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劫夫

增加 18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中文名字 = '''[[ 李劫夫]]'''
| 别名 = 云龙
| 圖像 = [[File:劫夫.jpg|缩略图|center|[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2014/09/07/14100937768523175.jpg 原图链接]]]
| 出生地点 = 吉林农安
| 職業 = 军人,演员,音乐家
|知名作品 = 《 [[ 我们走在大路上 ]] 》</br>《 [[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 》</br>《 [ 沁园春·雪 ]] 》</br>}}
'''李劫夫'''(1913年11月17日-1976年12月17日))原名云龙,吉林农安人。著名的歌曲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延安人民剧社教员,西北战地服务团、冀东军区文工团团员,东北野战军第九纵队文工团团长,1948午后任东北鲁艺音乐部部长,东北音乐专科学校校长,沈阳音乐学院教授、院长,中国音协第一、二届理事和辽宁分会主席。
 
== '''人物生平''' ==
​ 李劫夫(1913-1976),中国作曲家,原名李云龙,曾用名李捷夫。1913年11月17日生于吉林省农安县,1976年12月17日病逝于沈阳。
早年在家乡就读小学、中学。九一八事变后,在青岛、南京等地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赴延安,先后在延安人民剧社、西北战地服务团工作。 1943年调往晋察冀边区任宣传干事及冲锋剧社副社长。抗日战争胜利后,先后任热河军区胜利剧社副社长、冀东军区文工团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九纵队文工团团长和东北鲁迅艺术学院音乐工作团副团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东北音乐专科学校校长,沈阳音乐学院院长,并兼任辽宁省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辽宁分会主席。然而,自1972年初起,在其后长达十年的时间里,不论是广播电台中,还是电视里,却突然听不到这位红色音乐家所作的那些歌曲了,只因李劫夫"与林彪的事有关"而"犯有严重的政治错误"。 1976年12月17日,李劫夫因心脏病发作猝逝,终年63岁。<ref>[https://baike.so.com/doc/6064575-6277634.html 来源360百科] </ref>
 
== '''个人成就''' ==
李劫夫有广泛的文艺才能,对美术、文学、戏剧都有较高的造诣,其突出的艺术成就表现在歌曲创作方面。他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及人民群众的音乐审美习惯有深刻的了解,他的作品大都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通俗、质朴、自然、生动的艺术特色。他以民间分节歌形式写作的许多叙事歌曲,如《 [[ 歌唱二小放牛郎 ]] 》、《 [[ 王禾小唱 ]] 》和《 [[ 忘不了 ]] 》等,生动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群众的斗争生活和英雄事迹,曲调亲切动听、结构简练严谨,曾流行于华北各抗日民主根据地。他运用北方说唱音乐、戏曲音乐的艺术手法于歌曲创作之中,扩大了歌曲体裁的表现容量。在《 [[ 八月十五 ]] 》、《 [[ 常家庄的故事 ]] 》、《 [[ 胜利花开遍地红 ]] 》等歌曲和歌剧《 [[ 星星之火 ]] 》等作品中,表现出他对歌词的处理、对音乐语言的推陈出新所具有的独到功力。歌曲《 [[ 我们走在大路上 ]] 》热情洋溢、豪迈乐观,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他为毛泽东诗词谱写的歌曲,如《 [ 蝶恋花·答李淑一 ]] 》、《 [[ 沁园春·雪 ]] 》、《 [[ 七律二首·送瘟神 ]] 》和《 [[ 浪淘沙·北戴河 ]] 》等,成功地体现了时代性与民族性的结合,或气势雄伟,或委婉细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1964年由春风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了《 [[ 劫夫歌曲选 ]] 》,其中收入了他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歌曲作品205首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李劫夫创作的歌曲传唱甚广,如《 [[ 我们走在大路上 ]] 》、《 [[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 》、《 [[ 沁园春·雪 ]] 》等。然而,自1972年初起,突然听不到这些歌曲了。这是什么缘故?流传的消息是:与林彪有关。 劫夫是一个非常勤奋的音乐创作家。从他在抗日根据地开始创作歌曲时起,一生中,他竟写就两千多首歌,如《 [[ 我们走在大路上 ]] 》、《 [[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 》、《 [[ 歌唱二小放牛郎 ]] 》等。"文革"中,他的创作更是进入一个特别的时代,李劫夫为毛泽东公开发表的所有诗词,都谱了曲,写下了大量的所谓"语录歌",并被广为传唱。<ref>[https://baike.so.com/doc/6064575-6277634.html来源360百科] </ref> 
== '''图片''' ==
[[File:劫夫11.jpg|缩略图|center [http://p3.so.qhimgs1.com/bdr/521__/t01acb1b8ae28ee6eb3.jpg 原图链接]]]
 
 
 
== '''人物关系''' ==
== '''为林豆豆做媒''' ==
"文革"一开始,劫夫其实就很害怕。因为他不懂政治,不知道政治游戏中的潜规则。对政治运动,他常常害怕会整到自己头上来。但身为沈阳音乐学院院长,李劫夫像成千上万的领导干部一样,没有逃脱被批斗、抄家的厄运,但后来他被"中央文革"力保留在北京。李劫夫1967年在北京期间,常住黄永胜(1943年李劫夫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下属的文艺机构"冲锋剧社"的副社长,当时三分区司令员是黄永胜,两人是上下级关系。--编者注)家里。后来两家人在往来中变得非常亲密,劫夫的夫人张洛与黄永胜夫人项辉芳更是以姐妹相称。1968年初的一天,项辉芳告知张洛,叶群委托她帮林豆豆找一个非干部子弟做对象。因此,她问张洛能否在文艺界找找。后来张洛还真在文联给找了一个小伙子,经带给项辉芳与叶群先后"目测"合格后,叶群便让项、张带给林彪看。于是,叶群便安排了一个由林彪接见革命音乐家李劫夫的政治活动,让那小伙子冒充劫夫的随行人员。这是劫夫惟一的一次受到林彪接见。回家后,夫妇两人连忙给林彪写了一封感谢信,表示要"永远忠于毛主席,永远忠于林副主席"等等。这封信,日后便以向林彪表忠心的"效忠信"名目,成为劫夫的一桩罪行。<ref>[https://baike.so.com/doc/6064575-6277634.html 来源360百科] </ref>
 
== '''紧跟林主席向前进''' ==
除此以外,劫夫还有两个"投靠林彪集团"的问题。 其一,1970年的一天,张洛在李作鹏家里,偶然看到了林彪写的那首《 [[ 重上井冈山 ]] 》,便将它抄下,回沈阳时带给了劫夫。为毛泽东诗词谱曲谱上瘾了的作曲家,情不自禁地为林彪这首《重上井冈山》谱了曲。黄永胜与吴法宪、叶群后来听到这首歌时,都很满意。其二,1971年9月下旬的一天,劫夫从偷听到的蒙古电台中得知,中国有一架飞机飞到蒙古时坠毁了,飞机上有许多文件,是中国内部出了事,毛泽东病危了。到"十一"国庆那天,劫夫又看到北京没有举行庆祝活动,便胡猜可能是毛泽东病重,已由林彪战胜了江青集团而接了班。于是,他想提前创作一首庆祝林彪接班的歌,因而在一张纸上写出了《紧跟林主席向前进》的歌曲题目,后被张洛看见了,让他赶快别写了,这张写了歌题的纸也给烧了。此事后来被张洛在"学习班"说了出来,成为他们长期受审并在政治上永无翻身之日的关键。<ref>[https://baike.so.com/doc/6064575-6277634.html来源360百科] </ref> 
== '''学习班"里受折磨''' ==
夫两口子是1971年10月20日从锦州押到沈阳,尔后,被关进了地处沈阳的"学习班"进行审查。凡经历过"文革"中那种所谓"学习班"的人,都能明白"学习班"的厉害,"学习班"虽然不是正式监狱,但其精神摧残力度,却大大强过正式监狱。据张洛后来回忆说:她被关进"学习班"后,1972年春节左右的一天晚上,吃过饭后,她突然觉得脑袋里轰的一下,随后,她便感到自己的头盖骨变得像木头一样了。她便问"学习班"的人,是不是给她吃了什么药?自那以后,她就控制不住了,什么都讲。因此,劫夫两口子之间的一些话,也被掏了出来。<ref>[https://baike.so.com/doc/6064575-6277634.html 来源360百科] </ref>
 
== '''平反''' ==
1976年12月17日,因心脏病发作,李劫夫猝逝于"学习班"中。1979年,辽宁省纪委于11月20日作出决定:"李劫夫积极投靠林彪反革命阴谋集团,问题性质是严重的,但考虑其全部历史与全部工作,定为严重政治错误,并因其已死,对其处分不再提起。"这是官方对李劫夫问题的正式结论。1981年7月,时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的吕骥为他说话:"劫夫同志写的那些好歌可以唱,今后应该继续唱。他生前的后期有过错误,但他写了不少好歌,有的可以说是我们音乐创作中的珍品。"从此,《我们走在大路上》等歌曲也得到了"平反"。 1994年4月1日,辽宁及全国文艺界等方面人士,在沈阳回龙公墓,为他举行了一个有数百人自发参加的骨灰安放仪式。4月3日,《人民日报》刊发新华社记者为此采写的文章《深深的怀念》,给了他很高的评价:"人民送英灵,英灵垂千古!劫夫终于安息在'回龙岗'了。" 1981年后,被封禁十年的李劫夫的歌,又可以唱了。<ref>[https://baike.so.com/doc/6064575-6277634.html 来源360百科] </ref>
== '''主要作品''' ==
[[ 我们走在大路上 ]] 》《 [[ 歌唱着二小放牛郎 ]] == 个人评价 == === 总体评价===
著名音乐家傅庚辰说,李劫夫是中国少有的音乐家,无论是作品的数量还是质量都是惊人的。他身上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与人民密切相关的联系,一生创作了2000多首歌曲,绝大部分都是中国观众熟悉的民族音乐,而这其中编入年表的就有500多首,像《歌唱二小放牛郎》、《我们走在大路上》、《蝶恋花--答李淑一》等脍炙人口的。<ref>[https://baike.so.com/doc/6064575-6277634.html来源360百科] </ref>
== '''个人荣誉''' ==
歌曲至今还广为传唱。可以说,李劫夫是人民的知音,人民是李劫夫的知音。同时他也用实践证实了民族的才是经典的道理。著名音乐理论家周荫昌认为,李劫夫的歌曲是大众里面最专业的,也是专业里面最大众的。他为中国的民族音乐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歌曲,这与他的创作激情是分不开的。周荫昌还回忆说,有一次一个共产党的干部被日本鬼子抓住了,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没有透露一点机密。后来,别人问他是什么力量支持他?他回答说是两首歌:《歌唱二小放牛郎》和《王禾小唱》。而这两首歌就是李劫夫的作品。可以说,正是李劫夫的这些具有民族特色和精神的作品鼓舞了几代人,才会让太多的人至今难忘。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向延生说,李劫夫对中国音乐的贡献不仅仅在于那么多优秀的作品,他在音乐教育上的作用不亚于他的创作。向延生说,他的父亲与李劫夫是同事,与李老接触的机会非常多,从小他就听李老的歌,后来就来到了东北,在沈阳音乐学院跟李老学音乐。可以说像他这样喜欢李老的歌、并跟他学习的人非常多。<ref>[https://baike.so.com/doc/6064575-6277634.html来源360百科] </ref>
 
== '''图片''' ==
[[File:劫夫3.jpg|缩略图|center|[http://auctionimg.kongfz.com.cn/20140513/3754911/3754911LV9bmT_b.jpg 原图链接]]]
 
 
 
== '''同行评价''' ==
== '''创作思想''' ==
=== 创作理念 ===
春风文艺出版社1964年版《劫夫歌曲选》劫夫在本人所作的前言里写道:"我写的歌曲,几乎绝大部分都是为配合党的方针、政策和种种政治运动的。我觉得一个革命文艺工作者具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十分必要的。……假如不是配合全党的各项政治活动,便不能产生我的这些歌曲,因为党的各项政治活动集中地表现了当代我国人民群众生活和斗争的重大事件,千百万群众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地跟着党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奇迹。假如我的歌曲不去表现他们,不能对他们壮丽的事业起一点作用,那还有什么意义呢?"在考察了劫夫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后,此说尚不准确,大家认为劫夫的创作理念是"致力于表现人民的斗争生活"。安波同年在《人民日报》对劫夫的评价"他是群众的知音,群众是他的知音",相对准确一些。一言以蔽之,人民性应该是劫夫的的创作理念。
=== 创作方法===
劫夫作曲的素材基本上源于民间,应该说民间音乐、抗战救亡歌曲和苏联歌曲对劫夫的创作有很大影响。但劫夫作曲并非简单地套用这些丰富的素材,而是化用中的"化"便生出属于他自己的风格来。论者鲁煌曰:他有"……非凡的处理歌词的才能。无论多么拗口、参差不齐或冗长的歌词,在他笔下都能处理得流畅通顺,易于上口。"劫夫学生的日记表述了劫夫对自己创作的阐述:"形式固然重要,但内容更重要,应把表现乐曲内容放在第一位,根据内容确定形式,要准确地抓住形象,创作要把词的语气充分表达出来。……我写的曲子有个特点,强调对句,使歌曲进行有规律,唱起上口,另外,特别注意形象,力求把形象表达准确;特别注意语言语气,尽可能表达出内容的神态。"其实,毛主席语录"入歌意谓劫夫写作已进入自由境界"。沈阳音乐学院的部分教师认为,劫夫处理歌词的能力"不但国内很少有人与之相比,就是在世界音乐史上,也足可与擅长在音乐中处理语言的俄罗斯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的天才相媲美!",上述评价是中肯的。劫夫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也是革命者。他的一生,包括创作生涯,与革命、政治息息相关,而他的个人悲剧也正是因为与政治的关联而产生的。<ref>[https://baike.so.com/doc/6064575-6277634.html 来源360百科] </ref>
== '''图片''' ==
[[File:劫夫1.jpg|缩略图|center| [http://p0.so.qhmsg.com/bdr/_240_/t01d0431fe85ad380e5.jpg 原图链接]]]
 
 
 
== '''參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著名的歌曲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29,097
次編輯