詩人[[林升]]在宿新住宿徐公店,在牆上提詩《題[[临安府 (浙江)|臨安]]邸》諷刺當朝的統治者曰:
::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 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開封府|汴州]]!
* [[元朝]]官修[[正史]]《[[宋史]]》[[脱脱]]等的評價是:“昔夏后氏传五世而后羿篡,少康复立而祀夏;周传九世而厉王死于彘,宣王复立而继周;汉传十有一世而新莽窃位,光武复立而兴汉;晋传四世有怀、愍之祸,元帝正位于建邺;唐传六世有安、史之难,肃宗即位于灵武;宋传九世而徽、钦陷于金,高宗缵图于南京:六君者,史皆称为中兴,而有异同焉。夏经羿、浞,周历共和,汉间新室、更始,晋、唐、宋则岁月相续者也。萧王、琅琊皆出疏属,少康、宣王、肃宗、高宗则父子相承者也。至于克复旧物,则晋元与宋高宗视四君者有余责焉。高宗恭俭仁厚,以之继体守文则有余,以之拨乱反正则非其才也。况时危势逼,兵弱财匮,而事之难处又有甚于数君者乎?君子于此,盖亦有悯高宗之心,而重伤其所遭之不幸也。然当其初立,因四方勤王之师,内相李纲,外任宗泽,天下之事宜无不可为者。顾乃播迁穷僻,重以苗、刘群盗之乱,权宜立国,确虖艰哉。其始惑于汪、黄,其终制于奸桧,恬堕猥懦,坐失事机。甚而赵鼎、张浚相继窜斥,岳飞父子竟死于大功垂成之秋。一时有志之士,为之扼腕切齿。帝方偷安忍耻,匿怨忘亲,卒不免于来世之诮,悲夫!”<ref>《[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ongs/031.htm 宋史·高宗本紀]》</ref>
* 明末清初儒者[[王夫之]]在《[[宋論]]》一書中如此評價高宗:“ 高宗之畏[[金朝|女真]]也,窜身而不耻,屈膝而无惭,直不可谓有生人之气矣。乃考其言动,察其志趣,固非[[周赧王|周赧]]、[[晉惠帝|晋惠]]之比也。何以如是其馁也?[[李纲]]之言,非不知信也;[[宗澤|宗泽]]之忠,非不知任也;[[韩世忠]]、[[岳飞]]之功,非不知赏也;吴敏、李棁、耿南仲、李邦彦主和以误[[宋钦宗|钦宗]]之罪,非不知贬也。而忘亲释怨,包羞丧节,乃至陈东、欧阳澈拂众怒而骈诛于市,视李纲如仇仇,以释女直之恨。是岂汪、黄二竖子之能取必于高宗哉?且高宗亦终见其奸而斥之矣。抑主张屈辱者,非但汪、黄也。张浚、赵鼎力主战者,而首施两端,前却无定,抑不敢昌言和议之非。则自李纲、宗泽而外,能不以避寇求和为必不可者,一二冗散敢言之士而止。以时势度之,于斯时也,诚有旦夕不保之势,迟回葸畏,固有不足深责者焉。苟非汉光武之识量,足以屡败而不挠,则外竞者中必枵,况其不足以竞者乎?高宗为质于虏廷,熏灼于剽悍凶疾之气,俯身自顾,固非其敌。已而追帝者,滨海而至明州,追隆祐太后者,薄岭而至皂口,去之不速,则相胥为俘而已。君不自保,臣不能保其君,震慑无聊,中人之恒也。亢言者恶足以振之哉? ”
* 清高宗[[乾隆帝]]于乾隆五十五年得玄孙,为庆贺五代同堂,特地御制诗一首:“古稀六帝三登八,所鄙宋梁所慕元,惟至元称一代杰,逊乾隆看五世孙”,意即年过古稀(70岁)的皇帝只有6个(包括[[汉武帝]]、[[唐玄宗]]、[[明太祖]]),其中只有三个活过了80岁,即[[梁武帝]]、宋高宗、[[元世祖]],乾隆帝只敬仰元世祖忽必烈,而鄙夷梁武帝和宋高宗。而梁武帝和宋高宗皆是偏安南方的开国皇帝。

* 現代王曾瑜批評宋高宗,諱反[[宋太祖]]「不誅大臣、[[言官]]」之誓約,殺上書言事之[[陳東]]與[[歐陽澈]],以鉗制天下異議之口,卻竊取了「[[中國歷代中興|中興之主]]」之美譽。<ref>{{Cite web |url=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5/55/55z/55z19/55z1903.htm |title= 專制主義的魔力 ──評王曾瑜《荒淫無道宋高宗》 |author= 沈冬梅 |publisher= 中國萬年網 }}</ref>

== 家庭 ==
; 祖先
{{Ahnentafel top|先祖}}<center>
{{ahnentafel-compact5
|boxstyle_1=background-color: #ff8000;
|boxstyle_2=background-color: #ff6700;
|boxstyle_3=background-color: #ff4e00;
|boxstyle_4=background-color: #ff3500;
|boxstyle_5=background-color: #ff1c00;
|1='''高宗宪孝皇帝赵构'''
|2='''父:'''徽宗显孝皇帝[[赵佶]]
|3='''母:'''(追尊)[[顯仁皇后]]韦氏
|4='''祖父:'''神宗圣孝皇帝[[赵顼]]
|5='''祖母:'''(追尊)[[欽慈陳皇后|钦慈皇后]]陈氏
|6='''外祖父:'''郡王[[韦安道]]
|7='''外祖母:'''益國夫人宋氏
|8='''曾祖父:'''英宗宣孝皇帝[[赵曙]]
|9='''曾祖母:'''[[宣仁皇后]]高氏
|10=
|11=
|12='''外曾祖父:'''韋子華
|13='''外曾祖母:'''漢國夫人杜氏
|14=
|15=
|16='''高祖父:'''濮安懿王[[赵允让]]
|17='''高祖母:'''[[仙游縣君]]任氏
|18='''外高祖父:'''(追封)楚王[[高遵甫]]
|19='''外高祖母:'''楚国夫人曹氏
|20=
|21=
|22=
|23=
|24='''外高祖父:'''韋舜臣
|25='''外高祖母:'''楚國夫人段氏
|26=
|27=
|28=
|29=
|30=
|31=
}}</center>
{{ahnentafel bottom}}

; 父
* [[宋徽宗]]

; 兄
* [[宋欽宗]]

; 妻妾
*[[憲節皇后]]邢秉懿,康王妃,封嘉國夫人,靖康之難時北遷,金太宗封為「建炎宋國夫人」。<ref>《宋俘記》</ref>高宗遙冊為皇后,紹興九年崩,後[[韋賢妃 (宋徽宗)|韋太后]]歸國,方知皇后早崩,時中宮已虛位達十六年。
*[[宪圣慈烈皇后|憲聖慈烈皇后]]吳氏,自和義郡夫人、才人、婉儀、進貴妃。紹興十三年,立為皇后。高宗內禪,手詔後稱太上皇后,遷居德壽宮。孝宗即位,上尊號壽聖太上皇后,光宗即位更號壽聖皇太后。孝宗崩,始正太皇太后之號,慶元三年崩,年八十三。
*[[潘贤妃|潘賢妃]],侍奉高宗於康王府,生元懿太子趙旉,紹興十八年薨。
*[[張賢妃 (宋高宗)|張賢妃]],初為才人,後晉婕妤、婉儀。死後追為賢妃。孝宗養母。
*[[劉賢妃 (宋高宗)|劉賢妃]],入宮為紅霞帔,遷才人,累遷婕妤、婉容,紹興二十四年進賢妃。
*[[劉婉儀 (宋高宗)|劉婉儀]],初入宮,封宜春郡夫人。尋進才人,與劉賢妃俱被寵,進婉儀。
*[[張貴妃 (宋高宗)|張貴妃]],開封祥符人。初入宮,封永嘉郡夫人。乾道六年,進婉容。淳熙七年,封太上皇淑妃。十六年,進貴妃。紹熙元年薨。
*[[馮美人]]
*韓才人,和美人冯氏,才人吴氏、李氏、王氏都被高宗宠幸,后都被废。
*[[吴玉奴|吳才人]],吳皇后族人
*李才人,相貌明艳,淳熙末年,被太上皇宠爱。高宗驾崩,宪圣皇后见到二才人就生气,宋孝宗即追回告命,许其自便。这并非常制。
*王才人,相貌明艳,淳熙末年,被太上皇宠爱。高宗驾崩,宪圣皇后见到二才人就生气,宋孝宗即追回告命,许其自便。这并非常制。
*郡君[[田春羅]],高宗為康王時側室,靖康之難時死於北遷途中。
*郡君[[姜醉媚]],高宗為康王時側室,靖康之難時北遷,金太宗封為「紹興郡夫人」。<ref>《宋俘記》</ref>

; 子
* 元懿太子[[趙旉]],生母[[潘賢妃]],宋高宗唯一親生之子,早夭。
* 養子趙伯琮,即[[宋孝宗]],養母[[張賢妃 (宋高宗)|張賢妃]]
* 養子趙伯玖,更名[[趙璩]],養母[[憲聖慈烈皇后|吳皇后]]

; 女
高宗為康王時,曾育有五女,後皆被擄。
*康大宗姬[[赵佛祐|趙佛祐]],北遷時四歲,死於途中。<ref>《青宮譯語》載天會五年六月七日:「賜道亡宋康王妃田春羅、王女肅二姬、肅三姬、康大姬,宮嬪徐金玉、沈知禮、褚月奴迄侍婢九人妥為掩瘞者。」</ref>
*康二宗姬[[赵神祐|趙神祐]],北遷時四歲,後入[[洗衣院]]。
*康三宗姬,北遷時三歲。
*康四宗姬,北遷時二歲。
*康五宗姬,北遷時二歲

正史中宋高宗三、四、五女皆死於北遷途中,但根據一些地方記載,有三名被視為宋高宗女兒的女性流落民間並長大成人,並以民女身份嫁人,後來才恢復皇族身份。

《新安縣誌》載高宗其中一女於[[建炎]]三年被[[江西]][[縣令]][[鄧元亮]]於起兵[[勤王]]時於道上[[收養]],長大後嫁給鄧元亮之子[[鄧自明]]。至[[宋光宗]]即位,趙氏帶長子面見光宗,光宗稱趙氏為皇姑,封為[[郡主]],並把鄧自明追贈為「稅院郡馬」,並賜地於[[東莞]]。後人散居到[[香港]][[龍躍頭]]、[[錦田]]、[[廈村]]、[[大埔頭]]及[[東莞]]等地<ref>[http://www.beta.discoverhongkong.com/tc/attractions/nt-kathingwai.html 吉慶圍]{{dead link|date=2017年12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ref>[http://www.pingshan.com/ts-qc-Whole.html 鄧族遷岑的真實年代]</ref>。

宋高宗可能還有一女趙氏嫁南海人[[程原甫]],程原甫,[[程明道]]之曾孫,[[程昂]]之子,其妻趙氏五十郡主,程原甫被封為季院郡馬,封號又和稅院郡馬相似。由於當地人稱,趙氏五十郡主的父親是當朝皇帝,南海的確有趙氏五十郡主之墓,而她嫁人時皇帝父親去世。當地人說,趙氏稱郡主又稱公主,郡主兒子思妙等三子稱宋國甥,因此這趙氏五十郡主可能是宋高宗女兒,這還有待考證。

宋高宗時尚有一位名叫[[葉荂]]的駙馬,乃南海葉顒之子,他居住在廣東,但這趙氏宗室女到底是宋高宗的女兒,還是一般宗室女兒但被破例封為公主,就不得而知了。

== 任用官吏 ==
===宰相===
*[[李綱]]
*[[黃潛善]]
*[[汪伯彥]]
*[[吕颐浩|呂頤浩]]
*[[朱勝非]]
*[[杜充]]
*[[范宗尹]]
*[[秦檜]]
*[[趙鼎]]
*[[張浚]]
*[[沈該]]
*[[汤思退|湯思退]]
*[[陳康伯]]
*[[朱倬]]
*[[權邦彥]]
*[[韓肖冑]]
*[[王倫 (南宋)|王伦]]

===名將===
*[[李綱]]
*[[宗澤]]
*[[韓世忠]]
*[[岳飛]]
*[[岳云|岳雲]]
*[[梁夫人|梁紅玉]]
*[[張浚]]
*[[張俊]]
*[[曲端]]
*[[吴玠|吳玠]]
*[[吴璘|吳璘]]
*[[劉光世]]
*[[劉錡]]

==影视形象==
*1986年《[[盗日英雄传]]》新加坡製作30集電視劇([[黃世南]]飾)
*1989年《[[決戰皇城]]》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無綫電視]]製作20集電視劇( [[李國麟 (演員)|李國麟]]飾)
*1994年《[[岳飛傳]]》香港[[亞洲電視]]製作20集電視劇([[黃允材]]飾)
*2013年《[[精忠岳飞|精忠岳飛]]》[[中國電影集團公司]]製作69集電視劇([[丁子峻]]飾)
*2015年《[[驚天岳雷]]》[[山東影視有限公司]]製作40集電視劇([[馬浚偉]]飾)

== 参考文献 ==
{{Reflist|2}}

{{-}}
{{宋朝君主}}

{{Authority control}}
[[Category:南宋皇帝]]
[[Category:高宗]]
[[Category:宋徽宗皇子|9]]
[[Category:中国太上皇]]
[[Category:墓穴遭搗毀者]]
[[Category:入祀历代帝王庙景德崇圣殿|宋]]
77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