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89
次編輯
變更
宋亡三杰
,新条目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BC8F8F " align= center| '''<big>宋亡三杰(文天祥)</big>'''
|-
|<center><img src=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208/f6c22bcd00204876820c28291817888e.jpe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280538280_118785 来自 搜狐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
宋亡三杰
朝 代:
南宋
成 就:
抵抗外敌,争取民族生存
主要人物:
张世杰、陆秀夫与文天祥
|}
张世杰、文天祥、陆秀夫被称为“'''宋亡三杰'''”。南宋虽然覆没,但输得是这样的悲壮,这样有节烈之气,勇士们面对外族入侵和压迫,拼死抵抗,为争取民族生存、自尊、自卫而英勇献身,义无反顾。于是,他们中的领袖:张世杰、陆秀夫与文天祥被称为“宋末三杰”。<ref>[https://www.sohu.com/a/230367625_798186 宋末三杰分别是谁?他们最终都是什么结局?] 搜狐 2018-05-04 </ref>
== 张世杰 ==
[[张世杰]](?-1279年),宋末抗元名将,民族英雄。曾任[[太傅]]、[[枢密副使]]、封越国公。父亲因犯金国法律而逃到宋地。
德佑二年(1276年),临安沦陷时,5岁的宋恭帝被俘,他与[[陆秀夫]]带着宋朝二王(益王赵昰、卫王赵昺)出逃。后来刚满7岁益王赵昰即位为皇帝,庙号为宋端宗,定年号为景炎。[[宋端宗]]即位后对张世杰甚是重用。张世杰并没有辜负宋端宗的期望,他多次指挥宋军抵御元朝军队的猛攻,景炎三年(1278年),10岁的端宗因溺水而死,他的弟弟卫王赵昺登基做皇帝,庙号宋怀宗,定年号祥兴。怀宗下诏让张世杰做太傅。张世杰奉命死守帝都厓山,另外也下令百姓大兴土木,为太后、皇帝修建行宫,还利用打仗空余的机会教赵昺。赵昺也很听话,张世杰说什么他就做什么。祥兴二年(1279年),元军大举进攻赵昺小朝廷,张世杰率军抵抗,大败。眼看国家就要灭亡,他准备接回赵昺组织突围。不想丞相陆秀夫早已背负8岁的幼帝赵昺跳海而死。张世杰知道后哭曰:“吾先立一君,不想身亡;复立一君,此君亦亡,这可如何是好?”说完,他便投海自尽了。
'''人物评价'''
[[文天祥]]:闽之再造,实赖世杰之力。然其人无远志,拥重兵厚资,惟务远遁。自三山登极,世杰遣兵战邵武,大捷,然不为守国计,即治海船,闻警遽浮海南去,天下事遂不可为。又咎其厓山之战,不守山门而作一字阵,于是船皆帮缚不可动,不能攻人而专受攻,惜乎其不知变而徒守法。
周密:世杰死,其部曲张霸收其遗资,放舟回永嘉,途次为周文英所害。周得世杰所爱二美人,尽知供军金帛数,凡数十船,悉掩有之。则世杰固贪财好色者耶?然金帛供军,非私财也。中土无家,眷属随军,亦非好色也。厓山之战,恐军士易散,故连舰相贯,所以示士卒以必死也。忠臣义士,当危难时,固有各行己见而不必相合者。
赵翼:其后德佑国亡时能战之将,尤推张世杰。
== 陆秀夫 ==
[[陆秀夫]](1236-1279),南宋抗元名臣。汉族,字君实,一字宴翁,别号东江,宝佑[[进士]],楚州盐城长建里(今江苏省建湖县建阳镇)人。官至左丞相,初为李庭芝幕僚,后官[[礼部侍郎]]等职。
临安失守后至福州,与张世杰等立赵昰为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沿江东下,扬州形势紧张,僚属大多逃散,陆秀夫等数人坚守本职,毫不动摇。李庭芝把他推荐给朝廷,乃调往临安。德佑二年,任礼部侍郎。太皇太后率宋恭帝投降后,他和将领苏刘义等退至温州。不久,与陈宜中、张世杰等在福州立益王为帝,重建宋廷,任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元兵入福建,宋君臣乘海船南走广东。次年,广州降元,宋廷迁至井澳(今广东中山县南大横琴岛下),陈宜中逃往占城(今越南中南部)。景炎三年(1278)初,赵昰死后,群臣多欲散去,陆秀夫勉励群臣,再立八岁的卫王赵昺为帝,庙号宋怀宗,改元祥兴,迁居崖山(今广东新会南海中)。陆秀夫任左丞相,与张世杰同执朝政。祥兴二年(1279年,元至元十六年),张弘范攻崖山,宋军大败。陆秀夫对赵昺说:“德佑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毅然负帝跳海牺牲,时年四十四岁。
后人为纪念这位与国共存亡的抗元英雄,将其遗著汇编成《陆忠烈集》。
'''人物评价'''
《宋史》:秀夫才思清丽,一时文人少能及之。性沈静,不苟求人知。
[[解缙]]:崖山败后,祥兴乘黑云中与数舟漂去。宰执陆秀才赴水死,公有炯炯一心在天水相与永之诗。
== 文天祥 ==
文天祥(1236-1283),汉族,南宋末年文学家,爱国诗人,民族英雄。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宝祐四年状元,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后于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ref>[http://k.sina.com.cn/article_6415949461_17e6b9e95001002dpy.html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里的中国人气质!] 新浪 2017年12月28日</ref>
在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招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不幸被俘。文天祥被押至潮阳,见张弘范时,左右官员都命他行跪拜之礼,没有拜,张弘范于是以宾客的礼节接见他,同他一起入厓山,要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父母,还教别人叛离父母,可以吗?”因多次强迫索要书信,于是,写了《过零丁洋》诗给他们。这首诗的尾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笑着收藏它。厓山战败后,元军中置酒宴犒军,张弘范说:“丞相的忠心孝义都尽到了,若能改变态度像侍奉宋朝那样侍奉大元皇上,将不会失去宰相的位置。”文天祥眼泪扑簌簌地说:“国亡不能救,作为臣子,死有余罪,怎敢怀有二心苟且偷生呢?”张弘范感其仁义,派人护送文天祥到京师。
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市口刑场时,监斩官问他:“丞相还有什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甚么可说的!”他又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乃慷慨就义。
他晚年的诗词,反映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他的诗词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著有《文山先生全集》、《文山乐府》、《指南录》《指南后录》《御试策—道》等。
'''人物评价'''
《宋史》: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论曰:自古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君子命之曰“仁”,以其合天理之正,即人心之安尔。商之衰,周有代德,盟津之师不期而会者八百国。伯夷、叔齐以两男子欲扣马而止之,三尺童子知其不可。他日,孔子贤之,则曰:“求仁而得仁。”宋至德祐亡矣,文天祥往来兵间,初欲以口舌存之,事既无成,奉两孱王崎岖岭海,以图兴复。观其从容伏质,就死如归,是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可不谓之“仁”哉。宋三百余年,取士之科,莫盛于进士,进士莫盛于伦魁。自天祥死,世之好为高论者,谓科目不足以得伟人,岂其然乎!
宋理宗:此天之祥,乃宋之瑞也。
[[乾隆]]帝:才德兼优者,上也;其次,则以德贵,而不论其才焉……当宋之亡也,有才如吕文焕、留梦炎、叶李辈,皆背国降元,而死君事、分国难者,皆忠诚有德之士人也。然此或出于一时之愤激,奋不顾身以死殉之,后世犹仰望其丰采。若文天祥,忠诚之心不徒出于一时之激,久而弥励,浩然之气,与日月争光。该志士仁人欲伸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
[[毛泽东]]:评语说,“命系庖厨何足惜哉”,此言不当。岳飞、文天祥、曾静、戴名世、瞿秋白、方志敏、邓演达、杨虎城、闻一多诸辈,以身殉志,不亦伟乎。
== 参考来源 ==
[[Category:中國古代人物]]
|-
| style="background: #BC8F8F " align= center| '''<big>宋亡三杰(文天祥)</big>'''
|-
|<center><img src=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208/f6c22bcd00204876820c28291817888e.jpe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280538280_118785 来自 搜狐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
宋亡三杰
朝 代:
南宋
成 就:
抵抗外敌,争取民族生存
主要人物:
张世杰、陆秀夫与文天祥
|}
张世杰、文天祥、陆秀夫被称为“'''宋亡三杰'''”。南宋虽然覆没,但输得是这样的悲壮,这样有节烈之气,勇士们面对外族入侵和压迫,拼死抵抗,为争取民族生存、自尊、自卫而英勇献身,义无反顾。于是,他们中的领袖:张世杰、陆秀夫与文天祥被称为“宋末三杰”。<ref>[https://www.sohu.com/a/230367625_798186 宋末三杰分别是谁?他们最终都是什么结局?] 搜狐 2018-05-04 </ref>
== 张世杰 ==
[[张世杰]](?-1279年),宋末抗元名将,民族英雄。曾任[[太傅]]、[[枢密副使]]、封越国公。父亲因犯金国法律而逃到宋地。
德佑二年(1276年),临安沦陷时,5岁的宋恭帝被俘,他与[[陆秀夫]]带着宋朝二王(益王赵昰、卫王赵昺)出逃。后来刚满7岁益王赵昰即位为皇帝,庙号为宋端宗,定年号为景炎。[[宋端宗]]即位后对张世杰甚是重用。张世杰并没有辜负宋端宗的期望,他多次指挥宋军抵御元朝军队的猛攻,景炎三年(1278年),10岁的端宗因溺水而死,他的弟弟卫王赵昺登基做皇帝,庙号宋怀宗,定年号祥兴。怀宗下诏让张世杰做太傅。张世杰奉命死守帝都厓山,另外也下令百姓大兴土木,为太后、皇帝修建行宫,还利用打仗空余的机会教赵昺。赵昺也很听话,张世杰说什么他就做什么。祥兴二年(1279年),元军大举进攻赵昺小朝廷,张世杰率军抵抗,大败。眼看国家就要灭亡,他准备接回赵昺组织突围。不想丞相陆秀夫早已背负8岁的幼帝赵昺跳海而死。张世杰知道后哭曰:“吾先立一君,不想身亡;复立一君,此君亦亡,这可如何是好?”说完,他便投海自尽了。
'''人物评价'''
[[文天祥]]:闽之再造,实赖世杰之力。然其人无远志,拥重兵厚资,惟务远遁。自三山登极,世杰遣兵战邵武,大捷,然不为守国计,即治海船,闻警遽浮海南去,天下事遂不可为。又咎其厓山之战,不守山门而作一字阵,于是船皆帮缚不可动,不能攻人而专受攻,惜乎其不知变而徒守法。
周密:世杰死,其部曲张霸收其遗资,放舟回永嘉,途次为周文英所害。周得世杰所爱二美人,尽知供军金帛数,凡数十船,悉掩有之。则世杰固贪财好色者耶?然金帛供军,非私财也。中土无家,眷属随军,亦非好色也。厓山之战,恐军士易散,故连舰相贯,所以示士卒以必死也。忠臣义士,当危难时,固有各行己见而不必相合者。
赵翼:其后德佑国亡时能战之将,尤推张世杰。
== 陆秀夫 ==
[[陆秀夫]](1236-1279),南宋抗元名臣。汉族,字君实,一字宴翁,别号东江,宝佑[[进士]],楚州盐城长建里(今江苏省建湖县建阳镇)人。官至左丞相,初为李庭芝幕僚,后官[[礼部侍郎]]等职。
临安失守后至福州,与张世杰等立赵昰为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沿江东下,扬州形势紧张,僚属大多逃散,陆秀夫等数人坚守本职,毫不动摇。李庭芝把他推荐给朝廷,乃调往临安。德佑二年,任礼部侍郎。太皇太后率宋恭帝投降后,他和将领苏刘义等退至温州。不久,与陈宜中、张世杰等在福州立益王为帝,重建宋廷,任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元兵入福建,宋君臣乘海船南走广东。次年,广州降元,宋廷迁至井澳(今广东中山县南大横琴岛下),陈宜中逃往占城(今越南中南部)。景炎三年(1278)初,赵昰死后,群臣多欲散去,陆秀夫勉励群臣,再立八岁的卫王赵昺为帝,庙号宋怀宗,改元祥兴,迁居崖山(今广东新会南海中)。陆秀夫任左丞相,与张世杰同执朝政。祥兴二年(1279年,元至元十六年),张弘范攻崖山,宋军大败。陆秀夫对赵昺说:“德佑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毅然负帝跳海牺牲,时年四十四岁。
后人为纪念这位与国共存亡的抗元英雄,将其遗著汇编成《陆忠烈集》。
'''人物评价'''
《宋史》:秀夫才思清丽,一时文人少能及之。性沈静,不苟求人知。
[[解缙]]:崖山败后,祥兴乘黑云中与数舟漂去。宰执陆秀才赴水死,公有炯炯一心在天水相与永之诗。
== 文天祥 ==
文天祥(1236-1283),汉族,南宋末年文学家,爱国诗人,民族英雄。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宝祐四年状元,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后于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ref>[http://k.sina.com.cn/article_6415949461_17e6b9e95001002dpy.html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里的中国人气质!] 新浪 2017年12月28日</ref>
在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招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不幸被俘。文天祥被押至潮阳,见张弘范时,左右官员都命他行跪拜之礼,没有拜,张弘范于是以宾客的礼节接见他,同他一起入厓山,要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父母,还教别人叛离父母,可以吗?”因多次强迫索要书信,于是,写了《过零丁洋》诗给他们。这首诗的尾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笑着收藏它。厓山战败后,元军中置酒宴犒军,张弘范说:“丞相的忠心孝义都尽到了,若能改变态度像侍奉宋朝那样侍奉大元皇上,将不会失去宰相的位置。”文天祥眼泪扑簌簌地说:“国亡不能救,作为臣子,死有余罪,怎敢怀有二心苟且偷生呢?”张弘范感其仁义,派人护送文天祥到京师。
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市口刑场时,监斩官问他:“丞相还有什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甚么可说的!”他又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乃慷慨就义。
他晚年的诗词,反映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他的诗词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著有《文山先生全集》、《文山乐府》、《指南录》《指南后录》《御试策—道》等。
'''人物评价'''
《宋史》: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论曰:自古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君子命之曰“仁”,以其合天理之正,即人心之安尔。商之衰,周有代德,盟津之师不期而会者八百国。伯夷、叔齐以两男子欲扣马而止之,三尺童子知其不可。他日,孔子贤之,则曰:“求仁而得仁。”宋至德祐亡矣,文天祥往来兵间,初欲以口舌存之,事既无成,奉两孱王崎岖岭海,以图兴复。观其从容伏质,就死如归,是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可不谓之“仁”哉。宋三百余年,取士之科,莫盛于进士,进士莫盛于伦魁。自天祥死,世之好为高论者,谓科目不足以得伟人,岂其然乎!
宋理宗:此天之祥,乃宋之瑞也。
[[乾隆]]帝:才德兼优者,上也;其次,则以德贵,而不论其才焉……当宋之亡也,有才如吕文焕、留梦炎、叶李辈,皆背国降元,而死君事、分国难者,皆忠诚有德之士人也。然此或出于一时之愤激,奋不顾身以死殉之,后世犹仰望其丰采。若文天祥,忠诚之心不徒出于一时之激,久而弥励,浩然之气,与日月争光。该志士仁人欲伸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
[[毛泽东]]:评语说,“命系庖厨何足惜哉”,此言不当。岳飞、文天祥、曾静、戴名世、瞿秋白、方志敏、邓演达、杨虎城、闻一多诸辈,以身殉志,不亦伟乎。
== 参考来源 ==
[[Category:中國古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