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北京云居寺

增加 4 位元組, 2 個月前
历史背景
云居寺始建于隋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至辽圣宗时期(公元983—1011年)形成五大院落、六进殿宇,金、元、明、清各代都有修葺。1942年遭到[[日本]]侵略军轰炸毁环。 云居寺虽然被炮火所毁,但闻名于世的石刻大藏经埋藏地下,保存完好。
云居寺石经始刻于隋大业年间。当时高僧[[静琬]]继承其师北齐南岳慧思遗愿,在石经山刻石造经。[[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静琬逝后其弟子[[玄导]]、[[仪么]]、[[慧暹]]、[[玄法]]又相继主持刻经事业,历经隋、唐、辽、金、元、明诸朝,延续千载,至明末。经版藏于石经山九个山洞中,其中藏经最早也最重要的是第五洞穴,称 [[ 雷音洞 ]]
静琬最初所刻的一百四十六块石经镶嵌于洞内四壁之上。洞中央有四根八角形石柱,每根柱上均有浮雕佛像,共一千多尊,称[[千佛柱]]。由于山洞藏经贮满,辽金时代续刻的经版就没再运上山,而藏于云居寺南塔下地穴中。
13,40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