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79
次編輯
變更
包俊宜
,added Category:画家 using HotCat
在包俊宜先生的书法艺术中,首先值得一说的他的篆书,他的篆书受法于陈恒安老先生,年轻的时候曾经下过深入细致的功夫。在当代书法的各类展赛中,我们可以看到秀美一路的行草大兴,而古厚朴茂的甲骨金文则少有人问津。夫古质而今妍,时势之必然,然而以巧媚为能事,古法浇漓,则诚非书法之幸事。清人钱泳以篆书为祖宗血脉,其一点一画,皆有义理在。辟之读书,篆书之于书法的意义就是儒家之六经,不由此入手,恐难得传统之堂奥。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到包先生难得的一种清醒。而且包俊宜先生的篆书特别重视书写性,重视线条的淬炼。他写《散氏盘》、《虢季子》,得心应手,笔墨古厚却不失灵动,在沉稳茂密的同时,时有奇趣。早年,包俊宜先生结合古文字学系统研究了金文书法,突破了时人学习篆书的局限,超越秦篆直攀商周金文,以苍茫高古为追求。他的篆书则开始广泛的涉猎楚简、帛书等民间书法,力图在其间寻找新的造型资源,书风在苍古之外又多了一份奇峭与博丽。我以为,现当代的书法探索,有一个很突出的现象就是把书法上升到一种自觉的纯粹的造型艺术来看待。在注重造型意识这个探索方面有两种趋向,一个是在西方的现代艺术中来获得一种造型的启示,再一个就是从中国最古老的文字里面寻找一种造型资源。包俊宜先生走的正是这样一条上溯古文字的道路,这条路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并且需要有更多的艺术家在这方面做出更大的探索。包俊宜先生的探索是正在进行时,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包俊宜先生的这种探索没有放弃传统文人书法正大醇厚的品格,与同样取法楚简、帛书等民间资源的所谓“流行书风”还是有着巨大的分野,这一点恰恰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篆书之外,包俊宜先生行草书也颇有个人特点,同时传统功力也非常深厚。我以为,包俊宜先生在艺术风格上最为突出的是融碑入帖,既具备碑版的雄厚,又有帖的灵动,点划飞动间,有种融金铸铁般的美感。当代书坛行草书的风格取向,多以秀美、妍巧为主。曾几何时,一种追求精致帖派书法开始流行于当代书坛,以为非此就不是传统,实则大谬!当我们看到那种华丽的书风和二王手札这种错落有致的形式被运用到泛滥成灾地步的时候,不得不重新思考传统对于当代书家究竟意味着什么。没有心性、没有性情,假古董式的所谓传统,必然导致的是传统精神的真正沦丧。可喜的是,在包俊宜先生的行草书中,我们没有看到当代书坛那种流行的忸怩作态,而是看到一个艺术家真正的至情至性。他的行草书取法于帖学传统,却在其中灌注了个人的艺术追求和近现代以来援碑入帖的艺术理路。试图在个性与原创中,完成一个当代书家对于传统、对于时代的真正了悟。包俊宜先生的行草书书法取源于王羲之、米芾、黄山谷诸家笔法,继得王铎、黄道周等历代行草书大家之灵变多姿的精髓,并致力于以篆隶朴茂之笔力及气息入行草,数十年如一日的孜孜以求,最终寻找出独特的个人面貌。他在长期的碑帖磨合研习中,点画愈加凝重沉厚,体势则日益雄强外张,显现出一种古拙而飞动的审美趣味。而用笔抑扬尽致、委曲得宜,颇有种游龙翻腾之美,极缤纷离披为能事。在一定程度上说,雄强与灵动在艺术上是一对矛盾,但一个成熟的艺术家,在艺术上最能体现他的才情与功力的地方,正在于他对矛盾的平衡能力。这种能力的取得,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非长期日积月累的淬炼不可。正如孙过庭《书谱》中所言:“心不厌精,手不忘熟。若运用尽于精熟,规矩谙于胸襟,自然容与徘徊,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亦犹弘羊之心,预乎无际;庖丁之目,不见全牛”。对于包俊宜先生的书法艺术,我们正可以作如是观。
[[Category: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