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七堵區

增加 1,372 位元組, 2 個月前
無編輯摘要
七堵原是台灣原住民族巴賽族居住的區域。 清治時期漢人為防原住民侵襲,於居住地外圍設置土牆,土牆一丈稱為「板」,五板稱為「堵」。 七堵位於第七個防禦據點,故以此為名。<ref>[https://ytliu0.pixnet.net/blog/post/230987968 七堵區],痞客邦</ref>
 
 
==七堵的歷史==
七堵地區最早的漢人開墾大約在乾隆初期,由泉州安溪人從淡水上陸,後移居至七堵居住。初期經濟活動是以採集[[木材]]、藤或蕃薯供應台北地區為主。到了乾隆三十五年以後,居民才購地農耕,也使七堵地區逐漸開發。關於行政區歸屬,清朝時,七堵區屬於基隆廳石碇堡,日治初期仍沿襲前制,於現在的七堵區、暖暖區及安樂區鶯歌石地段,設台北縣基隆支廳五堵、暖暖、瑪陵坑等三區,轄有五堵友蚋、瑪陵坑、七堵、草濫、六堵、鶯歌石、八堵、碇內等九庄及暖暖街。
 
日治時,於明治三十年(1897年),在七堵地區設立台北縣水返腳辦務署;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又改屬台北廳基隆支廳。大正九年(1920年)地方制度改正,廢庄改為大字,將五堵區、暖暖區、瑪陵坑合並為七堵庄,隸屬台北州基隆郡。國民黨政府來台後,改為台北縣七堵鄉;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改劃為基隆市七堵區。講完七堵的行政區劃分是不是有點眼花,畢竟七堵位於台北地區和基隆地區的邊緣,究竟應該歸於哪一區,對當時的執政者來說都是很難決定的事情。<ref>[https://www.thiefplaces.com/post/07232018 七堵區],Donate斗內</ref>
==觀光景點==
* [[ 泰安瀑布]]* [[ 大牛稠登山步道]]
* 姜子寮山步道
* 七堵鐵道紀念公園
* 金明昌鹿園
* 文興農場
* [[ 龍順觀光農場]]
* 植物生態教學-葉山藥園<ref>[https://www.klct.klcg.gov.tw/tw/klct/807.html 七堵區],七堵區公所</ref>
* 親水公園(瑪西桐花步道)
31,69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