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蕲春之行(朱纯平)

增加 4,470 位元組, 8 個月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蕲春之行'''<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2078…”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蕲春之行'''<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20788950/pexels-photo-20788950.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蕲春之行》'''是[[中国]]当代作家朱纯平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蕲春之行===

八月金桂香满园,九月红菊满庭芳。一日闲步于湖堤蔽荫之下,[[感受]]深秋凉爽,饱赏自然风光,听萨克斯乐曲。正当我醉于秋景时,忽然兜里电话响起,一听方是友人[[声音]]。我问曰“许久不闻,今有何差?”电话那边笑曰“尊兄可否同游蕲春赤龙湖、观李时珍纪念馆。”[[电话]]那头真诚相邀,手机这边颇觉中意,于是一拍即合,隔日租乘一辆小巴,十余老同事兴致勃勃往蕲春。

何为赤龙湖,我想道“莫非此处是藏龙卧虎之地或是与地形有关?经查阅,赤龙湖,其形似龙,乃黄冈地区第二大湖泊,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中下游之滨的蕲春县,是典型的浅水湖泊,也是为数不多的与长江相通的湖泊之一,现为国家湿地[[公园]]。

此地虽然很近,一江之隔,一顿饭时辰即可到达,而我从未到此游览,可谓是远亲近疏。

我们一行从大冶市区出发,经黄石新港进入蕲嘉高速,很快上棋盘洲大桥。我疑惑不解地问驾车师傅是否走错,他说此桥已通车近两年,往这走下桥即到蕲春县。同车的焦姓同事赞道“国家的建设真快啊,眨眼功夫就变化了。”我一面观赏大桥下的滚滚长江,一面欣赏创意新颍的大桥。此桥两端桥塔如同四个高大壮汉立在长江两岸,拉起横跨长江大桥,将江南的大冶市、阳新县和江北的蕲春县连接。

山水相依的赤龙湖,山川与湖泊交融,人文与自然汇合,绘出秀美绚丽的画圈。我们乘船漫游,秋风含情脉脉地掠过湖面,湖水羞涩地轻轻摇晃,奔放的阳光洒在湖面,亮闪闪,晶莹耀眼,映衬着远处的山影,迎来清影浮幽,千帆舞动,把我们带入渔舟唱晚、可诗可歌的意境之中。我[[喜欢]]大海大江大湖,它予人以宽大的胸怀,开阔的视野,激越的[[心情]]。现今到赤龙湖,给我的感受是:晓雾缭绕连云天,烟波荡漾别样情;小岛浮于碧水中,游船轻悠鸟翩翩。斟满金樽漫漫饮,赤龙湖上抱琴听;此生无悔入华夏,不受战乱享太平。同行的柯老经历过大跃进、人民公社各个时期,他动情地说“那年代国家一穷二白,我们修铁路、公路、做水库、开渠道、筑江堤、围湖堰.....全国人民一条心,轰轰烈烈建设祖国;我见证了国家的发展,改革开放的巨变......我何其有幸,欣逢盛世,莫不乐乎!”

我们一行沾赤龙湖之福,赏赤龙湖之美,怀着赤龙湖的心情来到中华医圣李时珍[[纪念]]馆。高大的红沙石牌坊虽然风化,但上方“科学之光”依然熠熠生辉。进入馆内,上下两层长廊、厅室,介绍中草药的图片以及各种植物对人体的作用让我目不暇接。馆区中央空地植珍有稀植物近百种,形状千姿百态,有的昂首挺胸面向世界,有的伸长手臂拥抱未来,有的跨越时空向我们挥手......让我沉淀在中药文化的馨香之中。

并称华夏中医药三圣的李时珍,对中华中医药作出巨大贡献。我看过《本草纲目》,他结合人体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将植物进行分类及其分布作出[[科学]]总结。可想而知他为消除病人痛苦,挽救生命爬遍千山万水,尝遍千草百虫,甜酸苦辣涩咸鲜的味觉和樟脑、麝香、花草、乙醚、薄荷、辛辣、腐腥的嗅觉唯他所知。他孜孜不倦、严谨的科学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我们生活在新时代,榜样的精神不可或缺,尤其是在国际风云变化莫测的当下,更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树立家国情怀,努力缔造强盛的中国。<ref>[http:///http://www.360doc.com/userhome/71009188 人图书馆网]</ref>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7,48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