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7
次編輯
變更
三分三 (中药)
,内容扩充
三分三,中药名。为茄科植物三分三Anisodus acutangulus C. Y. Wu et C. Chen ex C. Chen et C. L. Chen[Scopolia acutangula C. Y. Wu et C. Chen]、钤铛子Anisodus luridus Link et Otto.、丽江山莨菪Anisodus luridus Link et Otto var. fischerianus (Pascher) C. Y. Wu et C. Chen ex C. Chen et C. L. Chen[A. fischerianus Pascher]、赛莨菪Scopolia carniolicoides C. Y. Wu et C. Chen ex C. Chen et C. L. Chen.、齿叶赛莨菪Scopolia carniolicoidos C. Y. Wu et C. Chen ex C. Chen et C. L. Chen var. dentata C. Y. Wu et C. Chen ex C. Chen et C. L. Chen.等的根或叶。三分三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四川。钤铛子分布于云南、西藏。丽江山莨菪分布于云南西北部、西藏等地。赛莨菪分布于四川、云南。齿叶赛莨菪分布于四川、云南。具有解痉镇痛,祛风除湿之功效。常用于胃痛,胆、肾、肠绞痛,风湿关节疼痛,腰腿痛,跌打损伤。<ref> [http://www.zhongyoo.com/name/sanfensan_228.html 三分三 ]中药查询网,2011-12-20</ref>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300">
File:Sfs1.jpg|thumb|250px|有框|右|[https://www.toutiao.com/a6446970192555622670/ 今日头条]
File:Sfs2.jpg|thumb|400px|有框|右|[https://www.toutiao.com/a6446970192555622670// 今日头条]
File:Sfs3.jpg|thumb|250px|有框|右|[https://www.toutiao.com/a6446970192555622670/ 今日头条]
File:Sfs4.jpg|thumb|250px|有框|右|[https://www.toutiao.com/a6446970192555622670/ 今日头条]
</gallery>
== 入药部位 ==
根或叶。
== 性味 ==
味苦、辛,性温。<ref> [https://www.zhzyw.com/zycs/zyjc/15725163K5KEGCIDFD815GK.html 三分三的功效与作用 ]中医中药网,2011-12-20</ref>
== 归经 ==
归脾、胃、肾经。
== 功效 ==
解痉镇痛,祛风除湿。
== 主治 ==
用于胃痛,胆、肾、肠绞痛,风湿关节疼痛,腰腿痛,跌打损伤。<ref> [http://ask.39.net/question/38143118.html 三分三的作用以及功效 ]39健康网,2011-12-20</ref>
== 相关配伍 ==
*1、治胃痛,风湿痛,跌打损伤:每用(三分三)根叶0.9g,水煎服;或研末开水冲服;也可撒在膏药上贴患处。(《云南中草药》)
*2、整复麻醉止痛:用(三分三)根、叶研末,酒调外敷患处,3-5min后即可进行骨折整复。(《云南中草药》)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0.6-0.9g;或研末。外用:适量,研末酒调敷;或浸酒搽。
== 使用注意 ==
本品有大毒,慎服,青光眼患者禁服。
== 炮制 ==
'''一、采集加工'''
栽培3-5年收获。根挖出后,洗去泥沙,表皮晾干后趁天晴迅速切片,片厚1-2cm,置于阳光下曝晒,或晒至3-4成干后烘烤。但切忌新鲜切片直接烘烤,以防表面变黑影响质量。茎、叶、种子于秋季采收后,阴干或晒干。
'''二、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捞出,晒干。
== 形态特征 ==
三分三:多年生草本,高1-1.5m。主根粗大。叶互生,叶柄长5-15mm;叶片卵形或椭圆形,长8-20cm,宽3-8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波状。花单生叶腋,淡黄绿色,下垂;花梗长1-3.5cm;花萼漏斗状钟形,长3-4cm,具10条纵脉,萼齿4-5,狭三角形,不整齐;花冠漏斗状钟形,5裂,淡黄绿色,开花时外反,管内被柔毛,近基部有5对暗紫斑;雄蕊5,内藏;雌蕊稍长于雄蕊,子房圆锥形,柱头头状;花盘盘状。蒴果近球形,中部以上环裂;宿存萼紧包果,长3.5-4.5cm,有10条突起的纵脉,果梗长5-7cm,下弯。花期6-7月,果期10-11月。
铃铛子:又名藏茄、山菸、喜马拉雅东莨菪、山茄子、山野烟。本种与三分三的不同点在于:植株被毛。叶片全缘。花萼被柔毛,萼脉弯曲;花冠通常浅黄色或裂片略带紫色,花冠筒内基部无紫斑。
丽江山莨菪:又名丽山莨菪。本变种与前者的主要区别是:叶缘具1-2对不等的粗齿或呈波状,有时具疏缘毛;枝条及叶被疏柔毛,或有时几无毛;花冠裂片常带褐紫色,药冠管内基部具5块紫斑。花萼和花梗密被淡褐色毛。花期6月。果期9月。
赛莨菪:又名七厘散。多年生草本,高50-150cm。全株无毛;茎绿色,有时带淡紫色,略具棱角。根断面淡黄色,有苦味。叶互生;叶柄长1.5-2cm;叶片纸质,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6-12(-20)cm,宽3-6(12)cm,先端急尖至渐尖,基部楔形或微下延,全缘或微波状。花单生于叶腋,下垂,花梗长1.7-2.5cm;花萼钟状,厚,近革质,长约2cm,先端平齐,边缘具不规则的浅齿,常因花冠伸展被撑破为1-2深裂,纵脉不明显;花冠浅黄绿色,长约4.5cm,檐部具5齿,齿渐尖,花盛开时外反,里面花丝基部两侧具暗色紫斑;雄蕊5,长达花冠之一半或略短;雌蕊稍长于雄蕊,子房圆锥形或近球形,柱头头状。蒴果近球形,宿存萼紧包果实,盖裂,纵脉粗而不明显。种子多数,表面密布蜂窝状小孔。花期5-6月,果期9-10月。
齿叶赛莨菪:又名搜山虎。本变种与赛莨菪的主要区别是:叶缘常具1-2(-3)个粗齿,花冠檐部裂片极浅,背面具明显的暗紫色条纹。花期5-6月。果期9-10月。
== 生长环境 ==
三分三:生于海拔2700-3100m的林缘、草地和阴湿处。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四川。
铃铛子:生于山坡草地、林缘及田野宅旁。分布于云南、西藏。
丽江山莨菪:生于海拔2800-3100m的山坡及灌木林中。分布于云南西北部、西藏等地。
赛莨菪:生于海拔3000-3600m的山坡、草丛或灌木丛中。分布于四川、云南。
齿叶赛莨菪:生于海拔3000-3600m的林缘或草坡。分布于四川、云南。
== 药材性状 ==
根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块片,直径2-12cm,厚0.5-2cm。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有极多纵皱纹。切面灰白色至灰黄色,平整的横切面可见数层同心性环纹及放射状排列的导管束。质坚而脆,折断时有粉尘,断面颗粒状。气微,味微苦麻。
== 药理作用 ==
*1、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中枢兴奋作用;
*2、对循环系统的作用(1)对心脏的作用:心率加快;(2)对血管的作用: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增加肾血流量的作用;
*3、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
*4、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兴奋呼吸中枢;
*5、对胆碱酯酶活力的影响;
*6、(1)散瞳和调节麻痹;(2)抑制多种腺体分泌;(3)松弛平滑肌。
== 相关论述 ==
*1、《云南中草药》:“麻醉止痛,除湿祛瘀。”
*2、《西藏常用中草药》:“解痉止痛。治胃痛,胆绞痛,急慢性肠胃炎。”
*3、《全国中草药汇编》:“麻醉镇痛,祛风除湿。主治骨折,跌打损伤,关节疼痛,胃痛以及胆、肾、肠绞痛。”
*4、《全国中草药汇编》:“辛、苦,温。有大毒。”
== 附注 ==
本品曾收载于《药典》1977年版,植物来源有4种,以三分三为主。因用一次量不能超过三分三厘而得名。三分三能散大瞳孔,致使虹膜增厚,前房角的间隙变小,因而房水回流受阻,眼压升高,故青光眼患者忌用。三分三及其似品山莨菪Anisodus tanguticus (Maxim.) Pascher和莨菪Hyoscyamus nigerL.的根,在湖南省发生多起中毒事故,大多是混杂在从四川、青海、甘肃调入的党参(玉树党参、甘孜党参)中,未能挑拣除去而误用,近年因大多用栽培党参,此种药源性疾病已少见。
== 参考文献 ==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300">
File:Sfs1.jpg|thumb|250px|有框|右|[https://www.toutiao.com/a6446970192555622670/ 今日头条]
File:Sfs2.jpg|thumb|400px|有框|右|[https://www.toutiao.com/a6446970192555622670// 今日头条]
File:Sfs3.jpg|thumb|250px|有框|右|[https://www.toutiao.com/a6446970192555622670/ 今日头条]
File:Sfs4.jpg|thumb|250px|有框|右|[https://www.toutiao.com/a6446970192555622670/ 今日头条]
</gallery>
== 入药部位 ==
根或叶。
== 性味 ==
味苦、辛,性温。<ref> [https://www.zhzyw.com/zycs/zyjc/15725163K5KEGCIDFD815GK.html 三分三的功效与作用 ]中医中药网,2011-12-20</ref>
== 归经 ==
归脾、胃、肾经。
== 功效 ==
解痉镇痛,祛风除湿。
== 主治 ==
用于胃痛,胆、肾、肠绞痛,风湿关节疼痛,腰腿痛,跌打损伤。<ref> [http://ask.39.net/question/38143118.html 三分三的作用以及功效 ]39健康网,2011-12-20</ref>
== 相关配伍 ==
*1、治胃痛,风湿痛,跌打损伤:每用(三分三)根叶0.9g,水煎服;或研末开水冲服;也可撒在膏药上贴患处。(《云南中草药》)
*2、整复麻醉止痛:用(三分三)根、叶研末,酒调外敷患处,3-5min后即可进行骨折整复。(《云南中草药》)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0.6-0.9g;或研末。外用:适量,研末酒调敷;或浸酒搽。
== 使用注意 ==
本品有大毒,慎服,青光眼患者禁服。
== 炮制 ==
'''一、采集加工'''
栽培3-5年收获。根挖出后,洗去泥沙,表皮晾干后趁天晴迅速切片,片厚1-2cm,置于阳光下曝晒,或晒至3-4成干后烘烤。但切忌新鲜切片直接烘烤,以防表面变黑影响质量。茎、叶、种子于秋季采收后,阴干或晒干。
'''二、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捞出,晒干。
== 形态特征 ==
三分三:多年生草本,高1-1.5m。主根粗大。叶互生,叶柄长5-15mm;叶片卵形或椭圆形,长8-20cm,宽3-8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波状。花单生叶腋,淡黄绿色,下垂;花梗长1-3.5cm;花萼漏斗状钟形,长3-4cm,具10条纵脉,萼齿4-5,狭三角形,不整齐;花冠漏斗状钟形,5裂,淡黄绿色,开花时外反,管内被柔毛,近基部有5对暗紫斑;雄蕊5,内藏;雌蕊稍长于雄蕊,子房圆锥形,柱头头状;花盘盘状。蒴果近球形,中部以上环裂;宿存萼紧包果,长3.5-4.5cm,有10条突起的纵脉,果梗长5-7cm,下弯。花期6-7月,果期10-11月。
铃铛子:又名藏茄、山菸、喜马拉雅东莨菪、山茄子、山野烟。本种与三分三的不同点在于:植株被毛。叶片全缘。花萼被柔毛,萼脉弯曲;花冠通常浅黄色或裂片略带紫色,花冠筒内基部无紫斑。
丽江山莨菪:又名丽山莨菪。本变种与前者的主要区别是:叶缘具1-2对不等的粗齿或呈波状,有时具疏缘毛;枝条及叶被疏柔毛,或有时几无毛;花冠裂片常带褐紫色,药冠管内基部具5块紫斑。花萼和花梗密被淡褐色毛。花期6月。果期9月。
赛莨菪:又名七厘散。多年生草本,高50-150cm。全株无毛;茎绿色,有时带淡紫色,略具棱角。根断面淡黄色,有苦味。叶互生;叶柄长1.5-2cm;叶片纸质,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6-12(-20)cm,宽3-6(12)cm,先端急尖至渐尖,基部楔形或微下延,全缘或微波状。花单生于叶腋,下垂,花梗长1.7-2.5cm;花萼钟状,厚,近革质,长约2cm,先端平齐,边缘具不规则的浅齿,常因花冠伸展被撑破为1-2深裂,纵脉不明显;花冠浅黄绿色,长约4.5cm,檐部具5齿,齿渐尖,花盛开时外反,里面花丝基部两侧具暗色紫斑;雄蕊5,长达花冠之一半或略短;雌蕊稍长于雄蕊,子房圆锥形或近球形,柱头头状。蒴果近球形,宿存萼紧包果实,盖裂,纵脉粗而不明显。种子多数,表面密布蜂窝状小孔。花期5-6月,果期9-10月。
齿叶赛莨菪:又名搜山虎。本变种与赛莨菪的主要区别是:叶缘常具1-2(-3)个粗齿,花冠檐部裂片极浅,背面具明显的暗紫色条纹。花期5-6月。果期9-10月。
== 生长环境 ==
三分三:生于海拔2700-3100m的林缘、草地和阴湿处。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四川。
铃铛子:生于山坡草地、林缘及田野宅旁。分布于云南、西藏。
丽江山莨菪:生于海拔2800-3100m的山坡及灌木林中。分布于云南西北部、西藏等地。
赛莨菪:生于海拔3000-3600m的山坡、草丛或灌木丛中。分布于四川、云南。
齿叶赛莨菪:生于海拔3000-3600m的林缘或草坡。分布于四川、云南。
== 药材性状 ==
根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块片,直径2-12cm,厚0.5-2cm。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有极多纵皱纹。切面灰白色至灰黄色,平整的横切面可见数层同心性环纹及放射状排列的导管束。质坚而脆,折断时有粉尘,断面颗粒状。气微,味微苦麻。
== 药理作用 ==
*1、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中枢兴奋作用;
*2、对循环系统的作用(1)对心脏的作用:心率加快;(2)对血管的作用: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增加肾血流量的作用;
*3、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
*4、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兴奋呼吸中枢;
*5、对胆碱酯酶活力的影响;
*6、(1)散瞳和调节麻痹;(2)抑制多种腺体分泌;(3)松弛平滑肌。
== 相关论述 ==
*1、《云南中草药》:“麻醉止痛,除湿祛瘀。”
*2、《西藏常用中草药》:“解痉止痛。治胃痛,胆绞痛,急慢性肠胃炎。”
*3、《全国中草药汇编》:“麻醉镇痛,祛风除湿。主治骨折,跌打损伤,关节疼痛,胃痛以及胆、肾、肠绞痛。”
*4、《全国中草药汇编》:“辛、苦,温。有大毒。”
== 附注 ==
本品曾收载于《药典》1977年版,植物来源有4种,以三分三为主。因用一次量不能超过三分三厘而得名。三分三能散大瞳孔,致使虹膜增厚,前房角的间隙变小,因而房水回流受阻,眼压升高,故青光眼患者忌用。三分三及其似品山莨菪Anisodus tanguticus (Maxim.) Pascher和莨菪Hyoscyamus nigerL.的根,在湖南省发生多起中毒事故,大多是混杂在从四川、青海、甘肃调入的党参(玉树党参、甘孜党参)中,未能挑拣除去而误用,近年因大多用栽培党参,此种药源性疾病已少见。
== 参考文献 ==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