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21
次編輯
變更
台灣糖業公司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ref>[https://atc.archives.gov.tw/sugar/documentSubject_1_1.html 台灣糖業公司的成立],甜蜜時光-臺灣糖業檔案特展 - 國家發展 ...期</ref> , 簡稱為'''台糖''',是[[臺灣]][[農業|農產業]]規模最大的[[企業]]之一 ,於1946年5月1日成立,當時名為'''臺灣糖業有限公司''',在接收日本所屬在臺各糖業相關機構後,於1947年1月19日將[[總部]]搬遷至[[臺灣]][[臺北市]],等舊會社民股處理完畢,才於1948年9月3日正式召開股東大會並報工商部(今[[中華民國經濟部|經濟部]])核准登記,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 。
該公司成立時的最主要業務是砂糖生產與銷售業務,而台糖的種蔗面積最高達12萬公頃(1948年-1949年),產糖量最高達100萬噸(1964年-1965年),糖外銷外匯收入最高為1億3,500萬美元(1964年),曾佔中華民國總出口外匯79%,繳庫盈餘達到28億元(1976年),後來 由於 國際糖價波動及下跌等因素,臺灣製糖業從1990年代開始逐漸衰微,過去可供外銷的砂糖產量減少,爾後 台糖 各 轉型,約在2004年初完成底下八大 事業部 多位於的建置,除了原本主要的砂糖事業外還有油品、畜牧、生物科技、商品行銷、精緻農業、休閒遊憩等事業,過去還曾經營過[[ 南 台灣糖業鐵路| 南部]],為活化資產及便於調配資源,2005年10月7日召開臨時[[股東會鐵路運輸]]、 通過修改[[ 公司章程]],將總管理處(總公司)由[[臺北市]]遷至[[臺南市]][[臺 台 糖 研究所量販|量販]] 用地,並於同年12月19日起開始辦公 、教育等事業 。
== 台 沿革 ==臺灣 糖 公司成立時的最主要 業 務是在[[ 砂糖第二次世界大戰]] 生產與銷售業務{{r|南}} 期間遭受嚴重破壞,42間糖廠中只有8間未受破壞 , 而台 有32萬4,900噸的[[蔗 糖 ]]毀於[[空襲]];而1945-1946年期 的 種 蔗 作面積僅4萬3,000公頃,收穫 面積 最高達12萬 為3萬3,700多 公頃 (1948-1949年) , 砂糖 產 糖 量 最高達100萬 減至8萬6,000 噸 (1964-1965年) 。二次大戰後,[[中華民國政府]]在臺成立[[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 糖外銷外匯 並開始接 收 入最高為1億3500萬[[ 美元臺灣日治時期]] (1964年) 的日人產業;而在糖業方面 , 曾佔[[ 中華民國行政院]][[工商部]]臺灣區特派員辦公處糖業組組長是專門委員[[沈鎮南]] 總,他於1945年11月11日與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農林處處長[[ 出口外匯趙連芳]]79% 等人同行進行為期一週的各地糖廠考察。而在考察之後 , 繳庫盈餘達到28億元(1976年){{r|六|page=224}}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決定在正式接收之前先行監理,成立「臺灣糖業監理委員會」,主任委員即為沈鎮南,該委員會則於11月26日組成,各單位的監理人員於12月1日起開始赴任 。
=== 成立初期 ===
臺 灣二次大戰前食 糖 成立初期資本 產量最佳紀錄 為[[舊臺幣]]30億元,1948年9月9日因 年產140萬噸出口量高居全球第三,僅次於爪哇(荷屬東印度)與古巴,是以 中華民國 幣制改革 政府在取得臺灣後對於臺灣糖業前景相當看好 , 資本額換算成[[金圓券]]4億8,000萬元 認為臺灣糖業產量滿足全中國的需求綽綽有餘,積極投入糖廠修復,重振臺灣糖業 , 直到1951年7月19日調整為[[新 是以 臺 幣]]6億元{{r|四|page=6}} 灣糖業在戰後兩三年內便已恢復到戰前六成的產量 。
;成立經過臺糖公司 初期 於1946年5月1日在[[上海]]成立之後,由於臺灣糖業 的 組織架構大致如下{{r|四|page=29}}:*總公司:董事會下置總經理一人 接管工作仍在進行 , 協理五人,其下又有秘書室、人事室、技術室、農務室、 故直到9月1日才開始 經 濟研究室、財務處、 營臺灣糖 業 務處、材料處、甘蔗研究所。* ,將接管委員會四區分會改為四區 分公司 :置經理、副經理各一人 , 下有 此時 總 務處、農務處、工務處、運務處、 部設在上海市[[福州路 (上海)|福州路]]53號5樓,於[[臺北市]][[延平南路]]66號(原日本糖業聯合 會 計 臺灣支部)設置臺北辦事 處 、人 ,並在上海從 事 室、甘蔗示範場等單位。* 砂 糖 廠:置廠長一人,下有總務課、農務課、工務課、運務課、會計課或釀造課 的販售 。
而臺糖成立初期資本為[[ 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舊臺幣]] 在1947年3月6、7 30億元,1948年9月9 日 發布的《因中華民國幣制改革,資本額換算成[[ 三十二條處理大綱|四十二條處理大綱金圓券]] 》中,其中一項即是「送與中央食糖15 4億8,000 萬 噸 元 , 要求中央依法估價,撥歸 直到1951年7月19日調整為[[新 臺 灣省」<ref name="程"/> 幣]]6億元 。
;十五萬噸敵糖與228事件 而5月剛開始在上海銷售 臺灣日治時期所 庫 存的食 糖 時 , 不採零售而是躉售 經過清點後幸免於難 的 方式,而 共有14萬8,176公噸(當時又稱 為 了穩定 「敵 糖 價 」) , 遂 這批糖因[[行政院院長]][[宋子文]]於1946年4月下令而 由臺糖 與[[ 運往 上海 市社會局]]洽商組成 ,交由中央政府處理,以作為 「 糖價審議委員會 收縮通貨 」 的工具 , 成員 這批庫糖雖 由 上海市社會局、參議會、 臺 糖 業 公 會、南貨業工會以及 司代為販售,但同時 臺糖公司 各派一員當評議員來議價,配 也被禁止在上海賣 售 方式是各業者自由申請 新糖以免影響政策成效 , 直到1947年2月物價上漲令原本漸趨穩定 而這批庫糖 的 收入在經臺 糖 價又再次波動 陳情後以七比一的比例分配,即銷糖8噸 , 則7噸算行政院銷糖,1噸 為 避免商人屯貨 臺糖的銷糖 , 改根據各 對於後來臺 糖 商過去各期購買額平均值來規 的發展造成了一 定 配售量影響,且造成臺灣民眾認為中央政府「劫收」搶奪地方財產的不良觀感,為日後[[二二八事件]]的遠因之一<ref name="程">{{Cite journal |url=http:/>。在此同時, /www.drnh.gov.tw/ImagesPost/94d5ca98-4c5d-48e2-81a0-29e5cede646a/f01bdbc8-79cd-47c7-9613-e9e847ea7cb4_ALLFILES.pdf |author=程玉鳳 |title=〈光復初期 臺糖 公司亦以平價供應京滬區公教人員食糖與上海市戶口 的銷售問題——十五萬噸敵 糖的來龍去脈(1945-1947)〉 |journal=《國史館館刊》21 |date=2009-09 |publisher=國史館 |pages=47-94頁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6144852/http://www.drnh.gov.tw/ImagesPost/94d5ca98-4c5d-48e2-81a0-29e5cede646a/f01bdbc8-79cd-47c7-9613-e9e847ea7cb4_ALLFILES.pdf |archivedate=2016-03-06 |access-date=2013-04-19 }}</ref name="程"/> 。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在1947年3月6、7日發布的《[[三十二條處理大綱|四十二條處理大綱]]》中,其中一項即是「送與中央食糖15萬噸,要求中央依法估價,撥歸臺灣省」 。
此外原本在1948年2月12日於臺北召開第三次董監會議時,臺糖公司有打算利用廢置機器協助廣東與[[ 四川]] 發展糖業,在當地設置糖廠的計劃{{r|復|page=24}} ,但隨著[[ 中國大陸]] 地區為[[ 解放軍]] 控制而不了了之。
1950年5月26日,情治單位開始逮捕台糖相關人員,爆發[[沈鎮南資匪案]]。
=== 總廠制時期 ===
1950年7月1日,因為台糖總公司與糖廠之間多一中間管理機構 —— ── 分公司,另命令傳達多一層級,遂於該日撤銷分公司,改採總廠制,而所謂的總廠在地位上與一般糖廠相等,只是對所屬糖廠有技術督導責任而已,而位於東臺灣的[[ 花蓮]] 、[[ 臺東]] 兩廠則為總公司直轄廠{{r|四|page=33}} 。各總廠與所轄糖廠如下{{r|四|page=34}} :*[[ 臺中]] 總廠(含[[ 潭子]] 、[[ 烏日]] 工場):[[ 月眉]] 、[[ 新竹]] (含[[ 苗栗]] 工場)、[[ 埔里]] 、[[ 溪湖]] (含[[ 彰化]] 工場)、[[ 南投]] 、[[ 溪州]]*[[ 虎尾]] 總廠:龍岩、[[ 北港]] 、[[ 大林]] 、[[ 斗六]] (含[[ 竹山]] 工場)*[[ 新營]] 總廠:烏樹林、南靖、[[ 蒜頭]] 、岸內*總爺總廠:[[ 玉井]] 、車路墘、三崁店、灣裡、蕭壠*[[ 屏東]] 總廠:[[ 橋仔頭]] 、[[ 小港]] 、[[ 東港]] (含[[ 恆春]] 工場)、旗尾
而在此時期,1958年7月總爺、蕭壠合併為「麻佳總廠」,車路墘、三崁店合併成「車崁糖廠」,可說是之後「大廠制」實行的先聲,而後1966年7月橋頭糖廠與小港糖廠合併為高雄糖廠,以試辦大廠制{{r|四|page=34}} 。另外新竹、彰化、埔里、溪州等糖廠在1950年代時停止運作,其中新竹、彰化、[[埔里副產加工廠|埔里]]三廠改為副產加工廠,此外台糖也新設種畜場、[[新營副產加工廠]]、[[ 關子嶺]] 採石場、[[ 臺東]][[ 鳳梨]] 工廠、[[ 高雄]][[ 副產加工廠]] 等工廠{{r|四|page=34、35}} 。
該蔗種引進臺灣後,先試種在[[ 虎尾糖廠]] 宿舍附近的蔗苗園{{r|楊|page=129}} ,幾經改良後在台糖公司於1953-1954年期開始大力推廣下,在到1963-1964年期這十年間平均種植面積維持在佔總種蔗面積的70%以上,最高達到94.35%{{r|四|page=64}} ,化解臺灣糖業的危機。後來為了紀念此事,於[[ 虎尾糖廠同心公園]] 立有紀念碑{{r|楊|page=129}} 。但後來該蔗種感染黑穗病,栽植面積減少,在1986年時種植面積僅佔總種蔗面積0.01%以下,但仍為優良育種材料{{r|四|page=130}} ,另外在該蔗種之後,再也沒有一個外國引進品種能在臺灣成為栽培品種{{r|六|page=152}} 。
=== 大廠制時期 ===
由於國際糖價波動,且台糖的固定成本偏高,為節省成本,台糖遂試行大廠制,後於1967年7月正式實施{{r|四|page=35}} 。在大廠制之下,糖廠改分為七區,每區設總廠,為獨立預算單位,負責全區之規定產量與盈虧,而一般糖廠則為生產執行單位,而總廠制時期總廠所設有的督導處則被撤銷,此外糖鐵的機車則集中由總廠調度{{r|四|page=36}} 。此時的糖廠分區如下{{r|四|page=36}} :
*臺中區:臺中、月眉、溪湖
*虎尾區:虎尾、斗六、北港
*屏東區:屏東、旗山、南州
而在此一時期,彰化副產加工廠民營化,成立臺灣建業公司,此外臺中區於1969年7月因原料不繼被撤銷,臺中總廠改為一般糖廠,月眉糖廠改為臺中糖廠第二工場,溪湖糖廠與臺中糖廠均改為總公司直轄{{r|四|page=36}} 。
=== 第二次總廠制時期 ===
大廠制實行之後,由於總廠與糖廠之間權責、督導、協調、聯繫等情況未符合改制理想,遂從1972年7月恢復總廠督導制,而嘉義{{NoteTag|1=1972年7月撤銷,嘉義總廠改回南靖糖廠,與蒜頭糖廠改歸新營總廠管轄,而該區另一間大林糖廠則改為虎尾總廠管轄{{r|四|page=37}}。}} 、麻佳{{NoteTag|1=1974年11月撤銷,麻佳總廠分成麻豆、佳里兩糖廠,原所轄糖廠全改歸新營總廠管轄{{r|四|page=37}}。}} 、高雄總廠{{NoteTag|1=1974年11月撤銷,高雄總廠改為高雄糖廠(橋頭),原所轄之小港、仁德等糖廠全改歸屏東總廠管轄{{r|四|page=38}}。}} 先後遭到撤銷,烏樹林、小港兩糖廠撤銷,不過在小港糖廠舊址改設小港副產加工廠{{r|四|page=37-38}} 。而除了這些改變之外,台糖所作的改變還有恢復月眉糖廠的建制,並完成[[屏東紙漿廠]]的建設{{r|四|page=37-38}} 。
== 其他事業 ==多角化經營 === 副產加工廠 ===台灣糖業 自日治時期便有 目前已 經 營 屬於夕陽產業,為了因應製糖、畜殖、 副產 品 加工 利用 三大本業的衰退 , 主要是利用 台 糖 蜜來生 自1990年代開始進行多角化經營,如發展[[觀光]] 產 酒精,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因應軍事需要,大多改 業、[[花卉]]養殖業、[[ 生 產物科技]]以及[[零售|零售通路業]](如[[便利商店]]、[[超級市場]]、[[量販店]])、連鎖[[ 丁醇加油站]] ,之後在戰爭中遭到盟軍的轟炸、冰品<ref>{{rCite web |url=http://www.taisugar.com.tw/chinese/CP.aspx?s=403&n=10493 |title=糖廠冰品 | 四access-date=2010-08-20 |pagearchive-url=167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0925144545/http://www.taisugar.com.tw/chinese/CP.aspx?s=403&n=10493 |archive-date=2010-09-25 |dead-url=no }} </ref>等 。 大戰之後, 此外也 台糖 公司 同時也 進行 修復,1946年恢復12所酒精工場 轉投資以求順利轉型 , 酒精年產量一萬公秉,後來進行整併與設備改良,1986年時全 在 臺灣 僅有屏東、花蓮酒精工場與新營副產加工廠三廠生產酒精,年產量3萬5000 投資了[[台灣高鐵 公 秉{{r|四|page=167}} 司]]等企業 。
==== 而後台 總部南遷深耕 ====由於過去[[米 糖 公司內於1973年10月1日設立副產處管理 相 關 剋|南糖北米]]政策,致使臺糖各 事業 部多位於臺中以南,總管理處位於臺北 , 並 在 之後又增設了[[屏東紙漿廠]]、小港黃豆粉工場、小港飼料工場等廠{{r|四|page=167}} 聯繫時效上有所不足 。 而後隨著時代變 台糖在2005年6月成立台糖總公司南 遷 評估小組 , 有些副產加工廠停產,且隨著八大事業部 做出總管理處南遷 的 建立 評效 , 剩下來的工場依性職各自分給相關的事 其中對於重塑企 業 部 文化、營造組織精神、強化指揮體系、暢通 管理{{NoteTag|1=如新營副 機制、活化公司資 產 加工廠剩下 等項都有呈現出正面 的 酒精工場改歸 指向,而且台糖公司土地、 生 物科技事業 產基地多位於南 部, 飼料工場改歸畜殖事 總公司南遷後,可將這些重要的企 業 部 活動集中一處 , 有機肥料 拉近管理階層與基層員 工 廠改隸商品行銷事業部 距離,落實走動式的管理 , 新營副 並活化資 產 加工廠組織則隨之於2004年3月1日裁撤{{r|糖|page=254、255}}。}} 及便於調配資源 。
== 延伸閱讀 影片==*[<div style="float:left; margin:10px 10px 10px 10px">{{#evu:https://nccurwww.libyoutube.nccu.edu.twcom/bitstream/140.119/33561/7/15350207.pdf 製 watch?v=zUxgOWUTYe8|alignment=center|dimensions=480|container=frame|description=台 糖 會社 產銷履歷本 土 地的接收與處理 甘蔗糖驗證紀錄影片 }} </div>{{- 國立政治大學]}}
<div style="float:left; margin:10px 10px 10px 10px">{{#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 註釋 _1rzqnoJ9p8|alignment=center|dimensions=480|container=frame{{ReflistH|2description=百年糖業-甜蜜台糖 }}{{NoteFoot}}</div>{{ReflistF-}}
== 參考 資料 文獻 =={{reflist|2|refs=<ref name="六">{{cite book |author=台糖60週年慶籌備委員會編輯組 |title=《台灣糖業公司,台糖六十週年慶紀念專刊──台灣糖業之演進與再生》 |date=2006-05-01 |publisher=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986-82206-0-2 }}</ref><ref name="糖">{{cite book |author=陳明言 |title=《台灣的糖業》 |date=2007-02 |publisher=遠足文化 |isbn=978-986-7630-90-2 |pages=106-189頁}}</ref><ref name="南">{{cite book |author=周俊霖、許永河 |title=《南瀛糖業誌》 |date=2009-11 |publisher=臺南縣政府 |isbn=978-986-02-0658-6 |pages=89-95頁}}</ref><ref name="四">{{cite book |author=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 |title=《台糖四十年》 |year=1986 |publisher=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 }}</ref><ref name="復">{{cite book |author=張季熙 |title=《臺灣糖業復興史》 |year=1958 |publisher=臺灣糖業公司 }}</ref><ref name="楊">{{cite book |author=楊彥騏 |title=《台灣百年糖紀》 |date=2001-07 |publisher=貓頭鷹出版 |isbn=957-469-503-4 }}</ref><ref name="楊2">{{cite book|author=楊鵬飛 |title=《台灣區鐵道古今站名詞典》|year=1999 |publisher=正中書局 |isbn=957-9736-46-4 |pages=287-288頁}}</ref>}}[[Category:427 733 臺灣 飲食;烹飪]] [[Category:營利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