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审计重要性

增加 6,292 位元組, 2 個月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审计重要性'''是一个专有名词术语。 中华文明是一种独特的文明<ref>[https://www.sohu.com/a/328054718_120104890?_trans_=000019_wz…”


'''审计重要性'''是一个专有名词术语。

中华[[文明]]是一种独特的文明<ref>[https://www.sohu.com/a/328054718_120104890?_trans_=000019_wzwza 中华汉字:人类发展史上空前绝后的文明瑰宝!],搜狐,2019-07-20</ref>,其文字也是非常独特的。在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中,只有[[中国]]由于其民族文化强大的包容性与同化性而始终没有间断过的文化传承,这使汉字成为[[世界]]上较少的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约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出现的甲骨文<ref>[https://www.sohu.com/a/522146935_121124216?_trans_=000019_wzwza 传统荟萃 | 甲骨文],搜狐,2022-02-11</ref>被广泛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一直发展到今日,有三四千年的历史。

==名词解释==

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审计重要性的详细理解

财务报告编制基础通常从编制和列报财务报表的角度阐释重要性概念。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可能以不同的术语解释重要性,但通常而言,重要性概念可从下列方面进行理解:

1.如果合理预期错报(包括漏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通常认为错报是重大的;

2.对重要性的判断是根据具体环境作出的,并受错报的金额或性质的影响,或受两者共同作用的影响;

3.判断某事项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重大,是在考虑财务报表使用者整体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作出的。由于不同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可能差异很大,因此不考虑错报对个别财务报表使用者可能产生的影响。

审计准则规定,在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评价识别出的错报对审计的影响,以及未更正错报对财务报表和审计意见的影响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运用重要性概念。

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注册会计师就必须对重大错报的金额和性质作出一个判断,包括确定财务报表体的重要性水平和适用干特定类别交易、账户金额和披露的一个或多个重要性水平。当错报金额高于整体重要性水平时,就很可能被合理预期将对使用者根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产生影响。

注册会计师在计划审计工作时对何种情形构成重大错报作出的判断,为下列方面提供了基础:(1)确定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2)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3)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注册会计师还应当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以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并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在整个业务过程中,随着审计工作的进展,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所获得的新信息更新重要性,并考虑进一步审计程序是否仍然适当。在形成审计结论阶段,要使用整体重要性水平和为了特定类别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而确定的较低金额的重要性水平来评价已识别的错报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和对审计报告中审计意见的影响。

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在计划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一个合理的重要性水平,以发现在金额上重大的错报。注册会计师在确定计划的重要性水平时,需要考虑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等方面情况的了解、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

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由于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得出财务报表是否合法、公允反映的结论。注册会计师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应当确定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确定多大错报会影响到财务报表使用者所做决策,是注册会计师运用职业判断的结果。很多注册会计师根据所在会计师事务所的惯例及自己的经验,考虑重要性。确定重要性需要运用职业判断。通常先选定一个基准,再乘以某一百分比作为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在选择基准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1.财务报表要素(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人和费用);

2.是否存在特定会计主体的财务报表使用者特别关注的项目(如为了评价财务业绩,使用者可能更关注利润、收人或净资产);

3.被审计单位的性质、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以及所处行业和经济环境;

4.被审计单位的所有权结构和融资方式(例如,如果被审计单位仅通过债务而非权益进行融资,财务报表使用者可能更关注资产及资产的索偿权,而非被审计单位的收益);

5.基准的相对波动性。

适当的基准取决于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包括各类收益(如税前利润、营业收入、毛利和费用总额),以及所有者权益或净资产。对于以营利为目的的实体,通常以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作为基准。如果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不稳定,选用其他基准可能更加合适,如毛利或营业收入。就选定的基准而言,相关的财务数据通常包括前期财务成果和财务状况、本期最新的财务成果和财务状况、本期的预算和预测结果。当然,本期最新的财务成果和财务状况,本期的预算和预测结果需要根据被审计单位情况的重大变化(如重大的企业并购)和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和经济环境情况的相关变化等作出调整。例如,当按照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的一定百分比确定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时,如果被审计单位本年度税前利润因情况变化出现意外增加或减少,注册会计师可能认为按照近几年经常性业务的平均税前利润确定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更加合适。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學總論]]
251,51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