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淞沪会战

增加 2,95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圖像 = [[File:淞沪会战.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10874/cut-20180127160759-1128679777_jpg_541_676_73108.jpg/300 原图链接]]]}}
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148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 [1]
 
淞沪会战中日军因遭到国民党的顽强抵抗而损失惨重,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并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 [2]
= 战争背景 编辑= === 时代背景===
一战后,日本在华扩张受到了英美列强的遏制,中国的北伐战争使日本在华利益受到削弱,促使日本政府调整对华政策,加快吞并中国东北地区的步伐;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发生,日本经济遭受沉重打击,陷入极端困境,并导致政治危机,在内外交困情况下,日本法西斯势力决意冲破华盛顿体系对日本的束缚,趁英美忙于应付危机,蒋介石大规模“剿共”之际,夺取东北,以摆脱困境,并图谋争霸世界。 [3]
=== 中国背景=== ==== 自卫抗战====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卢沟桥事变,企图在华北制造第淞沪战场淞沪战场(6张) 二个满洲国。为确保首都安全,中国统帅部遵照国防计划甲案,陆军集中兵力准备歼灭上海的三千日军海军陆战队,海军堵塞江阴全歼日军长江舰队。 
后机密泄露,日本长江舰队仓皇逃出长江口。1937年8月9日,日本海军中尉大山勇夫等两人驾车闯入上海虹桥机场挑衅,被驻军保安队击毙。 [4]
 
在全民抗日浪潮推动下,国民政府第二天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告“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开始总攻,中国空军也到上海协同作战,并于8月13日奉令向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虹口基地发起围攻 [4] ,试图赶敌下海。“八一三”淞沪抗战由此展开 [4] 。
==== 数次会议====
从卢沟桥事变后,统帅部为了应付“七七事变”后的复杂形式,召开了数次会议,讨论初期的战略政略和各方面准备情况。
==== “七七事变”后统帅部会议 ====  
{|class="wikitable" width=100%
|-
| 7.11|| 军实先行筹备,准备将一部分德机械化师调往北方作战,检讨弹药粮秣储备情况和新武器分发情况;优先补充韩复榘的部队,安抚韩复榘,稳定山东局势;通信兵向北推进,切实掌握好北方情况。 ||战火储备够二十个德械师三个月用,粮秣储备有50万人,10万匹马一个月份,正在购办两个月份的储备。黄河以北无储备,首要任务是将以上粮弹储备一部推进至黄河以北储备。
|-
| 7.12|| 计划派遣熊斌至保定,并向二十九军承诺,如果需要子弹和军实,中央将源源补充。 ||害怕二十九军擅自妥协,华北进一步特殊化
|-
| 7.13||增拨第2师补充旅(后更名为独立第20旅)一个团秘密进驻上海市区战略要点(虹桥机场等);95师北上填防。 ||南方开始注意守好后门,并陆续调兵北上。
|-
| 7.14|| 十一日宋签字认可日方条件,国民政府对北方可能丧失极度担忧,同时觉得平汉、津浦路空隙过大,需要调兵北上;但不应全用德机械化师,应夹杂其它稍差部队‘北方如不能坚守,长江封锁就需要切实进行,开始撤除长江之灯塔、航标;海军设立封锁线,巩固吴淞口阵地,江阴要塞强化,原定装海州的88毫米炮,移装江阴。 ||
|-
| 7.15|| 庐山的十门20毫米炮调南京,37毫米炮若干门部署在太原,武汉分配37毫米炮4门,石家庄20毫米炮4门,保定20毫米炮3个连,开往北方的高射炮兵统一开往彰德,由第10师控制;航空兵基地拟设立于太原,空军主力北上。 ||
|-
| 7.16|| 战争局部化和全面化的不同应对方法。 ||如果是局部化,就不能绝交宣战;如果日军有在青岛、海州登陆的意图,就必须在上海先动手;如果全面化,则是绝交宣战的局面,则最忌惮的是日军沿长江口而上,在长江腹地到处开炮。委座已要求炮兵第7团必须马上北开。
|-
| 7.17|| 长江要塞炮位重新划定,总体向下游推进;88毫米炮四门仍装海州,要塞工事未完成前,先放置滁州;长江航标灯从速撤除,由各要塞司令,各警备司令切实负责;日方警告民航客机不得飞赴北平,否则将予以击落,欧亚、中航飞机仍飞北平无误;通信兵团需要充实,各行营电话排调回;仍继续讨论全面化与局部化问题; ||
|-
| 7.18|| 部队向北方机动时的防空问题;战时费用必须节省。 ||中国政府对日军克制态度所抱的幻想渐渐破灭。可以看出国民政府渐渐有了做最坏准备的打算。
|-
| 7.19|| 对喜多,表示积极和平,其实是为了掩蔽企图;对国民政府自身内部,军队质量和训练,现有武器尚不够之担忧。二十日上午何应钦派员(程潜、徐永昌)赴庐山向蒋汇报这几天讨论的军略政略办法。 ||
|-
| 7.20|| 蒋介石返宁,37毫米炮和20毫米炮进入阵地;海琛等舰连日在下关与日舰实弹对峙,请示办法。 ||
|-
| 7.21|| 蒋百里向蒋介石提出了自己的战略意见(即著名的凇沪开战并扩大之,引诱日军沿江而上),但蒋予以批驳,并调整战斗序列,中央军第10师、17师、25师、83师二次北上。 ||熊式辉提出三点抗战主张: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移民清物,坚壁清野;避实击虚,昼伏夜动。
|}
=参考文献=
{{reflist}}
8,36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