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任应秋

移除 26 位元組, 4 年前
对中医学术流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964年在原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补充与修订,又增写了总论部分,从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到各家学说的演变与发展作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中医发展史上存在四大学术流派,即以刘完素为首的河间学派,以张元素为代表的易水学派,宗法张仲景《伤寒论》的伤寒学派和明清时期发展起来的温热学派。所选医家由原来的22人,增加至39人,并附有原著74篇,更名为《中医各家学说讲义》,是全国高等中医院校二版统编教材,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发展 中医学术 流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980年,经20年的潜心研究,他对中医学术流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出了医学发展史上存在着7大医学流派,即医经、经方、河间、易水、伤寒、温病和汇通等学派。他认为历史上医学流派的肇始并非在金元,而当断于先秦。指出了医学流派的判定,当以师承授受与学术争鸣为依据。这些新的观点,在中医学界引起了反响,推动了对中医学的深入研究。他主编的全国高等中医学院教材《中医各家学说》第三版,即以7大医学流派为主线,包括基础理论和临床各家学说在内,共分别介绍了上自战国,下至民国时期的11个时期,105位医学家,全书共约60万字,可谓集历代著名医家学术经验和学术思想之大成。是书出版之后,日本汉医学界立即全文翻译。
任应秋历来重视经典中医著作的学习与研究,而且卓有成就。以对《内经》的研究为例,他综合唐代王冰以下历代研究《内经》医家的研究方法,分为校勘、注释、类分研究和专题发挥诸家,高度概括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从而归纳出《内经》的学习思想和理论体系,指出《内经》一书主要包括了脏腑、经络、病机、病证、诊法、辨证、治则、针灸、方药、养生10个方面,而其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则可以脏腑(包括络经)、病机、诊法(包括四诊)、治则四大方面来概括,并将其研究的10个专题,撰成论文名为《内经十讲》,是其数十年研究《内经》的心血结晶,已成为现代研究《内经》的主要参考资料之一。为了便于研究《内经》,他晚年又组织编写《内经章句索引》,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研究《内经》的大型工具书。
 
==发掘医学==
===精通经史===
14,61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