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杜淹

增加 4,955 位元組, 5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杜淹'''({{bd||?|628年||catIdx=D}}),字'''執禮''',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
'''杜淹'''({{bd||?|628年||catIdx=D}}),字'''執禮''',[[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 (西安市)|长安区]])人,[[唐太宗]]时的宰相,[[杜如晦]]的叔父。

==生平==
祖父[[杜皎]]是[[北周]]为[[遂州]][[刺史]],父亲[[杜徽]]为[[河內郡_(中國)|河内郡]][[太守]]。杜淹年幼时,聪辩多才艺,有美名,与同乡[[韦福嗣]]是情投意合的朋友,[[开皇]]年间,他们互相谋划说:“皇上喜欢任用合乎正道的退隐人士,[[苏威]]以隐士被征召,被提拔到位高权重的职务,何不各自效仿他。”于是韦福嗣与杜淹一起进入[[太白山]],对外宣扬要隐遁,实际想要企求时人的称誉。[[隋文帝]]杨坚听说后讨厌他们,将两人流放到江南<ref>《旧唐书·卷六十六·列传第十六》:淹聦辩多才艺,弱冠有美名,与同郡韦福嗣为莫逆之交,相与谋曰:“上好用嘉遁,苏威以幽人见征,擢居美职。”遂共入太白山,扬言隐逸,实欲邀求时誉。隋文帝闻而恶之,谪戍江表。</ref><ref>《新唐书·卷九十六·列传第二十一》:隋开皇中,与其友韦福嗣谋曰:“上好用隐民,苏威以隐者召,得美官。”乃共入太白山,为不仕者。文帝恶之,谪戍江表。</ref><ref>《大唐新语·卷八》:淹聪辩多才艺,与韦福嗣为莫逆之友,开皇中,相与谋曰:“主上好嘉遁,苏威以幽人见擢,盍各效之。”乃俱入太白,佯言隐逸。隋文帝闻之,谪戍江表。</ref>。大赦天下后,杜淹回京。[[雍州]][[司马]][[高孝基]]上表推荐,朝廷授他承奉郎。[[大业]]末年,官至[[御史中丞]]。

618年,隋朝灭亡,次年[[王世充]]在[[洛阳]]废皇泰主[[杨侗]]自立为郑国皇帝。以杜淹为[[吏部]][[尚书]],很是信任。杜如晦的大哥和弟弟[[杜楚客]]密谋在洛阳起事,事情泄露,哥哥被杀,杜楚客被关押。621年,李世民平定洛阳,差点杜淹作为郑国高官被杀,是杜楚客说服哥哥杜如晦营救。

杜淹起初想投靠唐朝的太子[[李建成]]。负责选官的[[封德彝]]告诉了[[房玄龄]],房玄龄怕太子得到会阴谋的杜淹对李世民不利,便推荐杜淹为天策府兵曹参军、文学馆学士。

624年,庆州总管[[楊文幹]]私运东宫铠甲,事发,[[唐高祖]]大怒,囚禁了李建成。楊文幹害怕举兵谋反,被李世民平定。事后,齐王[[李元吉]]的劝说下,唐高祖释放了李建成,而归罪于杜淹和东宫的属官[[韋挺]]将他流放到[[巂州]]。李世民知淹无罪,赠以黄金三百两。

626年,[[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即位为唐太宗。召回了杜淹,拜[[御史大夫]]<ref>《大唐新語》卷八:杜淹爲天策府兵曹,楊文幹之亂,流越巂。太宗戡內難,以爲御史大夫,因詠雞以致意焉。</ref>,封'''安吉郡公''',赐实封四百户。因为杜淹通晓古代典章,特诏东宫仪式簿领,由他主管。627年,杜淹判[[吏部尚书]],参议朝政,成为[[宰相]]之一。前后推荐四十余人,后来多为知名官员。

杜淹曾推荐[[刑部]][[员外郎]][[郅怀道]],太宗问杜淹:“郅怀道才行怎么样?”杜淹回答:“怀道在隋朝作吏部[[主事]],有清廉谨慎之名。[[隋炀帝]]三下[[江都]]时,行计已决,公卿都违心赞同巡游,郅怀道官位极卑,独称不可。臣亲眼所见。”太宗问:“卿当是对下江都怎么说的?”杜淹回答:“臣从行计。”太宗问:“事君之义,有犯无隐。卿称怀道为是,为什么自不正谏?”杜淹回答:“臣当时不居重任,又知就是进谏也必定不从,徒死无益。”太宗问:“[[孔子]]称从父之命,未为孝子。故父有争子,国有争臣。若以君主之无道,为什么还做他的官?既食其禄,为什么不匡正他的过失?”

太宗又召杜淹笑着问:“卿在隋朝,可以说官位小而不言;仕王世充,为何不极谏?”杜淹回答:“亦有谏,但王世充不从。”太宗说:“王世充若修德从善,当不灭亡;既然他无道拒谏,卿怎么能免祸?”杜淹哑口无言。太宗又问:“卿在今日,为宰相之一,会陈辞极谏吗?”杜淹回答:“臣在今日,必尽死无隐。当年,[[百里奚]]在[[虞国]]时,虞国亡;在[[秦国]]时,秦国霸,臣窃自比之。”太宗笑。当时,杜淹兼二职,而无清廉之誉,又素与[[长孙无忌]]关系不好,被当时舆论批评。有病的时候,太宗亲自到他家慰问,赐帛三百匹。[[贞观]]二年(628年)杜淹去世,赠[[尚书右仆射]],[[谥号]]'''襄'''。子杜敬同袭爵,官至[[鸿胪少卿]]。杜敬同子杜从则,[[唐中宗]]时为[[蒲州]][[刺史]]。
1,6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