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会计资料检查法

增加 11,142 位元組, 1 個月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会计资料检查法'''是一个名词术语。 中国汉字的发展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步的一条生动鲜明的脉络<ref>[htt…”


'''会计资料检查法'''是一个名词术语。

中国汉字的发展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步的一条生动鲜明的脉络<ref>[https://www.sohu.com/na/417629917_120378093 字母文字的演变脉络:世界所有国家的字母文字都是同出一源],搜狐,2020-09-11</ref>,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如篆书<ref>[https://www.sohu.com/na/406626057_120643884 字体的演变:篆书],搜狐,2020-07-09</ref>古朴典雅,隶书静中有动,[[草书]]风驰电掣、结构紧凑,楷书工整秀丽,行书易识好写,实用性强,字体多样。

==名词解释==

会计资料检查法亦称查账法,是指对[[会计]]凭证、账簿、报表以及其他有关[[资料]]进行检查的方法。

分类

按审查书面资料的技术,可分为核对法、审阅法、复算法、比较法、分析法;按审查资料的顺序分为逆查法和顺查法;按审查资料的范围,分为详查法和抽查法。

1、核对法

核对法是将会计记录及其相关资料中两处以上的同一数值或相关数据相互对照,用以验明内容是否一致,计算是否正确的审计方法,其目的是查明证、账、表之间是否相符,证实被审单位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的真实、正确、合法。一般要在下列资料间核对:

a.一是原始凭证与有关原始凭证,原始凭证与汇总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与汇总记账凭证(或科目汇总表)。核对内容是所附或有关的原始凭证数量是否齐全,日期、业务、内容、金额同记账凭证上的会计科目及金额是否相符,原始凭证之间、记账凭证同汇总记账凭证之间内容上是否一致。

b.二是凭证与账簿。核对凭证的日期、会计科目、明细科目、金额同账簿记录内容是否一致;汇总记账凭证(或科目汇总表)与记入总账的账户、金额、方向是否相符。

c.三是明细账同总分类账。主要核对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是否相符。

d.四是账簿与报表。以总账或明细账的期末余额或本期发生额为依据,核对账户记录同有关报表项目是否相符。

e.五是报表与报表。核对报表是否按制度规定要求编制,报表之间的相应关系是否正确。

核对中如发现错误或疑点,应及时查明原因。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采用核对法作为证据的资料必须真实正确,否则核对是毫无意义的。当缺乏依据时,相互核对的数据应至少有两个不同来源,并使其核对相符。

2、审阅法

审阅法是对凭证、账簿和报表,以及经营决策、计划、预算、合同等文件和资料的内容详细阅读和审查,以检查经济业务是否合法规,经济资料是否真实正确,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审阅法主要是查证证、账、表等会计资料。

a.一是审阅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既要从形式和技术上审查,也要从内容上审查。前者主要是审查凭证是否完整正确,如日期、摘要、金额、大小写、签章等应填写是否齐全,有无涂改;后者主要是审查经济业务是否符合有关手续,有无违反财经纪律、财会制度规定,甚至从事非法经营活动的事实等。

b.二是审阅经济资料的记录是否符合有关原理和原则。如会计账簿中科目使用是否正确、账户对应关系是否正常合理;会计报表是否按制度的规定编制,报表应有的关系是否正确等。

c.三是审阅经济资料的记录有无异常情况。如账簿中是否有涂改、刮擦、挖补、伪造以及不符合规定的书写和更动;报表各项目有无异常的增减变化现象。

3、复算法

复算法就是对凭证、账簿和报表以及预算、计划、分析等书面资料重新复核、验算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包含在核对法之中的。复核验算的主要方面有:一是原始凭证中单价乘数量的积数,小计、合计等,二是记账凭证中的明细金额合计,三是账簿中每页各栏金额的小计、合计、余额,四是报表中有关项目的小计、合计、总计及其它计算,五是预算、计划、分析中的有关数据。

4、比较法

比较法就是通过相同被审项目的的实际与计划、本期与前期、本企业与同类企业的数额进行对比分析,检查有无异常情况和可疑问题,以便跟踪追查提供线索,取得审计证据。如以本期的有关项目相比(如利润未同产品销售收入同步增长),以被审项目同其它单位的相同项目相比(如把流动资金周转水平同先进企业比),都可以说明情况,发现问题。

比较法又可分为绝对数比较法和相对数比较法,两者目的只存一个,就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审计和核对。

5、分析法

分析法是通过分解被审项目的内容,以揭示其本质和了解其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它包括:

a.比率分析法。就是通过对相关项目之间的比率关系,如资金周转率、资金利润率、销售成本率等进行对比分析,从中发现情况,或判断被审单位的经济活动是否经济、合理。

b.账户分析法。就是根据账户对应关系的原理,对某些账户借贷方发生额及其对应账户进行对照分析,从中找出异常情况。例如将“产品销售”、“银行存款”和“应收销货款”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一方面可以审核有无差错,另一方面可以深入了解产品销售情况和应收账款的情况,如有异常现象则应进一步采用其他方法进行审计。

c.趋势分析法。即分析某项经济指标在若干时期的发展趋势的方法。运用此法,分三个步骤:首先,确定所要分析的经济指标(如捐益、应收账款、应付账款、产成品等),其次,确定基期数,最后将该指标各年度的数额除以基期数,求出年度对基期的趋势比率。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观察某项指标不同时期的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如发现变动过大或过小等异常情况,则需进一步深入审查。

此外,还有对有关账户按期限长短进行归类分析,借以进一步重点追查的期龄分析法;对会计报表相关项目之间的平衡关系、勾稽关系进行对照分析的平衡分析法;分析计算各个因素变动对有关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的因素分析法。按运用方法的时间和目的的不同,分析还有事前分析、事中分析和事后分析之分。

上述分析方法运用于审计主要是经济益审计、管理审计类,当然,它也用于财务管理和其它经营管理方面,如财务分析、技术分析、统计分析和经济活动分析,而且它本身就这些分析的主要方法。

6、逆查法

逆查法是按照经济活动进行的相反顺序,从终点查到起点的审计方法。在财务收支审计中,它就是按照会计核算程序的相反次序,先审查会计报表,从中发现错弊和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依次审查和分析报表、账簿和凭证。

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从大处着手,审计面较宽,审查的重点和目的比较明确易于查清主要问题,审计功效较高;不足之处是着重审查分析报表,并据以重点逆查账目,可能遗漏或疏忽某些更重要的问题,难以揭露错弊。而且逆查法难度较大,因此,对审计人员业务素质要求较高。

7、顺查法

顺查法是按照经济活动发生的先后顺序,依次从起点查到终点的审计方法。对会计资料的审查就按照会计核算程序的先后顺序,依次审核和分析凭证、账簿和报表。

具体作法是:首先审查原始凭证及记账凭证,然后进一步结合凭证查账簿,最后根据账簿审阅会计报表。

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简便易行,由于它按记账程序逐一地、仔细地核对,审计内容详细,一般说来账务上的错误和弊端可以毫无遗漏,审计结果较为可靠。缺点是事无大小都同等对待,往往把握不住重点和主次方向,且着重对证账表的机械核对,费时费力,可能因小失大,因此一般适用于对规模较小,业务不多的单位审计时采用。

8、详查法

详查法是对被审单位被审期内的全部证账表或某一重要(或可疑)项目所包括的全部账项进行全面、详细的审查。早期的财务审计、通常采用这种方法。

9、抽查法

抽查法指从被审单位被审计对象中抽取其中一部分进行审查;根据审查结果,借以推断审计对象总体有无错误和弊端。其基本特点是:根据审计对象的具体情况和审计目的,经过判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相对重要的项目作为样本,或者从被审查资料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然后根据样本的审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的正确性,或推断其余未抽部分有无错弊。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抽取样本,故又称为抽样审计法。现代审计多用此法。

抽查法可分为任意抽样法、判断抽样法和统计抽样法三种:

(1)任意抽样法。这种方法是审计人员在总体中任意抽取一部分进行审计,抽查的出发点纯粹是为了减少审计人员的工作量。选取哪些内容,什么经济资料和经济活动,选取多少内容、多少样本等都无一定规律和依据,审计人员心中无数。因此,它所取得的审计证据,风险较大,有时带有极大的偶然性和任意性。

(2)判断抽查法。又称重点抽查法,它是根据审计目的、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完备程度和所需要的证据,由审计人员根据经验,有选择有重点地对审计总体中一部分内容进行审计,据以对总体作出推断。这种方法重点突出,针对性强,但所得的抽查结果是否有效,不好判定。此项抽查法和审计人员的素质是密不可分的。

显然,上述两种方法主观色彩太浓,客观性较差,不能正确反映审计工作的效果。

(3)统计抽样法。又称数数理抽查法,它是指审计人员运用概率论的原理,按随机原则在审计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内容作为样本进行审计,再根据样本结果推断总体特征。统计抽样法有三个主要特点:①依靠概率论的原理进行抽查,不依赖审计人员的经验和判断能力,样本规模由审计总体的数量因素决定;②样本不是人为的重点选择,而是根据随机原则,保证了被审项目总体各部分被选择抽样的机会均等;③根据随机抽取的样本得出的结果来推断总体的特征,较为科学合理。

统计抽样的具体运用有两种,一是用符合性测试,用来估计总体特征的发生率,二是用于实质性测试,用来估计总体数额的差异值,前者称属性抽样,后者称变量抽样。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學總論]]
247,28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