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81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一面之缘'''<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7067…”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一面之缘'''<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7067259/pexels-photo-7067259.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一面之缘》'''是[[中国]]当代作家胡常珍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一面之缘===
刺骨的寒冷裹挟着街边颤抖的枯枝瘦叶。昏黄的灯光下,行人寥寥无几,不到七点,县城就像一座屹立在冰雪世界中荒凉的城堡般沉寂。突如其来的降温打了人们个措手不及。我与丈夫窝在车里望着,等着,心急如焚。暖风一直开着,还是能感觉到丝丝凉意渗入骨头缝,玻璃窗上隐隐绰绰留下清洗过的痕迹。看到稀稀拉拉的孩子们从机场大厅探出身子张望接机的亲人,我们面露[[喜悦]],儿子也快出来了吧。
足足在车上等了半个小时,我们打开车门,靠近机场营业厅的大门,在厅里来来回回[[徘徊]]了二十多分钟,我的脚冻硬了,腿有点酸,[[感觉]]寒气径直灌进了胸腔,可还是未见儿子出来。[[时间]]一分钟一分钟流逝着,一个女孩子像一只跳脱的兔子奔跑到我们身边,一回头发现他们一家子出动来接她了。我踮起脚尖张望着,一个青年,头上一顶黑色休闲小帽遮着一张青春的脸庞,白色的短款羽绒服搭了一条阔腿牛仔裤,简洁精干,慢慢从通道走来,眼睛从东到西找寻着他熟悉的亲人。我心头一热,是儿子?可他从来不喜欢戴帽子,一年未见了,都有点不敢认了,可也不能冷了孩子的心,认错就认错,谁叫自己是个近视眼呢!我挥着手朝儿子喊,“儿子,这里,这里!”机场的冷酷一下子被我的喊叫打破,青年紧走几步来到我们身边。我这才确定是儿子,我思念至深的孩子。丈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蹿过去,夺下了儿子的行李箱,嘴里还不住嘘寒问暖。问路上的情况,问机上的见闻,问饭食怎样,像是一口气要把一年未见的关心一鼓作气倒出来,揉碎,塞到儿子心里。此时我却不知道话从哪里说起。欲说相思渺无处,围定寒炉人不语。我想一个人在极度思念之中,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心里的酸涩的。
儿子和丈夫并肩同行,我在后面慢慢腾腾感觉久违的愉悦。儿子说哈尔滨那边的面食实在难以下咽,他想吃家乡的削面,地道的削面。坐上车,我在大脑里把小区附近面馆的名字一一搜罗出来,又细细对比了风格,与儿子商量着晚饭,最终因为天寒地冻,儿子也不愿让我们破费,选择在我们小区楼下面馆吃削面。
冷清的面馆,幽幽的灯光,除了看到炉灶上冒着热气,感觉整个[[世界]]都被冰凉包围了。老板娘站在前台迎接我们的到来,脆生生的语调像玻璃窗上的小溪流进我们的心里。削面师傅得令后开始大刀阔斧削面。我环视着面馆,有一个瘦小的老人不知在忙碌什么。是打杂的?是吃面的?天气冷得滴水成冰,她这么晚了,不容易啊!在等面上桌的间隙,我暼了一眼老人。老人头戴紫红色绒帽,身穿黑色棉袄,黑色棉裤。因为她的棉衣棉裤足够厚实,看起来像一个被绑得严严实实的粽子。我想好好看看她到底有多大[[年纪]]了,黑色的围巾遮得密不透风。我愣怔了一下,这老人无儿无女吗?在这里也只能端端碗,洗洗锅吧!面上桌了,父亲也从小区来到了面馆。我们点了三大碗面。我与儿子分享一大碗削面,丈夫与父亲,各自一大碗,我还要了四个丸子,四个油豆腐,四颗鸡蛋。
父亲心满意足地吃着削面,我把丸子夹给了父亲与儿子,儿子又把丸子夹给了我。丈夫又把鸡蛋夹给了我,我赶快还给他,人人都有,根本不必让来让去。面削得很好,煮得也刚刚好,儿子意味深长道,“终于吃上削面了!”我们一家子的叽叽喳喳让惨淡的面馆充满了温馨。抬头取醋的时候,我猛然看到那个老人在我们旁边桌子坐下,也要了一碗面吃起来。
奇怪的是,我抬头,她也抬头,我低头吃面,再抬头,她还在抬头看我。难道她认识我?我垂下头,吃完了与儿子分过的半碗面。我与儿子说起儿子上小学一年级吃削面的往事。那时候,生活拮据,只到了儿子考试前,我才会带孩子们吃削面。我们母子俩每次点一大碗面分着吃,孩子想添个火腿肠或者丸子的想法我心知肚明,却从不曾给过孩子满满当当一碗面的温暖。此刻,分着一大碗面,却是因为怕吃多发福,儿子哈哈大笑。吃完面,儿子为我们每个人倒了一杯热水,端起来,杯子冰凉冰凉的,水冒着些许热气,我想再等等,儿子试了试,水温刚好,我才一饮而尽,站起来穿衣服。
我慢慢整理着羽绒服,老人轻轻走到我跟前,“这是你儿子吧!和你长得一模一样,帅!”老人的普通话很标准,以致于我也回之以朴素的普通话,“嗯!”回应中有满足,有幸福,有骄傲。
我素来是不紧不慢的人,最后一个走出面馆。刚出门,就发现门口有一个尼龙袋横亘在脚下。我可以选择无视迈过去,也可以喊来老板娘挪开,仅一秒钟的思索,我就俯下身子用力推尼龙袋,只见老人过来拽尼龙袋。原来尼龙袋是她的,我瞅见尼龙袋里的菜叶恍然大悟,看来老人是来饭店讨要菜叶的。从面馆透出的光中,我认真打量起老人。眼窝深陷,皮肤惨白,可说起话,铿锵有力。我再次弯腰拽过尼龙袋,那一瞬我想起了前段时间因为腰间盘突出不能干活的痛苦,可我没敢犹豫,与老人把尼龙袋抬上了她的三轮车。老人感激地冲我笑了笑。我与其攀谈得知,老人已七十二了,家里养了十来只羊,所以经常过来讨要菜叶喂羊。我的心在震惊之余沉了下去……七十二了,这么大年纪,还在奔波,身体再硬朗,口齿再清晰,干活再有力都不是夜晚冒着严寒奔波的年纪了!事实上,在生活面前,无论是谁除了选择积极面对,并无良方!
老人坐上她的三轮车,发动起来,当越过我身边,停下又喊道:“美女,谢谢!”清脆的嗓音在夜色中响起,悦耳动听。我回之以微笑,“不用谢!您慢点!”老人驾着三轮车像风一般离去,我却把思绪停留在了那一刻。一面之缘,我看到了老人看我的热情与亲昵,也看到了老人看儿子时的孤寂与落寞,在这数九寒天,她在为了一碗生活忙碌,她的亲人,孩子们在哪里?还好,这么冷的天,我的心里温暖,我的家里温暖,我飞快地朝小区门口走去……
<ref>[http:///http://www.360doc.com/userhome/963138 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胡常珍,笔名诗在火山,[[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人,大同市作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center>'''一面之缘'''<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7067259/pexels-photo-7067259.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一面之缘》'''是[[中国]]当代作家胡常珍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一面之缘===
刺骨的寒冷裹挟着街边颤抖的枯枝瘦叶。昏黄的灯光下,行人寥寥无几,不到七点,县城就像一座屹立在冰雪世界中荒凉的城堡般沉寂。突如其来的降温打了人们个措手不及。我与丈夫窝在车里望着,等着,心急如焚。暖风一直开着,还是能感觉到丝丝凉意渗入骨头缝,玻璃窗上隐隐绰绰留下清洗过的痕迹。看到稀稀拉拉的孩子们从机场大厅探出身子张望接机的亲人,我们面露[[喜悦]],儿子也快出来了吧。
足足在车上等了半个小时,我们打开车门,靠近机场营业厅的大门,在厅里来来回回[[徘徊]]了二十多分钟,我的脚冻硬了,腿有点酸,[[感觉]]寒气径直灌进了胸腔,可还是未见儿子出来。[[时间]]一分钟一分钟流逝着,一个女孩子像一只跳脱的兔子奔跑到我们身边,一回头发现他们一家子出动来接她了。我踮起脚尖张望着,一个青年,头上一顶黑色休闲小帽遮着一张青春的脸庞,白色的短款羽绒服搭了一条阔腿牛仔裤,简洁精干,慢慢从通道走来,眼睛从东到西找寻着他熟悉的亲人。我心头一热,是儿子?可他从来不喜欢戴帽子,一年未见了,都有点不敢认了,可也不能冷了孩子的心,认错就认错,谁叫自己是个近视眼呢!我挥着手朝儿子喊,“儿子,这里,这里!”机场的冷酷一下子被我的喊叫打破,青年紧走几步来到我们身边。我这才确定是儿子,我思念至深的孩子。丈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蹿过去,夺下了儿子的行李箱,嘴里还不住嘘寒问暖。问路上的情况,问机上的见闻,问饭食怎样,像是一口气要把一年未见的关心一鼓作气倒出来,揉碎,塞到儿子心里。此时我却不知道话从哪里说起。欲说相思渺无处,围定寒炉人不语。我想一个人在极度思念之中,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心里的酸涩的。
儿子和丈夫并肩同行,我在后面慢慢腾腾感觉久违的愉悦。儿子说哈尔滨那边的面食实在难以下咽,他想吃家乡的削面,地道的削面。坐上车,我在大脑里把小区附近面馆的名字一一搜罗出来,又细细对比了风格,与儿子商量着晚饭,最终因为天寒地冻,儿子也不愿让我们破费,选择在我们小区楼下面馆吃削面。
冷清的面馆,幽幽的灯光,除了看到炉灶上冒着热气,感觉整个[[世界]]都被冰凉包围了。老板娘站在前台迎接我们的到来,脆生生的语调像玻璃窗上的小溪流进我们的心里。削面师傅得令后开始大刀阔斧削面。我环视着面馆,有一个瘦小的老人不知在忙碌什么。是打杂的?是吃面的?天气冷得滴水成冰,她这么晚了,不容易啊!在等面上桌的间隙,我暼了一眼老人。老人头戴紫红色绒帽,身穿黑色棉袄,黑色棉裤。因为她的棉衣棉裤足够厚实,看起来像一个被绑得严严实实的粽子。我想好好看看她到底有多大[[年纪]]了,黑色的围巾遮得密不透风。我愣怔了一下,这老人无儿无女吗?在这里也只能端端碗,洗洗锅吧!面上桌了,父亲也从小区来到了面馆。我们点了三大碗面。我与儿子分享一大碗削面,丈夫与父亲,各自一大碗,我还要了四个丸子,四个油豆腐,四颗鸡蛋。
父亲心满意足地吃着削面,我把丸子夹给了父亲与儿子,儿子又把丸子夹给了我。丈夫又把鸡蛋夹给了我,我赶快还给他,人人都有,根本不必让来让去。面削得很好,煮得也刚刚好,儿子意味深长道,“终于吃上削面了!”我们一家子的叽叽喳喳让惨淡的面馆充满了温馨。抬头取醋的时候,我猛然看到那个老人在我们旁边桌子坐下,也要了一碗面吃起来。
奇怪的是,我抬头,她也抬头,我低头吃面,再抬头,她还在抬头看我。难道她认识我?我垂下头,吃完了与儿子分过的半碗面。我与儿子说起儿子上小学一年级吃削面的往事。那时候,生活拮据,只到了儿子考试前,我才会带孩子们吃削面。我们母子俩每次点一大碗面分着吃,孩子想添个火腿肠或者丸子的想法我心知肚明,却从不曾给过孩子满满当当一碗面的温暖。此刻,分着一大碗面,却是因为怕吃多发福,儿子哈哈大笑。吃完面,儿子为我们每个人倒了一杯热水,端起来,杯子冰凉冰凉的,水冒着些许热气,我想再等等,儿子试了试,水温刚好,我才一饮而尽,站起来穿衣服。
我慢慢整理着羽绒服,老人轻轻走到我跟前,“这是你儿子吧!和你长得一模一样,帅!”老人的普通话很标准,以致于我也回之以朴素的普通话,“嗯!”回应中有满足,有幸福,有骄傲。
我素来是不紧不慢的人,最后一个走出面馆。刚出门,就发现门口有一个尼龙袋横亘在脚下。我可以选择无视迈过去,也可以喊来老板娘挪开,仅一秒钟的思索,我就俯下身子用力推尼龙袋,只见老人过来拽尼龙袋。原来尼龙袋是她的,我瞅见尼龙袋里的菜叶恍然大悟,看来老人是来饭店讨要菜叶的。从面馆透出的光中,我认真打量起老人。眼窝深陷,皮肤惨白,可说起话,铿锵有力。我再次弯腰拽过尼龙袋,那一瞬我想起了前段时间因为腰间盘突出不能干活的痛苦,可我没敢犹豫,与老人把尼龙袋抬上了她的三轮车。老人感激地冲我笑了笑。我与其攀谈得知,老人已七十二了,家里养了十来只羊,所以经常过来讨要菜叶喂羊。我的心在震惊之余沉了下去……七十二了,这么大年纪,还在奔波,身体再硬朗,口齿再清晰,干活再有力都不是夜晚冒着严寒奔波的年纪了!事实上,在生活面前,无论是谁除了选择积极面对,并无良方!
老人坐上她的三轮车,发动起来,当越过我身边,停下又喊道:“美女,谢谢!”清脆的嗓音在夜色中响起,悦耳动听。我回之以微笑,“不用谢!您慢点!”老人驾着三轮车像风一般离去,我却把思绪停留在了那一刻。一面之缘,我看到了老人看我的热情与亲昵,也看到了老人看儿子时的孤寂与落寞,在这数九寒天,她在为了一碗生活忙碌,她的亲人,孩子们在哪里?还好,这么冷的天,我的心里温暖,我的家里温暖,我飞快地朝小区门口走去……
<ref>[http:///http://www.360doc.com/userhome/963138 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胡常珍,笔名诗在火山,[[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人,大同市作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