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林摶秋

增加 1,653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林摶秋'''({{bd|1920年|10月6日|1998年|4月4日|CatIdx=L林}}),[[台灣]][[桃園區]]人,[[劇作家]]、[[電影製片家]]及[[電影導演]]。在[[台灣日治時期|日本統治台灣期間]],曾為[[日本]]籍[[教師]]改名「'''林博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恢復原名,一生跨足[[戲劇]]、[[電影]]、實業界。
==「我就不相信台灣人在台灣拍台語片,台語片會興盛不起來!」==
擋不住的霸氣外露,這是林摶秋曾在公開場合說過的話。林摶秋,日治時期到戰後活躍於新劇運動的留日學生、劇作家,也是戰後的實業家。年輕時他是個活力滿點的知識青年,透過一齣齣舞台劇的搬演,再現人情冷暖,揭發社會現實,也實踐熱血覺青的社會改革理念。但是二二八事件爆發,隨之而來的是整個台灣社會漫長的噤聲時代,他中斷了戲劇活動,接掌家業,成為了一位實業家。1956年台語片時代來臨,文化人們又看到了當年的未竟之業,出資拱林摶秋自己出來做片廠。林摶秋曾經待過[[日本]]東寶,是那個年代在台灣極少數真正有過片廠實務經驗的人。
 
自己的電影自己拍,林摶秋當仁不讓,他捲起袖子親自下海創辦了「玉峰影業」及「湖山片廠」,矢言要做好的台語片,要做產業的領頭羊。他的公司免費招收學員,不跟學員簽約,擺明了是幫整個台灣培養影業人才。後來,雖然天不從人願,玉峰從落成到落幕只有短短的8年,但是他不僅真的帶出一批電影生力軍,也著實拍出了今天我們在大銀幕上看到的,放了60年依舊溫潤的幾部滄海遺珠。
 
其中國家電影中心典藏了1960年的《丈夫的秘密》(原作名《錯戀》,《丈夫的秘密》是刪剪版)、1965年的《五月十三傷心夜》及《六個嫌疑犯》,並且都已經數位修復完成,可以看到這些經典作品最原汁原味的面貌。
 
== 生平 ==
98,65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