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宫词御制新翻曲子成

增加 3,618 位元組, 12 天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宫词御制新翻曲子成'''》是一首古诗,中国是诗词的国度,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精…”


《'''宫词御制新翻曲子成'''》是一首[[古诗]],中国是诗词的国度,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精髓。

在中国[[文学]]史上,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诗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诗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共三百零五篇,古称《诗》或《[[诗三百篇<ref>[https://www.sohu.com/a/291794996_562249 诗三百与孔子删诗],搜狐,2019-01-27</ref>]]》。其内容有“风,雅,颂”三个部分,这是从音乐角度上分的。在表现手法上有“赋,比,兴”三种。因此前人把“风,雅,颂”和“赋,比,兴”称作《诗》的六义。在[[语言]]的句法上,基本上是四个字一句。

<center>宫词御制新翻曲子成</center>
{{Cquote|
御制新翻曲子成,六宫才唱未知名。

尽将觱篥来抄谱,先按君王玉笛声。
|[唐代]花蕊夫人徐氏}}

==诗歌历史==

西方一些比较文学的研究者曾经指出:不同民族的文学在平行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殊途同归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文学作品中的确有所反映,中西的诗歌虽然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底蕴,但我们从中还是可以寻找到彼此的影子。中国的诗歌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西方的诗歌或多或少都受到中国诗歌的影响。中外、古今之间虽自成体系,但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并非(也没有可能)完全隔绝。

我们从中国古典诗歌和英美现代诗歌说起,因为中国古典诗歌对西方的影响从汉诗英译<ref>[https://www.sohu.com/a/276288438_100020962 译论|16至19世纪古典汉诗英译翻译话语在副文本视角下的研究],搜狐,2018-11-18</ref>开始。

从埃兹拉·庞德翻译的《中国》和一些英美译者的翻译[[作品]]来看,中国诗的意境逐渐渗入他们的诗歌创作中,中国诗歌文字简洁,意义深刻的特点逐渐为他们所接受,而且也逐渐为他们所[[学习]]。美国著名意象派诗人庞德曾经说过,在中国文学中发现一个“新希腊”,从而发动了一场新的“文艺复兴”。中国的古典诗词不仅影响他们的创作,还影响着他们的诗歌创作理论。

由于古汉语是一种没有词尾变化的[[语言]],它不像英语那样有明显的人称、数和时态变化,表达上不如西方语言那么精确,因此汉语更具有模糊性,更加含蓄。艾米·洛威尔曾经说过:“含蓄是我们从东方学来的东西之一。”中国古典诗词的显著特点就显现在简洁具体。这要求诗人必须具有行文简洁和表达含蓄的才能。另一方面,中国古典诗词的一大特点生动的意象和诗中有画也融入了他们的创作中。这种借鉴的结果就是“汉风诗”的出现。英美译者翻译最多的是我国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李商隐、李贺的诗和李清照、柳永、李煜的词,他们的创作手法对英美现代诗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国流传的佛老思想、逃避现实、完善自身的思想也深入他们诗歌的创作中。勃莱一首名为《想到<隐居>》的诗,就是受白居易的启发而写的。他的朋友赖特走得更远,他曾经给自己的一首诗加上这样的一个标题:“读了一卷坏诗,心情抑郁,于是走向一处闲置的草场,央昆虫来作伴。”这种白描方法明显是受到中国唐诗的影响。

==参考文献==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
112,67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