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表面修饰

增加 2,641 位元組, 3 個月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表面修饰'''在陶坯未烧制之前对表面的加工,如表面磨光,增加器物的亮度,磁山、裴李岗、仰韶文化陶器即已采用;施陶…”
'''表面修饰'''在陶坯未烧制之前对表面的加工,如表面磨光,增加器物的亮度,磁山、裴李岗、仰韶文化陶器即已采用;施陶衣,也叫色衣,用粒度较细的陶土加水制成泥浆,涂于胎坯表面,因陶衣成分不同,烧后呈红、棕、白等颜色,使陶器更加光洁美观。<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369539913 常见的十种表面处理方法]知乎</ref>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img src=" https://i02piccdn.sogoucdn.com/18c8a41e0c996740 " width="180"></center><small>[]</small>
|}
我国烧制陶器的历史约有1万年之久。原始社会制造陶器,开始是用手工捏制的方法制成一定器形,后来发展为将陶土搓成粗细一样的泥条,再把泥条盘筑成一定器形,将其内外用手抹平。到父系社会阶段出现了轮制法。进入封建社会后,又发明了模制法,即将陶泥填入模中,脱出器物的全形。人们推测,最原始的烧制方法是堆烧法,把晒干的陶坯放在露天柴草中烧。在六七千年前,开始使用陶窑烧制陶器。

文物考古工作者根据陶器的颜色,把陶器分为[[红陶]]、[[灰陶]]、[[彩陶]]、[[白陶]]、彩绘陶、黑陶和釉陶等系列。

红陶是原始社会最常见的一种陶器,它的颜色有如红砖色。这是在烧窑时,充分供应气体,形成氧化气氛,使陶土中的铁转化为三价铁,便呈现出红色了。

灰陶即指陶器为灰色或灰黑色。这是在烧窑后期,控制火候,形成还原气氛,由于窑中缺少氧气,陶土中铁的氧化物转化为二价铁,陶器便呈灰色或黑色了。灰陶最常见,一般都比较粗糙。

彩陶是陶器入窑前,在陶坯上进行彩绘,烧后有赭、黑、白等色。西安半坡遗址的人面鱼纹盆即为一例。

白陶,即白色的陶器,这是新石器时代后期才有的,主要是因为陶土中氧化铁含量少,排除了一些色素的干扰便呈现白色了。

彩绘陶也是带彩色的,它和彩陶的区别是陶器烧成后再着色。由于颜色没有经过焙烧,与坯体粘结不牢,很容易脱落。西安出土的秦兵马俑就属于彩绘陶。

黑陶是指光亮漆黑的陶器主要见于母系氏族社会阶段。这是在焙烧后期用浓烟熏翳,使烟中的碳微粒渗入,充填陶器的空隙,便能呈现黑色。黑陶制品中有的壁像蛋壳一样薄,被称为“蛋壳陶”,十分珍贵。
==參考來源 ==
{{Reflist}}
[[Category:330 物理学总论]]
19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