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55
次編輯
變更
自由平等
,创建页面,内容为“'''自由、平等'''、博爱是18世纪资产阶级法国大革命时期提出的政治口号。目的在于联合城市平民和农民,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自由、平等'''、博爱是18世纪资产阶级法国大革命时期提出的政治口号。目的在于联合城市平民和农民,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实现[[资产阶级]]统治。是资产阶级政治和经济要求的反映。自由即“个性自由”,“保障人权”,“贸易自由”,“按照自己[[意志]]进行活动的权利”;平等是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博爱]]提倡“人类普遍的爱”。十七八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已传播了关于自由、平等、博爱的社会政治思想,到1792年9月法国宣布为共和国时,才作为完整口号被提出来。这一口号在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初期具有进步意义。<ref>[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658783053390771845.html?fr=bks0000&word=%E8%87%AA%E7%94%B1%2C%E5%B9%B3%E7%AD%89%2C%E5%8D%9A%E7%88%B1 平等自由博爱是什么主义]百度知道</ref>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img src="https://www.mianfeiwendang.com/pic/e2183f26be6df2d4b5ff2ae1/1-810-jpg_6-1080-0-0-1080.jpg " width="180"></center><small>[]</small>
|}
== 发展历史 ==
纵然“自由、平等、博爱”是法国革命的原则,但它并没有成为革命时期的口号。革命爆发时,巴黎镇长让-尼古拉·巴什(Jean-Nicolas Pache)在巴黎的墙上涂上“自由、平等、博爱,或死亡”(法语:Liberté,Égalité,Fraternité,ou la mort)。首次使用它的政治人物是罗伯斯庇尔,他在1790年的国会会议中的演说中,改编了巴什的标语。在第二共和时期,这口号才确定为“自由、平等、博爱”,直至第三共和时期,它才被定立为官方格言。
波旁复辟期间,这口号被摒弃,直至1848年才被后来成为国会中的人民代表,勒鲁重新提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被纳粹德国占领,维希法国总统贝当把国家口号改写成“劳动、家庭、祖国”(法语:Travail, famille, patrie)。
二战之后,较温和的“自由、平等、博爱”版本被写进1946年和1958年的法国宪法中,已成为法国的国家格言。
=参考文献=
[[Category:030 國學總論]]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img src="https://www.mianfeiwendang.com/pic/e2183f26be6df2d4b5ff2ae1/1-810-jpg_6-1080-0-0-1080.jpg " width="180"></center><small>[]</small>
|}
== 发展历史 ==
纵然“自由、平等、博爱”是法国革命的原则,但它并没有成为革命时期的口号。革命爆发时,巴黎镇长让-尼古拉·巴什(Jean-Nicolas Pache)在巴黎的墙上涂上“自由、平等、博爱,或死亡”(法语:Liberté,Égalité,Fraternité,ou la mort)。首次使用它的政治人物是罗伯斯庇尔,他在1790年的国会会议中的演说中,改编了巴什的标语。在第二共和时期,这口号才确定为“自由、平等、博爱”,直至第三共和时期,它才被定立为官方格言。
波旁复辟期间,这口号被摒弃,直至1848年才被后来成为国会中的人民代表,勒鲁重新提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被纳粹德国占领,维希法国总统贝当把国家口号改写成“劳动、家庭、祖国”(法语:Travail, famille, patrie)。
二战之后,较温和的“自由、平等、博爱”版本被写进1946年和1958年的法国宪法中,已成为法国的国家格言。
=参考文献=
[[Category:030 國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